心腦血管病患者,生活中做到「七不要」
心腦血管病被世界衛生組織定位為「人類健康的第一殺手」。雖然可以用藥物防治,但如長期的不良生活方式不僅會抵消藥物的治療作用,還可能導致一些意外的發生。心腦血管病患者一定要牢記生活中的「七不要」。
圖片來源:攝圖網
一不要進食過飽
美食麵前人們往往抵擋不住誘惑,但是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注意了,飽餐常常會誘發心臟病猝死。因為老年人胃腸功能減退,飲食過飽可導致上腹部長時間飽脹,擠壓心、肺,影響心臟泵血功能。同時,消化食物需要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腸,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肌相對缺血,易引起心肌梗死。
老年人吃飯要七分飽,晚餐更應少吃,避免暴飲暴食。如果飯後馬上睡覺,所吃食物產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發病的誘因。
二不要甜食過量
心腦血管病與內分泌代謝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甜食過量易導致腰部及臀部脂肪堆積,增加高血糖及糖尿病的風險,進而出現血脂異常、血壓高,誘發心臟病。
國外有報道,正常人採用高糖膳食3周,血清中甘油三酯由原來的80毫克升高到173毫克,增加1倍多。國內調查也有類似情況。由攝入過多糖類而引起的高脂血症,醫學上稱為「糖致高脂血症」。
三不要睡眠不足
人處於正常睡眠狀態時,交感神經抑制,心率減慢,血壓降低,心臟負荷減低,有利於維持心血管系統的穩定。相反,睡眠障礙能引起自主神經調節功能紊亂,影響人的新陳代謝,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都受到影響,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呼吸加快,新陳代謝增加,增高血漿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大血小板黏性,進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變化,導致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心律失常等。
四不要採用左側臥位睡覺
無論男女老少,一般最佳的睡姿都是右側臥位,它是最符合人體力學,也是感覺最舒服的姿勢。右側臥位可使人肢體自然彎曲,體內臟器保持自然位置,使心臟不受壓迫,肺自由呼吸,確保全身在睡眠狀態下所需要的氧氣供給,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
心臟代償功能尚好者,可向右側臥。若已出現心衰,可採用半臥位,以減輕呼吸困難,切忌左側臥或俯臥。因左側臥位時肝臟與肺部壓迫心臟,加重了心臟負擔,可引發心臟病。
不過,對於患心血管病的人來說,睡姿有更嚴格的要求,除了普遍要保持右側臥位的睡姿外,睡覺的傾斜角度、枕頭的高度也會對血液循環造成影響。
五不要屏氣排便
當人用力屏氣排便時,腹部的肌肉收縮會導致腹壓增高。而腹壓的增高會使心臟射血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發作或嚴重的心律失常,引發猝死。如果老年人的冠狀動脈病變嚴重,還會造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冠脈急性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有腦血管病變的患者,用力排便時可發生腦卒中。
因此,患有心腦血管病的人排便時不要太使勁。排得出來就排,排不出來不要勉強,排便用力是大忌。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以保持大便通暢。如果調理效果不佳,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緩瀉藥物。
六不要吸煙酗酒
吸煙易使膽固醇在動脈管壁上沉積,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尼古丁可促進兒茶酚胺釋放,使心率加快,血壓增高,加重心臟負擔。過度飲酒也會加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誘發心臟事件。因此,要戒煙限酒。
七不要過度疲勞
過度勞累會使心臟負擔加重,使得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腦血管病。患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病的患者,在過度疲勞時血壓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會導致心肌缺血、心絞痛發作或心律失常,最終引發猝死。
文/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關注公眾號《家庭醫學》,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