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兩家央企開發商出售旗下酒店資產的新聞讓房地產同行吃驚不小,一家央企是金茂地產,其於10月17日發布公告,宣布以28.02億元的價格出售了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另一家央企是華僑城,也是在本月宣布出售上海的寶格麗酒店,出售價格為24.3億。
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飯店(圖源:酒店官網)
央企給人的印象是財大氣粗,為什麼選擇在行情不好的時候出售酒店?要知道,金茂持有北京威斯汀大飯店已經有15年了,屬於中國金茂的核心資產。而華僑城旗下的上海寶格麗酒店號稱中國最貴的酒店,開業至今才5年,其中3年就是疫情,沒想到好不容易堅持到疫情結束,華僑城卻要一賣了之。
如果說,金茂出售酒店主要是為了改善利潤表,華僑城出售酒店則除了改善負債表,還要甩包袱,因為上海寶格麗酒店固然名氣很大,屬於國內頂流酒店,卻虧損嚴重,去年稅後虧損5200萬。
華僑城旗下酒店眾多,資產龐大,相當多的酒店資產收益其實一般,以往房地產市場比較紅火,酒店具有提升項目檔次、豐富項目配套以及拿地時增加談判籌碼的作用,所以就算開酒店不賺錢,開發商也樂此不彼,因為酒店損失賣房補,但如今房地產市場下行,房子不好賣了,在持有大量酒店就很不划算,儘早出售是唯一選擇。
上海寶格麗酒店(圖源:酒店官網)
在國內,房地產企業一直是開發和經營酒店的主力,尤其是央企、地方國企以及一些以商業、文旅為主業的民營房企,過去曾大量投資並持有高檔酒店。眾所周知,國內豪華酒店其實大部分虧損,或者微利,主要靠開發商補貼。如今這些酒店都變成了開發商的沉重包袱。
比如富力地產,2017年從萬達手上收購了77家酒店,日後卻成為導致債務爆雷的關鍵因素。而賣掉酒店資產的萬達,日子就要好過得多。還有融創,過去本來較少投資酒店,也是收購了萬達13個文旅城項目後,連帶接手了一大堆酒店。2020年融創收購成都會展,進一步增加了酒店資產。根據融創官網的數據,融創文旅板塊有近100家高端酒店,經營壓力非常大。
為什麼投資酒店明明不是很划算,開發商仍舊大規模建設並持有呢?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有面子,旗下擁有豪華酒店會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二是酒店多半是綜合性開發項目的一部分,高端酒店會提升項目檔次,增加賣點,有利於賣房;三是便於拿地,許多綜合性項目,尤其是文旅項目、大型商業項目,在土地出讓時就有建設並引入高檔酒店的要求,開發商也往往以引入酒店為籌碼拿地。
但這種酒店投資邏輯在現在行不通了,文旅、商業項目是目前房地產市場上受衝擊最大的類型,房子不好賣,酒店就成了負擔。
其實民營房企如果不是將商業和文旅作為主要開發方向,對投資酒店一般都敬而遠之,比如一向穩健的萬科、龍湖,就很少開發酒店。雲南本地老大俊發,雖然為了拿項目也有好幾個酒店開發計劃,但無論是俊發生態半島還是春之眼的五星級酒店,昆明的酒店一個都沒落地。
雲南康旅集團投資建設的昆明洲際酒店
雲南投資酒店的主力其實是國企開發商,擁有酒店最多的是康旅集團,運營有洲際、悅榕莊、華爾道夫、萬豪、喜來登等品牌酒店16家,擁有客房數約5000餘間,在建品牌酒店15家。康旅集團在酒店方面投資不小,但賺錢的不多,是造成康旅集團債務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西雙版納雲投喜來登酒店
雲南最大省級投資平台雲投集團也開發了不少文旅項目,基本都包含酒店,去年底,雲投集團將旗下的西雙版納雲投喜來登酒店、西雙版納安納塔拉酒店和騰衝的邦臘掌溫泉度假酒店轉讓給了另一家國企。
雲投集團轉讓這幾家酒店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賺錢,在轉讓前的2021年,雲投喜來登酒店虧損達1.02億元,另一家安納塔拉酒店虧損5600萬,邦臘掌溫泉度假區虧損9100萬。
雲南民營房企中酒店業務最大的公司是海誠集團,海誠以文旅為主業,投資酒店無可避免,海誠很早就創立了景蘭連鎖酒店品牌,擁有湄公河景蘭、版納景蘭、會展酒店、勐臘景蘭、新城景蘭、普洱景蘭、寮國磨丁景蘭、琅勃拉邦景蘭等多家酒店,在文旅地產比較紅火的時期,海誠的酒店業務也算順利,但如今文旅是房地產行業的重災區,大量持有酒店資產面臨很大壓力。
不過海誠的景蘭連鎖酒店定位不算很高,投入相對較小,另外,景蘭是海誠的自創酒店品牌,無須像其他開發商一樣引入國際知名酒店管理公司而付出高額管理與品牌使用費。
西雙版納景蘭大酒店(酒店官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