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蘊含「四大精準」實踐維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明確強調,疫情防控正處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需精準發力。精準發力是在實事求是基礎上聚焦聚神聚力的一種工作方法和實踐舉措。要在精準定位、精準識別、精準對接、精準把脈上狠下功夫。

精準定位:理性看待「大考」與「趕考」關係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內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一定衝擊,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趕考」路上的一次現實「大考」,一段時間內黨中央舉全國之力,將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但這並不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暫時停擺,「趕考」進程就要暫時擱置。要用辯證發展觀理性看待「大考」與「趕考」關係,精準定位這次現實「大考」在整個「趕考」征程中的經緯標度,系統謀劃疫情防控策略部署,將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釋放出來。

危機總是孕育著危險與機遇的互動。當前的疫情防控「大考」對正處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國經濟成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倒逼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化,催生新模式、新業態;而人民至上、眾志成城、捨生取義、愈挫愈勇等優秀民族精神的彰顯,促進了中國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更加緊緊團結在一起,這些最終都將匯聚成「趕考」路上的強大精神力量。

疫情整體上不會改變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作為「趕考」路上的一個重大節點,這次疫情「大考」終將結束,「趕考」使命與實踐依舊行進在指向未來的中國全面發展路上。只有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科學研判形勢,認真做好疫情防控,以應對「趕考」的魄力應對「大考」,才能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蹄疾步穩,也才能反過來為疫情防控提供重要保障。

精準識別:落實差異化防控策略

任何傳染病的時空傳播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影響其傳播擴散模式。從時間走向上看,當前疫情擴散已經到了相對平緩期;從空間布局上看,疫情衝擊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強度,影響不同地區恢復正常經濟社會運行的節奏。要精準識別疫情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區、不同產業和不同人群上的差異性,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落實差異化防控策略,集聚防控合力,是必須精準解決的重要前提。

一是精準識別不同地區疫情強度。要針對疫情重點地區、周邊關聯地區和非疫情重點地區分類指導,確定疫情防控的力度和方式,分區分級精準復工復產。不少省份已發布新冠肺炎防治分區分級管理劃定結果公告,劃定低中高風險區,以有序生產穩定各類物質供應保障。二是精準識別疫情對經濟的結構性影響。合理評估對供給側和需求側的差異影響,針對產業鏈中不同行業受到的不同衝擊,實行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擴大有效需求。三是精準識別疫情對不同人群在經濟方面、心理方面的可能影響,尤其注重特定人群潛在的「因疫致貧」「因疫返貧」風險。在分區分級的防控工作中要重點保障好睏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在疫中疫後加強人文關懷。四是精準識別不同階段謠言。疫情初期,在信息有限、結論不足的情況下,很多謠言迅速擴散,隨著疫情形勢的變化,也要精準識別新的可能影響疫情攻堅戰的謠言,要讓主流輿論風向成為共識。

精準對接:多措並舉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任務,疫情成為影響脫貧質量的最大變量。要在精準識別疫情對不同地區的影響、落實差異化防控策略的前提下,注重經濟社會大循環系統的運行,精準對接系統內各項要素的協同耦合,多措並舉完成脫貧任務,最大限度地減少疫情對扶貧工作的影響。

脫貧攻堅戰的主要場域在鄉村,當前疫情對農村的影響主要在於務工人員的滯留和農產品的滯銷,在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下,要實現農民工在返程務工時與輸入地的精準對接,利用信息服務平台,實現產業鏈供需在線上的精準對接。疫情防控也是對鄉村生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野生動物等多在山區,對野生動物獵食的產業鏈中,不僅有一些人心存獵奇虛榮的心理,也包括一些山區的人出於物質利益的考量和科學素養的匱乏,將珍貴的自然資源不合理地轉換成可變現的資本。要以疫情防控為切入,結合黨對生態宜居的部署,繼續將生態文明建設滲透到扶貧工作中,實現生態扶貧,培育生態文化,維護生態權益。要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及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同時夯實疫情防控的法治保障,以法治方式革除陋習,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準對接,合力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精準把脈:彰顯大國責任擔當理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包含人類交往的發展理念創新,更包含著責任共同體的發展實踐訴求。在當前這場與新冠肺炎病毒的較量中,中國以人類的共同生存價值利益為取向,積極對待人類共同利益,精準把脈疫情在不同階段對國際社會的影響,同舟共濟、共同戰「疫」,做出切實對應部署,彰顯大國責任擔當理念。

在經濟全球化態勢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對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隨著疫情逐漸穩定,中國有序恢復生產,會充分發揮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支撐的需要,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統籌實踐中,要繼續將對外開放往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走,完善多邊合作機制,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新冠肺炎疫情讓世界再次強烈感受到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的重要性,疫情防控工作也更加強調共建國際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必要性,中國積極促進國際健康領域重大合作項目,匯聚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最大公約數,為共促人類社會共同價值追求,展現出了中國應有的擔當,切實踐行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張雲婷

(作者系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