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給兒子買玩具,他拿菜刀砍我」媽媽含淚講述逆子是如何養出的

2023-10-06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沒給兒子買玩具,他拿菜刀砍我」媽媽含淚講述逆子是如何養出的

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一件讓自己十分寒心的事:

兒子在家看手機時,相中了一個汽車玩具,由於家中已經有相同的玩具,寶媽就拒絕了買玩具的要求。

11歲的男孩聽到媽媽不給買,先是哭鬧爭吵,然後躺在地上撒潑打滾,媽媽並沒有妥協,而是堅持給兒子講道理,在她看來,11歲的孩子應該要懂得適當控制自己的慾望。

可沒想到,墨跡了好久沒有得到媽媽的回應後,兒子竟然跑到廚房,拿起菜刀指著媽媽,告訴他如果不買就拿刀砍他!

這位寶媽被兒子的行為震驚到了,事後她氣得直掉眼淚,用自己的育兒教訓告訴網友,孩子一定不要這樣教育,否則就會像她一樣,擁有個超級無敵大逆子!

想要孩子變叛逆,多做這幾件事即可

逆子是如何養成的呢?

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毫無節制和邊際的慣孩子,時間久了你就會收到一個超級叛逆的孩子。

而那位被孩子拿刀相向的寶媽也提起過,孩子一直是由婆婆帶大的,而婆婆就是個毫無底線慣孩子的家長,所以最後才會因為一點小事不滿足,最後用如此極端的行為去解決問題。

那麼,到底有哪些事情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自我呢?

1. 任何要求都無條件滿足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慣子如殺子」。

其實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滿足,就是一種變相的溺愛。

比如,原本該睡覺的時間,孩子非要起來看電視,不看就哭鬧,很多家長說,看就看吧,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

所以打開電視,讓孩子看個夠。

再比如,孩子哭著鬧著就要不去幼兒園,只想在家裡玩,很多溺愛型的家長就覺得,多去一天少去一天都無所謂,乾脆就聽孩子的,出去玩一天也沒什麼。

曾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有個小孩因為媽媽不滿足他的要求,直接就躺在地上打滾哭鬧,直到媽媽受不了,同意了他的要求後,這才滿意起身。

所以,當我們任何條件都滿足孩子時,他就會無度索取,做任何事也沒有界限,這不僅會讓孩子變得自私任性,也會影響到孩子與他人的社交。

2. 任何錯誤都會被無條件的袒護

「你家孩子打人了為什麼不道歉?」

「哎呀,小孩子還能給打壞了,打兩下有什麼!」

「你家孩子怎麼搶別人的玩具?」

「小孩子玩一玩怎麼了,等他玩夠了就給你!」

在生活中,被溺愛袒護的孩子經常會發生這樣的場景,孩子可以肆無忌憚的闖禍,因為家長會無條件的袒護他,哪怕這件事做錯了,父母也不會批評一句,反倒會以孩子小做藉口,將這些錯誤一笑了之。

但實際上,長期被無度袒護的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叛逆,越來越難管教。

因為他們的世界裡沒有對錯,沒有是非,只有無原則的保護,所以他們才會肆無忌憚的闖禍。

兒時去搶別人的玩具,青少年時期去打仗,長大成人後,當規則擺在眼前時,如果一旦孩子接受不了,這種叛逆就會升級變質,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來。

所以,無度的袒護,也會讓孩子越來越叛逆。

3. 傳遞給孩子錯誤的價值觀

很多家長在小時候都會告訴孩子:

「在學校有人欺負你,你就打他,打贏了我給你100塊錢!」

還有的家長會告訴孩子,你不願意做什麼事,你就讓老師或者同學幫助你,不要總是讓自己累,讓別人給你做。

這些小事看起來無傷大雅,但若是經常被這種話耳濡目染,孩子也會漸漸的把這種錯誤的價值觀當做真理,言行舉止也會朝著這方面靠攏。

比如,誰讓他不開心就打誰;誰老實就欺負誰;在家裡所有人都要聽我的等等。

短期內或許我們會覺得孩子小,這些行為都無傷大雅,不過一旦性格養成,孩子的骨子裡就會刻上叛逆自私的烙印,很難在消除掉。

養娃要優秀,教會孩子這幾件事

如果你不想要一個逆子整天氣自己,那麼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多做這幾件事,孩子不僅會改掉叛逆,還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1. 小事講情理,大事講原則

其實孩子就是一棵未經修剪的小樹,你剪成什麼樣,他就會按照你修剪的形狀茁壯成長。

那麼,當孩子遇到事情後,父母應該怎麼辦呢?

小事上可以講究情理,但大事上一定要講原則!

比如,周六日帶孩子出去玩,路遇賣冰淇淋的小店,孩子很想吃一根,在不傷害孩子身體的情況下,父母可以適當地放寬要求,去讓孩子更快樂。

但如果是原則性的問題,比如無故搶東西打人,要求不滿足時哭鬧打滾等等,這些事情父母一定要講究原則,不要放低自己的標準。

如果你沒有妥協,那麼孩子以後大機率就不會使用這一招,但妥協以後,下次他的行為還會變本加厲!

2.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供更好的辦法

其實孩子在情緒不穩定或者是出現叛逆苗頭時,父母不要急著壓制,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去解決孩子叛逆的問題。

即發現問題點--同理心面對孩子--尋求解決方法--下次避免即可。

發現問題:就是指孩子在出現情緒不穩定時,父母可以先問清楚孩子的訴求或是原因,讓孩子能夠完整表露出自己的狀態。

比如:我想要一個玩具車,原因是我想讓家裡的小熊坐上去。

很多家長在孩子想要玩具車的時候已經開始打斷制止,並沒有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所以,先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在做接下來的決定。

同理心面對孩子:即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和他的思維同頻,你才會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能與他有共同的語言,也會讓孩子更加信任你。

尋求解決辦法:即如果當下這個解決問題的辦法並不好,我們可以嘗試幫助孩子尋找新的解決方法。

比如,孩子總是用哭鬧去提出自己的要求,但父母可以告訴孩子,這個方法並沒有效果,你可以嘗試與我好好溝通,我們一起想辦法!

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天生的聽話或者叛逆,通常都是不同的生長環境會帶給孩子不一樣的性格養成。

所以,不想要家有逆子,就不要無度的溺愛,給孩子最適合的教育,不僅能讓他越來越優秀,也會讓孩子有能力去面對未來的風雨!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fdfcc74b5eb5122e5bc5284309584c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