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芙蓉圖 宋代 佚名
今天的畫對於沒有基礎的朋友來說相對困難點,畫不了的話,可以先收藏,學一段時間以後再畫。
在正式畫《出水芙蓉圖》之前,先要講兩個工筆畫染顏色的基本方法——分染和罩染,罩染很簡單,就是平塗顏色。
分染要準備兩支毛筆,一隻蘸清水,一隻蘸顏色,首先在需要的地方畫上一筆顏色,然後趁顏色沒有乾的時候,快速用蘸水的筆把顏色渲染開,形成由淡到濃的漸變效果。分染要注意的是——蘸顏色的筆上面水分要多一些,蘸水的筆上面水分要少一點,這樣容易染的均勻。
然後說一下繃絹。有美術基礎的人可以選擇用絹來臨摹,絹是一種薄而堅韌的絲織物,把它繃在木框上才好畫,繃絹的方法可以自己查一下,就不贅述了。
一
工筆畫第一步是勾線。先將底稿放在宣紙或絹的下面,因為蟬翼宣和絹都很薄,所以很輕鬆就可以看清楚紙下面的線條。宋代繪畫刻畫對象十分精細,所以宋人小品的線條也很細,兔穎長鋒勾線筆彈性好,筆腹細,是比較適合畫宋畫的筆。用絹畫的人可以在底稿下面墊上一塊板或書,避免騰空勾線的時候手不穩。
沒有美術基礎的人可以先像握鋼筆的姿勢那樣拿勾線筆,只要注意把筆桿豎起來垂直於紙面即可,然後把線條儘量畫細一點,荷花顏色淡一點,荷葉顏色濃一點就好。
有美術基礎的人要注意線條的流暢性、彈性,荷葉靠近中心處起筆藏鋒,靠近邊緣處收筆露鋒,不過宋畫用筆的變化並不是很誇張,不是現代人常用的粗細變化很大的筆法。
二
勾完線以後,先將整張畫刷兩遍底色做舊。底色用平塗的方法平刷,水分不要太多,否則容易積色,顏色也不要太濃,可以淡淡的多畫兩遍,這樣容易控制,我是用絹來畫的,絹可以正反兩面畫底色。
底色可以用藤黃、花青和胭脂混合來調,因為黃色加藍色就會變成綠色,綠色與紅色在色相上來看是對比色,這樣可以調出各種色彩傾向的灰色,古畫一般是赭黃色,黃與紅色比藍色稍許多一點即可調出。
刷完底色後,用淡墨順著荷葉的葉脈分染。
三
荷花在絹(或蟬翼宣)的背面用白色(會用蛤粉的可用蛤粉)平塗,這樣可以使正面的顏色厚重、飽滿。
正面荷葉用藤黃加花青調成的汁綠色分染,反面荷葉可在藤黃花青里略微加點胭脂,調淡一些分染。
底色用偏赭黃的稍濃的顏色再畫深一些,這一次的底色只畫空白的地方,花和葉子的部分都空出來。
四
荷花用曙紅色分染,注意花瓣背面的顏色比正面要濃一些,蓮蓬用花青加藤黃再略加一點赭石調成赭綠色分染,葉子用汁綠罩染。
五
荷花用胭脂加一點曙紅勾出花脈,一根直線一根波浪線輪換著勾,勾完花脈後順著直的花脈略微分染一下,這樣比較有質感。荷葉正面罩染頭綠,反葉、荷花杆和蓮蓬罩染三綠。
六
花瓣用白色從里往外分染,覆蓋一部分紅色,使白色到紅色自然過渡。
七
根據原作調整顏色,底色加重。正面荷葉也罩染一點赭黃色,做出仿舊的效果。
荷花的花瓣尖處用胭脂加重一點,整朵花罩染更淡的赭黃色,既有舊的感覺,又不會覺得髒,如果罩染完了覺得太暗了,就再用白色分染一下提亮。
最後畫蓮蓬點花蕊。蓮子尖端處可用白色調點赭綠色畫,最上面的小點用胭脂加赭綠調成暗紅色來點。用黃色加一點朱磦略分染花蕊下面的底色,再用這個顏色略加點胭脂調濃一些勾花蕊的絲,最後用白色點花蕊。
這張《出水芙蓉圖》臨摹步驟圖已經由江西美術出版社出版,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實體書。歡迎轉發點贊,如果在畫的過程中遇到難題也可以留言給我。
加油吧,一起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