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多月,70 天,景縣849 個行政村,村村面貌大變樣——清理生活垃圾81 萬多立方米、工業垃圾19000 多立方米、亂堆亂放柴草61700多處、村內塘溝5760 處、殘垣斷壁危舊房屋8347 處、黑臭水體340多處……
堆了多少年的垃圾清走了,村民喜笑顏開:「連蚊子蒼蠅都少了!」
坍塌的房屋拆除了,鄉親們拍手稱讚:敞亮多了!
小菜園、小遊園雨後春筍般地建起來了,讓回村探親的城裡人羨慕不已。
景縣人居環境整治,從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出發,堅持黨建引領、幹部帶頭,不僅凈了村莊,更聚了人心,不僅讓鄉村乾淨起來,更著眼於讓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村村落落展現出勃勃生機和昂揚激情。
「大心思」促成「大改變」
作為河北省擁有行政村最多的縣,景縣為何能在短短時間取得令人驚嘆的改變?這,還得從去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大排名說起。在這次排名中,景縣處境尷尬,讓全縣黨員幹部感到汗顏。而景縣人民向來就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逢旗必奪、逢先必爭」是他們幹事的「座右銘」,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是他們的「大心思」。在「干就干最好、爭就爭第一」的鬥志鼓舞下,「比、學、趕、超」的爭先氛圍別樣濃厚,他們怎能允許這樣的「成績」存在?!
從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痛定思痛,景縣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挂帥,披掛出征,扛起了「整治好農村人居環境」這面大旗。
「為什麼國家要下這麼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怎樣才能把這件事做好?」縣委常委擴大會議認真調研,充分討論,達成共識:農業、農村、農民,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中付出了巨大代價,在他們的推動下,全縣的城鎮越來越美,越來越富裕,而廣大農村隨著勞動力外移,形成了很多空心村,村居環境髒亂差,發展潛力弱。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打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廣大農民福祉,事關農村社會文明和諧。「讓每個公民都平等地享受到發展的紅利」「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要落實到行動中。
「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只要設身處地地為百姓著想,考慮問題就能深一步再深一步,抓問題就能准一些更准一些。」景縣縣委、縣政府始終秉承這一工作理念。在推動這一活動時,廣大幹部群眾沒有孤立地就環境衛生而搞環境衛生,而是將環境衛生整治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一方面切實全面兜清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的家底,一方面認真研究利用置換土地、溝塘外包、「四旁地」「機動地」重新發包和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垂釣塘等方式,著力推動人居環境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
全民總動員 甩開膀子加油干
思路何來?手從哪兒下?要想打贏這場農村環境衛生攻堅戰,首先要對全縣農村環境衛生現狀有個真正的了解。
景縣轄849 個村莊,是全省行政村最多的縣。為此,分包鄉鎮的縣領導撲下身子、邁開步子、甩開膀子,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實地調研,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地破解,一個制度一個制度地針對性出台,讓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有了依據。
5月5日,以「五清三建一改」為主要內容的全縣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大會戰」拉開大幕。為了有力推動這項工作,景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挖掘蘊含在人民群眾中的力量,出台了縣級領導包鄉、鄉鎮幹部包村、村幹部包戶、群眾廣泛參與的「四位一體」工作機制,層層壓實責任,時刻擰緊「發條」;堅持黨建引領,突出「黨員幹部+群眾」「黨建陣地+環境波浪式整治」,強化示範引領作用,黨員幹部由「要求干」轉變為「搶著干」,爭做帶頭整改、帶動改善的標杆,引領廣大農村群眾同整改、共改善;堅持因村制宜,明確了「因地制宜,分類施措,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工作思路,各鄉鎮立足村莊實際,選好主攻方向,合理確定治理方案、行動目標、整治標準和重點任務;建立人居環境整治微信群,及時發布各鄉鎮整治進展和動態,不斷挖掘經驗總結教訓,讓先進有幹勁、後進有榜樣,全縣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
韓仲儒,廣川鎮黨委書記,外人眼裡一個其貌不揚的「老頭」,卻憑著日行一萬多步的耐力,走遍了全鎮42個村莊,憋出了一腦子「門道」。他把鎮班子成員都分包到村,與包村幹部、村幹部一起推動人居環境整治,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充分激發出來。大富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率先拆除了自家列入拆遷範圍的房屋;劉秦村黨支部書記帶頭出義務工,修了路,種了樹,安了路燈,還建起了一座漂亮的小遊園。
黨員幹部帶頭,群眾積極配合。陳木客村原本計劃拆除沿街房屋20 處,實際拆了60 處;大趙莊干群攜手把一座400餘畝的坑塘清了出來;大富村干群齊力把村裡的坑塘全部修復,道路實現了硬化、綠化、亮化。
隨著干群積極性的迸發,韓仲儒決定,因村制宜,逐漸變「男女老少齊上陣」為「人海戰術+大型機械」。這樣一來,既保證了「大家的事大家干」,又確保了啃不下來的環境頑疾「機械干、干徹底」。在環境衛生整治過程中,廣川鎮還積極探索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好路子。對清理出的595處塘溝「變廢為寶」,因地制宜修建觀光垂釣園,或者安裝圍擋、蓄黃河水、灌溉農田,為集體創收益,為群眾謀福利……
截至7 月14 日,全鎮清理生活垃圾84689 立方米、殘垣斷壁及危房1539 處、柴草雜物亂堆亂放6532處。「積了三四十年的垃圾都被清理了,村裡越來越乾淨嘍!」傍晚,村民陸續走出家門遛彎,互相品評著自己勞動的果實,臉上止不住露出笑意。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就要動真碰硬。
龍華鎮後安村木材市場,存在部分群眾亂占地、不繳納承包費問題,群眾意見很大。多部門聯動,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打響拆違攻堅戰。移除44戶非法占地戶,清退建設用地62畝,解除了這一壓在群眾心頭30 多年的「頑疾」,村民拍手稱讚。接下來,鎮里將突出民生和公益兩大主題,在此建設高標準的遊園。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發展不同,各鄉鎮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也方式各異。景州鎮謀定後動、破立結合,綠化硬化緊隨拆遷步伐。
青蘭鄉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據,根據目標完成情況和整治效果,嚴格落實獎懲。
後留名府鄉在不影響辦公的前提下,臨時抽調各站所人員充實到環境整治第一線,確保每個村都有一名鄉幹部。
留智廟鎮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和建設「美麗庭院」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婦女同志的作用,利用婦聯聯繫群,號召廣大婦女幹部拍家鄉美景、拍美麗庭院,製作人居環境改善工作相冊,掀起了農村環境改善的熱潮。走在留智廟鎮村村落落,人們看到的是滿街的小菜園、小菜畦,見到的是製作精美的「美麗庭院」牌,體會到的是鄉村振興示範區的味道!
一天一個樣 「美麗鄉村」款款走來
鄉鄉有思路,村村有「絕活兒」,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集思廣益,「鮮招」頻出。在熱火朝天的整治中,鄉鎮村莊面貌一天一個樣。7 月10 日,一場夏雨初歇,記者接連走訪了二十幾個村莊,看到的都是村路整潔、垃圾入箱、村民含笑,一幅和諧美麗的農村美景。
農村人居環境要整治好,更要維護好。持續維護人居環境,就要激發群眾整治環境、保護環境、美化家園的內生動力。
景縣探索提供硬性保障激發內生動力,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轉、縣集中處理」的垃圾清運模式,堅持鄉鎮幹部、村幹部帶頭,確保環境整治成果「不反彈」「不倒退」「不變質」;致力於防止環衛反彈和村民良好衛生習慣的自覺養成,要求各村相繼成立由村黨支部書記帶頭,老黨員、熱心人等組成的勸導隊和巡邏隊,入戶耐心講解,組織村民觀看改善人居環境宣傳片,實現群眾從「袖手看」到「動手干」觀念的轉變;建立行為約束機制,一些村莊將村莊環境衛生治理納入村規民約,嚴格落實「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制,督促村民養成人人注重生活環境衛生、及時清理垃圾的好習慣……
一系列措施有力有效,全縣村民的清潔衛生意識普遍提高,生活垃圾堆放有序,污水規範排放,雜物堆放整齊。「這次回老家,像往常一樣,我抽完煙隨手將煙頭扔在地上,可看到周圍整潔的環境,忽然感覺很不自在,趕緊將煙頭撿了起來。整潔的環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的習慣。」回東青蘭村探親的趙先生深有感觸地說。
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前進的號角已然吹響。「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面正在景縣大地徐徐展開……
(來源:衡水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