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是被哥哥窩闊台毒死的?深受成吉思汗器重,掌管蒙古80%軍隊

2024-01-12     郝傑

原標題:拖雷是被哥哥窩闊台毒死的?深受成吉思汗器重,掌管蒙古80%軍隊

起初剛認識拖雷這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是在金庸先生筆下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看到的,他和主人公郭靖在蒙古草原上從小一塊長大,並成為了一對患難與共的好兄弟。

根據《元史》中的記述,成吉思汗的兒子有著明確記載的共有6個,分別是朮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兀魯赤和闊列堅。其中前四人是嫡妻孛兒帖所生,兀魯赤和闊列堅(生母為后妃忽蘭)是其他妃子所生,且作為庶子的兩人都是英年早逝。

拖雷是成吉思汗與嫡妻孛兒帖的第四個兒子,曾經參與了攻打金國和大規模西征的行動,並立下無數戰功。而關於歷史上拖雷的死因,在史料《蒙古秘史》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宋理宗紹定四年(公元1231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已經是蒙古帝國大汗的窩闊台率領蒙古大軍出征金國,得勝凱旋的途中卻患上了一種很奇怪的病症,甚至一度都不能開口說話。

眼看著窩闊台的病情愈發嚴重,巫師們開始占卜作法,並詢問神靈怎樣才能讓窩闊台免於疾病的折磨。當他們問到「是否可以用窩闊台的親人做替身」的時候,窩闊台突然睜開了眼睛,而且還能夠開口說話了。

窩闊台對巫師問道:「現在情況怎麼樣?」

巫師走上前回答說:「唯一的辦法就是讓您的親人代替您,現在就請大汗做出決斷吧!」

於是,窩闊台降旨詢問說:「哪一位皇子陪伴在我的身邊?」

拖雷上前一步回復道:「如果我的兄長有了不幸,蒙古帝國的各個部落就要被孤立了,金國則會更加愜意了,我願意代替兄長您贖身,請巫師們誦念咒語吧!」

就這樣,拖雷的生命走向了終結。

臨死之前,拖雷懇求窩闊台說:「請合罕兄長關懷照料孤兒們、幼侄們和寡婦弟媳,直到他們能夠自力更生為止。」

這就是《蒙古秘史》一書中所記載的拖雷之死,單從文字的描寫上來看,充滿了畫面感,很像是文學家創作的文學劇本。然而,《蒙古秘史》的原始版本是用蒙古文字書寫的《金冊》,它是成吉思汗家族的世襲史冊,從而一直珍藏在皇宮之中。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領大軍圍攻元大都(如今的北京)的時候,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還沒有來得及帶上這本《蒙古秘史》就倉皇出逃,因此落入了朱元璋的手裡,並派人用漢語整理翻譯了出來。

拖雷死去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史料《蒙古秘史》一書中的記載,拖雷死於公元1232年,年僅40歲。那麼,他究竟是因為金國的神靈震怒而自願為窩闊台獻出的生命?還是因為窩闊台不能容忍他的功高震主,而被賜死呢?

以我們當代人的認知來看,拖雷聽從了巫師的占卜而心甘情願替窩闊台贖罪而死,恐怕大家都很難接受這種說法。而窩闊台作為拖雷的兄長,首先應當對這個人做一下介紹,以及他與拖雷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

不管是從史料上記載,還是民間小說中描述,都一致寫到窩闊台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並被成吉思汗親自指定為接班人。

除此之外,拖雷始終對窩闊台敬愛有加,而窩闊台也對拖雷的妻兒十分照顧,在外人的眼裡看來,這是一對多麼完美的兄弟情誼。

然而,儘管兩兄弟之間的感情深厚,窩闊台依然不能容忍弟弟拖雷的存在,便在那杯所謂的「神水」當中加了毒藥,這也是古代封建時期皇權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

窩闊台之所以不能容忍拖雷的存在,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原因:個人實力

無論是掌管軍隊的數量,還是被封領地的財富,拖雷的實力都要遠遠超出窩闊台。

自從公元1206年開始,成吉思汗就開始給四個嫡子實施了內部封賞。其中,賞賜了窩闊台和拖雷各五千戶,意思就是擁有向五千戶以上的人家徵收賦稅的權利。由此可見,此時的拖雷已經和窩闊台的實力相當。

直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之時,將留下的12.9萬蒙古軍隊進行分配,拖雷分到了10.1萬人,其餘的2.8萬人分別交給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窩闊台掌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擁有絕對兵力優勢的拖雷完全碾壓了窩闊台。

成吉思汗非常疼愛自己的四個嫡子,但論起行軍打仗,拖雷無疑是四人當中的佼佼者。根據波斯的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書中寫道:

「成吉思汗按照四個兒子的才能,分別給他們安排了不同的職權,朮赤掌管狩獵,察合台掌管法律條令,窩闊台主管朝政事務,四子托雷掌管蒙古軍隊。」

而在另一位波斯史學家拉施特撰寫的《史集》中也這樣記載:

「成吉思汗考查了諸位兒子的才能之後,給他們安排了適當的職務。但是,他對汗位的安排則有所猶豫,時而想到氣度恢宏、寬厚明達的三兒子窩闊台,時而又想到英勇善戰、有勇有謀的幼子拖雷,經過再三權衡說道:「汗位和國家的事務是非常困難的,讓窩闊台去治理吧!我的宮帳、家室、 軍隊、 珠寶等等都交給拖雷掌管」。」

拖雷所分得的領土是整個蒙古帝國的中心,包括斡難河河源之故地,以及蒙古本土的全部領地,可見成吉思汗對這位幼子的補償之大。

不僅如此,在成吉思汗還活著的時候,四個兒子當中只有拖雷一人一直追隨在父親身邊。因此,在許多人的眼裡看來,成吉思汗是在有意培養拖雷,好讓他將來繼承自己的汗位寶座。

當時的蒙古帝國實施的法律制度和世界上許多游牧民族一樣,都是「嫡妻幼子繼承制」,而拖雷正是成吉思汗與嫡妻孛兒帖所生的幼子。

在之前的朝代里,實行的都是「嫡長子繼承制」,也就是嫡妻所生的長子來擔任接班人,而蒙古之所以要採取「嫡妻幼子繼承制」,是結合當時的社會情況而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游牧民族部落的婚姻與同時期成熟的漢族人民的婚姻有所不同。游牧民族的女子在結婚時,不能保證是否存在貞操。因此,所生的長子的血統自然也是令人懷疑的。

以成吉思汗的正妻孛兒帖為例,孛兒帖曾經被蔑兒乞部落俘虜,就在釋放歸來的途中生下了長子朮赤,所以當時的很多人都在心裡質疑:「朮赤是否為成吉思汗的親生兒子」。

一般來說,「嫡妻幼子繼承制」是在蒙古帝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由此才可以保證的妻子貞操的確定,並逐漸讓位給了「長子繼承制」,畢竟長子的人生經驗和生活閱歷都比幼子要好得多。

公元1226年,窩闊台的兒子闊端和貴由在向爺爺成吉思汗索求賞賜的時候,成吉思汗回答說:「我的所有產業已經全部交給了托雷,現在他才是一家之主」。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成吉思汗晚年之時,拖雷就已經成為「一家之主」了。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西征花剌子模,在臨出發之前曾跟兒子們商議過汗位繼承人的問題。

然而,由於長子朮赤與次子察合台的矛盾公開化,兩人甚至還爆發了一場決鬥。在這種情況之下,窩闊台在兩兄弟之間的爭執中當起了和事佬,再加上成熟穩重的性格,便被成吉思汗指定為下一任大汗的繼承人。

按照當時的蒙古律法規定,雖然成吉思汗指定了窩闊台繼承大汗之位,但窩闊台當上大汗的合法性還要通過忽里勒台會議的投票選舉。

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成吉思汗不得不做兩手準備,萬一窩闊台不能順利繼承大汗之位,還是要遵照「嫡妻幼子繼承制」,由拖雷來繼承大汗之位。

所謂的忽里勒台會議,起源於公元1206年,是成吉思汗在打下蒙古帝國的江山時,所成立的一個會議。而「成吉思汗」的名字以及地位,均是在忽里勒台會議上確立的,此後的每一任大汗即位這都要通過這個會議的擁戴。

忽里勒台會議之所以如此重要,這是因為當時的蒙古帝國還沒有形成完善的繼承人制度,因此選舉下一任汗位接班人的時候,都要在忽里勒台會議上進行推舉,否則就是非法的。

公元1229年召開的忽里勒台大會,窩闊台獲得了汗位的合法性,從此開始掌管整個蒙古帝國。

根據波斯史學家的記述,在這次大會上,蒙古的宗王們遵照成吉思汗生前的決定,一致推選窩闊台為蒙古帝國的大汗。然而,《元史·耶律楚材傳》一書中卻有著不同的記載,拖雷曾經說過這句話:

「事猶未集,別擇日可乎。」

按照忽里勒台大會的原定計劃,大會應當於公元1229年8月24日結束,並選出新的汗位接班人。但是直到8月22日,會議依然沒有決定推舉誰來繼承汗位,拖雷甚至提議選擇其他時間召開忽里勒台大會。

從這段史料上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宗王們並不是都一致擁護窩闊台擔任新一任大汗,他的最大競爭對手當然就是拖雷。

因此,窩闊台在忽里勒台大會上說出了一番謙遜的話,直接道出了拖雷對自己的威脅之大。他是這麼說的:

「雖則成吉思汗遺詔在此,然尚有我的兄長和叔伯,他們比我更勝此任。再者,遵照蒙古習俗,長室之幼子為父親繼承人,而托雷是長斡耳朵(大皇后)的幼子,始終日夜晨昏服侍成吉思汗,耳聞目睹,熟悉他所有的律令。這些人還都健在,我怎能繼承汗位呢!」

但是,成吉思汗的遺命是讓窩闊台來繼承汗位,為了保住窩闊台的威望,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大臣耶律楚材想出了一個主意。在忽里勒台大會上,耶律楚材專門邀請拖雷來宣讀成吉思汗的遺命,而拖雷也表示說:「堅決擁護父親指定的繼承人為新一任蒙古帝國大汗」。

就這樣,隨著拖雷、察合台以及叔叔斡赤金的擁護下,窩闊台順利登上了蒙古帝國大汗的寶座。

在窩闊台的登基儀式上,拖雷還親自舉起酒杯,為哥哥慶祝。

也許拖雷一開始就知道那杯「神水」就是一杯毒藥,但為了哥哥汗位的穩固,他也必須要喝下去。

關於拖雷的死因,在民間也是流傳了好幾種說法。無論是他忠君愛兄,真心實意地代替窩闊台領罪而死,還是被窩闊台下毒而亡,但在《元史》《史集》和《蒙古秘史》的作者眼中,他都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人物。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隨著拖雷的死去,能夠讓窩闊台安心坐穩汗位,不僅維護了蒙古大汗的絕對權威,也保證了蒙古帝國的高度統一。

拖雷死後,他的妻子唆魯禾帖尼為維護拖雷一脈,以及之後蒙元帝位的交接,做出了巨大貢獻。就連志費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都這樣評價道:「加果女人都像唆魯禾帖尼一樣,那麼女人就勝過了男人。」

唆魯禾帖尼是克列亦惕部君主王罕的侄女,後來,王罕部落的族人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所征服,她就被分給了拖雷當媳婦。

由於親眼見到自己的部落從強大到滅亡,以及各個部落之間的混戰,使得唆魯禾帖尼深知弱肉強食的道理,也更加磨練了她生存下去的意志。

公元1226年,蒙古大軍攻打西夏的時候,正趕上唆魯禾帖尼生病,拖雷還專門請了幾天假,跑回家照顧她。由此可見,她們夫妻兩人的感情還是非常深厚的,就連現如今生活中的真愛,也無非就是如此。

蒙哥當過蒙古帝國的第四位大汗;

忽必烈是蒙古帝國的第五位大汗,以及元朝的開國皇帝;

旭烈兀在西亞創建了伊爾汗國;

公元1260年四月,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被貴族推舉為大汗。

正是因為唆魯禾帖尼的四個兒子全部都當過君主,所以後來的史學家稱她為「四帝之母」。

拖雷死後,依照蒙古民族「收繼婚」的法律傳統,窩闊台打算將唆魯禾帖尼改嫁給自己的長子貴由。然而,她卻以兒子們還未成年為藉口,委婉並堅決地拒絕了窩闊台的求婚建議。

這樣一來,直接避免了拖雷一脈被窩闊台家族吞併的風險,仍然維持了拖雷一脈的獨立地位。

而窩闊台也是一個聰明人,既然唆魯禾帖尼不願意嫁給自己的兒子,那就削弱拖雷家族的勢力。於是,窩闊台下令,將拖雷生前掌管的一千多雪你惕部眾和兩千速勒部部眾,全部移交給了次子闊端。

窩闊台的這種舉動引起了兩個部落將士的不滿,紛紛來到唆魯禾帖尼的身邊,唆魯禾帖尼安撫他們說:「三千部眾只是一個小數目,不能因為這件事就對窩闊台產生非議。更何況,窩闊台如今是我們的大汗,我們都是他的子民。」

通過這件事,令窩闊台和闊端都對唆魯禾帖尼心存感激。

公元1248年,已經接替窩闊台擔任蒙古帝國大汗的貴由,在討伐拔都的途中死去。由於蒙古帝國群龍無首,拔都則以長兄的身份召開了忽里勒台大會,計劃推舉新一任大汗人選。

見此情景,善於觀察時局的唆魯禾帖尼立即吩咐長子蒙哥跟拔都會面,加緊團結與朮赤一脈的力量。就是在她的軟硬兼施之下,拔都果斷下令擁護蒙哥登基蒙古帝國大汗之位,有誰膽敢不從者立即處斬。

隨著拖雷的長子蒙哥的即位,也象徵著窩闊台一脈的統治正式結束,而唆魯禾帖尼充分展示了在當時法律制度框架下的智慧和毅力,為拖雷一脈奪回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

參考文獻

明朝·宋濂、王褘《元史》

波斯·志費尼《世界征服者史》

波斯·拉施特《史集》

《蒙古秘史》

【提醒:原創不易,未經過允許,禁止抄襲到其它自媒體平台,違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e7a1d8d05761eec7b9b94ebf99a38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