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一萬步真的對健康有益嗎?
疫情封控期間,從一線城市到四線邊境小城,據說全國有幾億人被關在家裡,微信步數排行榜前所未有的冷清,很多人一天都走不了幾百步了。
那麼每天還用走一萬步嗎?每天走一萬步真的有益健康嗎?這個話題在去年12月曾經衝上過微博熱搜。普通人日行4000~5000步即可滿足生活所需,10000步並非「金標準」。
現在是時候讓關在家裡的我們冷靜回顧一下,
每天走一萬步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自從智慧型手機和智能健康設備普及,就有很多健身軟體和健身檢測設備建議我們每天要至少走一萬步,有些人在微信排行榜上能走三萬步,甚至四萬步,雖然不知道他們怎麼走的。
很多人每日至少走一萬步,這讓我們以為「每天走一萬步」是源於醫學研究或者科學道理,其實不是,真相是:這起源於日本的機器製造營銷。
李頤敏(音譯)博士是世界範圍內的計步與健康領域專家,她是美國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的教授;根據她的研究,「每天要走一萬步的目標」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的日本。
1964年,日本舉辦東京奧運會大獲成功。一家鐘錶製造商希望借著奧運會帶來的健身熱潮,開始規模化生產一種計步器,廠家設計了像步行小人的logo,並起名「萬步計」。這就是每日步行目標的源起。
萬步計的廣告(圖片來源:10kstepsdaily.com)
幾十年以來,直到今天,隨著智能設備和軟體大發展,這個每日步行目標以某種方式融入了全世界人民的思想和意識,也融入了所有的智能健身追蹤設備。
這說明人類的思想是多麼容易受到流行文化和商品營銷的影響。
根據最專業的科學研究,每天走一萬步以上並不能真的幫助我們的健康長壽。
哈佛大學的健康專家李教授團隊從2019年起進行一項追蹤研究,她發現,將統計每天走路步數的人分組:以70歲以上女性為例。
每天走4400步要比每天走2700步以下的女性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約40%;
而每天走路超過5000步的女性,其過早死亡的風險是最低的。
但是每天走路超過7500步水平時,步行給身體帶來的益處就不再增加了。
這說明每天走路大約5000步的老年婦女,其壽命可能是最長的。
2021年起,研究團隊跟蹤研究了另外大約5000名不同種族的中年男性和女性,再次證明,每天走一萬步並不是長壽的必要條件。
但是每天步行足夠的步數確實能對身體有益。
根據哈佛大學健康專家們的研究,每天步行約8000步的人死於心臟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比每天步行不到4000步的人少一半。
而每天步行超過8000步以上,帶來的健康優勢就不明顯了,這說明,人們每天即使走到1萬步以上,也不可能對身體帶來額外的健康保護。
不過現實生活里,大多數人每天也走不了多少步。「坐著」是大多數人的常態。當然了,也有一部分人選擇天天躺平不動。
但是根據哈佛大學健康專家李教授的研究:
每天走路的總步數應該在7000到8000步之間,這才是最合適健康的步數。
李教授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實現起來並不難。包括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活動,日常工作和購物活動,社交活動時行走的總步數,都可以統計在內;如果不夠,那多走幾千步把步數補齊。
特別說明的是,根據中國國家衛生部發布的《中國成人身體活動指南》,有效(健身)步數是指需要至少達到每小時4公里的中速步行速度產生的步數。這樣的運動強度才能起到鍛鍊效果。
看來要注意每天堅持健身行走的有效步數。因為走步真的對身體健康有益,只不過不用每天走一萬步。
適度的行走和健身鍛鍊讓我們遠離心血管疾病,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等一系列問題,還有避免長期靜坐帶來的頸椎和腰椎傷害。
但是現在國內疫情封控期間,很多人都不得不待在家裡。所有的戶外活動都沒有了,我們應該怎麼補齊這些步數呢?
一個笨辦法:在房間裡原地轉圈走。
一個好辦法:多做家務。
做飯、洗碗、拖地板等於走步(鍛鍊),收拾衣服、手洗內衣、整理房間也等於走步(鍛鍊);
再或者,陪孩子做遊戲吧!這大概是一個最能鍛鍊人的方法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