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帥的罪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誕生者

2022-07-14   紅顏秀影

原標題:最帥的罪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誕生者

講真,大家有沒有發現:

似乎近些年來的美劇,沒有那麼好看了?

《權力的遊戲》那種現象級的作品已然消失,《西部世界》也逐漸淡出我們的視線……

首先,美劇多是流水線上生產的作品,商業模式與流暢度自然是一流,

然而,套路化的模板,一旦被觀眾們所熟悉,自然會出現觀賞疲勞的問題。

畢竟,編劇的創作力與擅長的題材也是有限的,

當創作到達了一定瓶頸,就很難有新的靈感迸發。

看看今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影片《健聽女孩》

雖然電影本身質量不錯,是美式擅長的溫情喜劇,也融合了家庭與校園元素,

但它並非原創作品,而是根據法國原版《貝耶里一家》一家改編,

這也側面體現出了近些年來,美國編劇們出現了靈感的枯竭的問題。

窮則思,思則變,

作為全球商業化最好的電視台,

Netflix在小語種劇集上的突破和表現則相當出彩。

先是西班牙的劇集《紙鈔屋》,搶劫銀行竟與烏托邦理想掛鉤,

一群有理想主義又瘋批個性的盜賊的大秀,西語的熱情奔放,

一首bella ciao響起,讓觀眾們瘋狂沉浸在浪漫理想主義的紙鈔屋世界裡。

《魷魚遊戲》則是去年全球範圍唯一大火的一部現象級劇集,

一場韓式遊戲則是對人性的殘酷揭露:

視錢如命、社會等級分化森嚴的韓國社會,

粉藍色夢幻的遊戲場景設置與殘酷血腥的遊戲形成對比,

流暢的配樂,高視覺效果的象徵,全世界觀眾都為之上頭。

包括泰劇的《禁忌女孩》,日劇的《彌留之際的愛麗絲》,

比利時劇的《向黑夜進發》,法劇的《羅賓》、《莉亞的七重人生》........

這些都是既本土化又有Netflix本身流暢精緻度的佳作。

在亞洲,Netflix和韓國更搭,在歐洲,Netflix和西歐的打造也相當成功,

相反,北歐的題材北歐的風土人情,拍攝難度卻很大,

因為極高的社會發展與福利,總是讓人在滿足物質之後,開始思考生存的意義,

然後,思考之後,卻發現,本質只是一片虛無,

特別是北歐陰鬱、寒冷的天氣,又造就了北歐人冷冽、疏離的性格。

而今天,紅顏秀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一部北歐劇集,來自瑞典:

——《克拉克》——

還記得2021年挪威的電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頗受關注,

在高福利的社會下,當代女性依然要面對的現實與生理、男凝社會下的女性困境。

而《克拉克》則是設定在高福利的北歐瑞典社會之中,

故事講述了寒門出身、自命不凡的男孩克拉克,成為罪犯的一生,

表面上是那種瘋狂、快速的犯罪史詩,實際上內在的各種諷刺、人性與社會現狀。

劇集的初始,也是相當的有意思,

克拉克從母親的胚胎裡帶著畫外音「脫穎而出「

黑白漫畫一般的誇張畫風、粗魯的護士急著問:

」這個孩子怎麼還不出來!「

老媽更是抽著煙焦慮地等待著。

扭曲的嬰兒臉,還有成熟克拉克的畫外音:

」我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東西等待著我,女孩、金錢、銀行…..我來了!「

於是,嬰兒克拉克就這麼順著臍帶降臨,來到人生,

猙獰大笑的嬰兒臉,黑白髒亂差的漫畫風,頗有點《罪惡之城》的味道。

而童年時期的克拉克,也不是北歐那種高福利社會下的歲月靜好,

反而是受到了底層家庭父母不幸、瘋狂婚姻的耳濡目染

吵架吵到一半,竟然把浴缸扔下了樓,

於是,克拉克的犯罪暴力、反叛者的基因,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了基因。

小時候的克拉克,對各位女性產生著愛慕

老師、麵包店老闆娘,那種青澀又荷爾蒙衝動的眼神,

也是原始生命力與人性的展現。

別看這只是一部犯罪劇集,

原生家庭的影像、與青少年期人性的塑造,

卻在浮誇的畫風、自戀的畫外音下探討得非常深刻

因為動亂不穩定的童年與原生家庭,

克拉克極度缺乏安全感,同時又渴望被關注;

唯一能提供溫暖和安全、讓弱小的他感受到愛的就是母親

於是,長大後的克拉克只能通過犯罪獲得社會認同

他沒有天才的天賦、也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只能通過與女人的連接構建安全感,

就彷佛瘋狂的一夜後,回家後可以安然入睡的溫柔港灣。

對於童年缺失的他來說,

犯罪是父親的外化,而女人則是母愛的內化。

在這部劇集中,克拉克由比爾·斯卡斯加德飾演,

這位棕發、灰藍眼、高大英俊的瑞典演員,

真的是太適合這位「全球最帥罪犯」定義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男人,非常的有說服力。

罪犯版的霸道總裁、瘋子般的犯罪故事,

這位「最帥罪犯」為何可以霸道狂妄的一點都不油膩?

真是因為他「瘋而自知「、「帥而幽默且接地氣」

知道自己是屌絲,在沙灘上遇見了白富美母女,依然殷勤又不卑亢的自我推薦,

給對方倒酒,順便散發下自己的魅力

這確實比那種站在一旁「默默散發魅力,等待女孩子們貼上來的霸道總裁「更有張力。

很有意思的是,他「壞而自知「

和初戀女友5分真心、3分假意、2分得意的告白後,轉身離去;

再被女友叫回時,不是韓式男主般的深情回眸,反而是克拉克式的屌絲自信,

洋洋得意,憨憨的笑意,哎,這帥哥「帥而自知」、「壞又真誠」,真是有點意思。

而那些只有壞蛋們才有肆意快樂,真的像比爾·斯卡斯加德曾經演繹得「小丑」那樣,

在泳池,像個孩子一樣跳進水面,和女孩子跳起了熱情奔放的弗朗明哥,

大膽獨特的語言、一波比一波更嗨的節奏、縱情肆意的人生,

只要夠真誠,演繹起來就不會油膩。

沒有苦大仇深、也沒有什麼現實揭露,

沒有北歐風的冷淡,反而是「歐洲諷刺式現實」,

魔幻又驚悚,幽默而喜劇,後現代式的拼接電影,分解式的視聽語言,

這部《克拉克》真的玩嗨了!

這個罪犯,不是刻板印象的壞到骨子裡,也不是戲劇性的「壞王子」,

而是誇張的外表下,內心柔軟,甚至有點可愛的罪犯,

更是完成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實驗性輸出。

並不是令人討厭的反派,

反而是在他帥氣的外表、小丑般行徑的外表下,看到了這個戲劇性的男人的一生,

——原來他是個內心缺失的小男孩。

不是對犯罪的同情嚮往, 也不是美化罪犯;

反而用浮華的後現代手法,諷刺出北歐社會與原生家庭對人一生的影響。

北歐也不都是冷淡或者致郁系,還有個歷史著名的「史上最帥罪犯」混世魔王:

——高福利卻讓人「生無可戀」?

這樣平和又寒冷的土壤,卻孕育出「小丑」般的克拉克,

好久沒看到這麼張狂又讓人愛的主角:

黑色幽默、高大英俊、縱情抓馬、悲慘童年….

「史上最帥罪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的誕生者,一場反派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