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歲雷潔瓊的退休生活:三餐定時定量,還是最愛家鄉鹹魚腐乳

2024-01-22   張桃子

原標題:106歲雷潔瓊的退休生活:三餐定時定量,還是最愛家鄉鹹魚腐乳

面對姑媽的離世,雷潔瓊的侄子雷錫坤悲痛萬分,面對記者的鏡頭,一度哽咽到說不出話來:「我的姑媽,她是一個多麼令人值得尊敬的人啊!」

從十四歲作為學生代表,帶領同學參與愛國遊行,七十歲時為百姓的民生問題奔走,到九十一歲退休,雷潔瓊的一生,始終為著自己的理想不斷追逐,不斷奉獻。

從中得到的快樂和滿足讓她不必畏懼一切,這或許就是她長壽的秘訣。

1905年9月雷潔瓊出生在廣東台山,她的祖上是華僑之家,她父親雷子昌是清朝舉人,家庭背景算是富貴人家。

雷潔瓊出生的這個年代,人民生活流離失所,苦不堪言,在父親的教育和時代背景的影響下,雷潔瓊從小便心繫民生。

1919年,以學生和工人為首的五四運動全面展開,14歲的雷潔瓊因成績優異,作為學生代表帶領學生上街遊行,並且上台演講北洋政府賣國的罪行,痛斥帝國主義在華的所作所為。

她想要通過學習西方先進思想,找尋適合自己國家發展的道路。

1931年,學業有成的雷潔瓊選擇了回國,來到燕京大學教社會學。

在這裡她與同學們探討兒童福利,貧困與救濟等問題,並且親自帶領學生來到基層進行考察,為的就是讓學生了解真實情況,心繫民生之苦。

1935年,雷潔瓊無意中看到《八一宣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應該團結起來,抗日救國。

這和雷潔瓊的想法不謀而合,此時她意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跟隨共產黨,中國才有希望。

1936年冬,雷潔瓊作為慰問團長和其他師生一起去慰問在前線的抗日戰士。

次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這危急時刻,雷潔瓊拋棄現有的一切,前往江西農村地區領導抗日救國。

作為江西婦女代表,她多次發動婦女運動,同時帶領她們參加抗日的後勤工作,為當地抗日戰士提供後勤保障。

在此期間,她也特別關心婦女的解放問題,她想將女性從過去的泥潭當中拯救出來,不再拘泥於那小小的舊牢籠里。

在這裡她結識了她的丈夫嚴景耀,他們二人在抗日戰爭中,堅決和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維護國家人民安全。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內又發生內戰,為了反對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

1945年12月30日,雷潔瓊和丈夫、馬敘倫等人建立了中國民主促進會,目的就是反對內戰,爭取和平。

第二年,他們聯合上海紡織會等各界人士組成了上海各界人民赴京和平請願團,同時派出九位代表赴京,雷潔瓊就是其中一位,但沒想到,他們到南京剛下車就遭受了毒打。

不用想也是國民黨做的,他們對請願團的行為不可能無動於衷。

面對這樣的威脅,雷潔瓊沒有退縮,反而更加清晰的看透國民黨內心的囂張跋扈和小人做派,也更加堅定了跟隨共產黨的步伐。

新中國成立後,她也沒有停下愛國的腳步,她長期擔任著國家中央重要職位。

1979年12月,雷潔瓊當選為北京市副市長,此時的她已經74歲,但她在民眾問題上都是親力親為,不斷奔走在一線,有時還會到現場監督和指導工作。

在1979年北京第三屆代表會上,她呼籲人們多多關心殘障人士,希望為他們建立社會福利,同時她還關注農村基層養老問題,希望給那些老人一個安享晚年的機會。

雷潔瓊始終堅信「振興中華,教育為本」,為了完善國內的教育制度,她不斷奔赴在全國各地優化教育事業。

她希望全國各地青少年的教育問題能夠得到保障,當初留學回國選擇當老師教書育人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男女平等始終是人們爭執不下的問題,直到現在提起,還會有人把男女平等問題和男權、女權牽扯在一起。

對女性權利的漠視可以說是社會的一大痛點,雷潔瓊認為女性在整個社會發展當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想要社會發展,國家進步,女性主觀意識的覺醒和婦女解放問題至關重要,所以婦女問題一直是她學術研究的首位。

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從委員會建立,到基本法定稿的幾年時間裡,她不顧年事已高的身體,認真參加每次會議。

並且親自前往香港進行考察,聽取香港各界人士對基本法建立的建議,包括評選區旗、區徽也參與其中。

雷潔瓊在香港澳門實現「一國兩制」,促進國家統一中做出了重大貢獻。

她說:「能見證、參與共產黨領導人民洗刷民族百年恥辱的這一偉大事件,是我終生倍感幸福和自豪的事情。」

也就是在這一年,奔走了大半生的雷潔瓊從國家崗位上退休下來,安享晚年。

雷潔瓊退休之後,雖然不從事國家工作,但每天都會讓助理讀每天的新聞大事,時時刻刻的關注著國家的發展,她也會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參加教育活動或者是公益活動。

雷潔瓊儘管擔任高職多年,當她從未因為這些榮譽而高人一等,無論是從穿著上面還是飲食上面,她都厲行節約,而且她並不喜歡吃什麼山珍海味,唯獨喜歡自己家鄉的鹹魚腐乳。

建國之後,雷潔瓊也回去過台山幾次,每次她都會去祖屋看一看。

雷潔瓊每次回鄉都會引起轟動,畢竟村子裡出了這樣一個大人物,人人都想瞧一瞧看一看,也希望能和她拍一張照片留作紀念。

和大家分批合照時,九十幾歲的雷潔瓊並沒有一絲不耐和疲憊,反而親切地和鄉親們點頭致意。

如果要帶的話,就帶一些家裡的鹹魚和腐乳,因為那是家的味道,是任何東西也取代不了的味道。

雷潔瓊老人活到了106歲的高齡,可謂是世紀老人,當問到她能夠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她會說:只要人的腦子沒問題,多大年齡依然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內心世界的富足很是重要,再其次就是投身於祖國的建設,看到祖國越來越好,她的心情就越來越好。

和群眾聯繫在一起,這會讓她的腦部神經一直處於一個活躍的狀態,會讓她感覺自己還是有用之人,精神上會得到滿足感和幸福感,也會讓她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身體的健康也離不開健康的飲食習慣,雷潔瓊每天的三餐都會定時定量進食,她說她不經常吃肉食,經常會吃素食,每天的水果也是不能少的。

此外她從不吸煙喝酒,也從來不吃保健品和補品,正常的營養攝入對她來說就已經夠了。

面對姑媽的離世,雷潔瓊的侄子雷錫坤悲痛萬分,「我的姑媽,她是一個多麼令人值得尊敬的人啊。」

對於雷錫坤來說,雷潔瓊就如同他成長道路上的照明燈一般,他三歲喪母,是姑媽雷潔瓊為他和兄長提供資助,幫助他們完成學業。

畢業之後,也是姑媽鼓勵他去部隊繼續深造,每個月還會給他寄生活費。

「中國未來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我希望你能留在國內工作,這樣也算是對祖國的貢獻。」

於是他聽從姑媽的建議留在了國內,積極投入到國家建設當中,推動國家發展,成為姑媽雷潔瓊的後繼者,將雷潔瓊精神繼續延續。

雷潔瓊從始至終所追求的都是為國為民,且一生致力於此,雖歷經磨難,但她始終朝著心之所向而前進,從中獲得的滿足足以讓她一生幸福。

或許正是這樣的簡單和純粹,才是雷潔瓊長壽的秘訣。

參考資料

[1]《新華每日電訊》,《雷潔瓊:玉潔瑤瓊留人間》

[2]《人民日報》,《雷潔瓊同志生平》

[3]《中國經濟時報》,《雷潔瓊:不斷奉獻就是最大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