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連鎖餐飲的兩條路徑,資本化or生意化?

2023-07-25     火鍋餐見

原標題:下半年連鎖餐飲的兩條路徑,資本化or生意化?

本期看點:

1、餐飲資本化,需具備哪4個充要條件?

2、連鎖餐飲資本化or生意化?

3、餐飲連鎖除了上市,還能怎麼玩?

在火鍋餐見主辦的2023中國火鍋領潮峰會—破內卷大會上,不惑創投合伙人衣家宇進行了《餐飲連鎖的資本化與生意化》的主題演講,為火鍋餐飲業在當下如何藉助資本槓桿、是否走資本化路徑等熱點話題指明方向,以下為現場乾貨實錄。

連鎖餐飲的兩條路徑

資本化or生意化

作為一家投資機構,我們就在思考如何讓大家的錢花的更有效率,無論是開門店還是工廠,這些投資最好是走在相對正確的路上。

資本化與生意化其實是兩條不同的路徑,我們認為不是所有成功的企業,將上市作為成功的標準,對於創業者而言,能夠做到年凈利潤兩三千萬以上已經是一個非常好的結果,並非都要走上市這條路徑。

而少數的企業有上市的可能性,通過自己的投資、跟企業家的交流總結出一些東西,上市其實有客觀的屬性跟條件。

我們將分兩部分來講,如果上市需要達到哪些條件;如果不上市,想做成賺錢的生意,需要做哪些事情?

我們在餐飲行業裡面總共投資的連鎖企業有6家,其中的兩家發展的還比較不錯。

一家是發源於鄭州的鍋圈,另外一個是發源於福州的塔斯汀,鍋圈的門店大概在2022年的時候增長有2千多家,塔斯汀也是突破了2千家。這算是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的比較快的兩家公司。

所以基於這些投資,包括我們接觸很多的企業家以及做一些項目的總結,希望對大家有一些幫助。

如果餐飲企業想到資本化的話,我認為有4個條件是缺一不可。雖然它不一定是你成功充要條件,我們認為一定是必要條件。

餐企上市需具備4個充要條件

1、可以把規模做大

我們發現如果想上市,這三條是一個規模的一條線,你的店開到一定規模之後,一定要持續開,甚至開出中國開向全球

其次是帳目是否可審計。如果企業、供應鏈的各種情況無法審計,建議不要走上市這條路。

另外,有的企業在接下來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做到5億元以上利潤,已經達到資本化的要求。這種情況下你也不要去上市,為什麼?

你的企業如果上市之後,你講不清楚你的下一步如何有5倍、10倍增長的時候,其實你很難上得去。

這中間,國家特別鼓勵的行業,政策特別紅利的行業例外。

餐飲傳統行業,如果你講不清楚你的利潤如何增長,是很難通過審批,這是在企業規模化方面的3個必要因素。

2、可以標準化

企業的高成長,也需要具備幾個必要條件:

·門店是否可以傻瓜化

·門店是重服務還是重產品

·原料是否會無限度供應

很多人說,我的門店是有標準的,我有個標準的手冊和一本很厚的手冊,但是在我們看來不叫標準,當你的操作比較依賴於門店前端人員操作工藝的時候,以及這個標準在擴大生產規模或者門店數量的時候,它會成為瓶頸,會讓你的管理變得非常困難

這個行業裡面有一個大標杆,很多餐飲老闆被這個標杆給誤導了就是海底撈,因為海底撈在強調自己服務有多麼的厲害,所以很多人找到我們融資的時候會講他們的服務多麼好。

我們認為現在還想走資本化路線,最好的服務是什麼?是看不到人,沒有感覺,沒有服務,這才是最好的路徑

當前,大家都開始重視服務的時候,反而要跟大家說,如果要走上市路徑,不要把服務做成標杆性的東西,最好是沒有服務。甚至包括我們投資過的公司。我們設想在未來機器人比較發達,門店是不是不需要人工,只是一個簡單的零售出餐與交付。

第三個就是原材料的供應。

一些餐飲老闆說我們的原材料來自於某個緯度、某個山。這些對於做生意沒問題,對於做一家上市公司,千萬不要去往這個方向動太多的心思,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減分項。

3、讓品牌賣出溢價

很多人會說做品牌、做連鎖,確確實實要賣出溢價。

吃是大家的剛需。無論你做的是一個快餐,還是做一個一兩百塊錢客單價的一個社交場景,性價比都要有。不要強調不要賣高價,你賣高價要有賣高價的理由。

連鎖鎖的優勢是什麼?是可以賣點溢價,一瓶礦泉水,一個完全不知名的品牌賣給我一塊錢,一個知名品牌賣1塊2,你可能優先選後者,因為覺得喝著放心。

品牌連鎖跟品牌,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什麼?我定了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讓大家放心,為此我願意為這個品牌付出5%、10%的溢價,但不要認為消費升級就是賣高價,消費升級其實是賣更高的性價比,而不是賣更高的價格

第二點是能夠成為品類的代理詞。所以從審批上來講,某一個行業有10家20家上市公司之後,後面哪怕真的有10億利潤,可能會成為一個併購對象,或者你成為一個品類的代名詞。

比如老北京涮肉的品類、潮汕牛肉鍋類的,未來你能成為這個品類的代名詞,成為它的前三名,你上市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第三點,同樣品質的東西賣出更高的價格,這個點說明什麼?你最好用的食材是普通的,但是不要成為食材的簡單搬運工。建議老闆要把一個普通的食材能否通過一個加工賣出更高的溢價,或做成自己盈利的手段。這個做好了,門店盈利會大幅增長。

像一些頭部火鍋品牌,他們的再加工過程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叫中低檔食材的提價,這個東西很重要。

4、可以越大越實惠

很多的企業其實它並不是規模越大,越經濟。如果生產成本、管理成本和市場營銷成本,這幾個點是隨著企業規模越擴越大,各項成本都往上升了,那麼利潤率會被同行的競爭攤薄。最終成為一個微利的企業,規模大不一定賺錢。

這裡面尤其是管理成本,初創時期老闆管一百人,每個人叫什麼名字、工作效率有多高都清楚。

一定規模化之後,企業能做好,一定要做大後端小前端。你後端的工廠加工是不是做得非常好,你的後端的研發是不是做得非常好,品控供應鏈、品質的穩定性,價格的管控是不是做的非常好?

而前端操作儘可能傻瓜化,甚至有一天完全實現機械化,這才是一個發展的方向。

以上是一個企業走資本化路線所具備的4個條件。

這4個條件說實話我認為是沒得商量,你做到了不一定能上,但是你做不到走上市一定是走不通的。

餐飲連鎖的出路不是只有上市

餐飲的出路,它不是只有上市這一個路徑,我們認為在未來的十年,我們自己預估在千萬級的城市它最後是334的結構。

在這個區域裡面的消費30%來自於全國性的連鎖,40%是來自於單個城市或者某一個小片區一個連鎖企業,然後剩下30%來自於個體店。

如果走生意化路線,我們給出一個建議,跟做上市的路徑有很大的區別。

1、充分發揮本地供應鏈的優勢

我到重慶,有個感受是重慶本地的火鍋的供應鏈,在全國你都很難找到第二個,它可以強大到什麼程度?

隨便開一個老闆只需把店打開,你想要什麼東西都有,底料、食材,尤其是新鮮的食材,只要把配方稍微調整,你就會開一個很成功的火鍋店。

在北京開一家火鍋店,你要費很多心思,全國找東西,找了半天開一家店,顧客還不一定喜歡吃。但是在重慶想開一家火鍋店,做的難吃都很難。

2、打造某種特色食材,儘量有手工藝的參與

你們最好打造一個什麼?某一種特色食材,或者說只需要有一道特色菜,如果大家以打造本地化的生意為目標,建議拿出1-3道特色菜已經足夠了。作為本地餐飲、社交餐飲來講,我請一個朋友吃飯,我足以拿出一個東西去說事兒。

所以在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你只需要有一兩道菜做的比較好吃,你這個店就可能開的比較火。

3、重視社交屬性,重視就餐人的面子

重視社交屬性,即打出一點特色,重視社交場景,請客人吃飯的時候能不能講出一點點故事,哪怕不是老字號的故事,就怕你的店什麼東西都好,就是沒故事。

4、適當使用外部資金槓桿

如果你們的店回本周期在12個月之內,你們可以適當的使用外部的槓桿,如果你店的回本周期在4、5年時間,槓桿可能直接吃掉你的所有的利潤。但是如果回本周期很快,付得出這個溢價,建議使用槓桿。

因為我們剛才提到在一個千萬級人口的城市,大概有40%的店會是區域性的連鎖,如果你開店慢的話,你勢必把這個市場讓給競爭對手。

所以我建議大家在聯營或者加盟的時候,可以用一定的資金槓桿,不一定說非得走上市公司才用槓桿,區域性的生意也完全適用

5、儘量不走出所在地級市

如果大家還沒有做到前面說資本化的那幾個條件的時候,我的建議是儘量先不走出地級市,因為生意跟上市不是一個絕對對立的事情。

我相信無論是海底撈也好,還是我們投的鍋圈也好。在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它不一定會想一定要做一家上市公司,只是我這個事越做越順利越好,恰恰達到了上市那幾個條件,我的速度也快了起來。

6、適當建設工廠,做一定量的標準化

即便你是做本地化的一個做本地化,也儘量適當的做一些建設工廠的工作。未來人力成本會越來越高,現在我們國家大力發展科技,會讓每個人的生產效率高,如果你不動用那些機械化的手段很吃虧。

7、適當使用特色食材

你可以適量使用一些特色食材,這個跟我剛才說的做上市的正好是相反的,在這個領域裡面,我們建議是使用一些能講得出故事,但是產量並不太足的食材,以做一個噱頭在本地賣出溢價。

8、不妨把單店做的大一些

既然我們在一個區域進行管理,你們大家可以不模仿麥當勞、肯德基,把自己的單店開大一些。

你要做全國連鎖上市的話,我們建議做自己一兩百平米的小店,無論是擴張、放加盟會比較容易,如果讓加盟商拿一兩千萬去加盟,這個比例還是比較小的。如果說你在自己在本地做的話,不妨把單店做得大一些,這個跟上市剛好相反。

這就是我們通過投資,包括見了很多企業家老闆之後做的一些總結,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c2b5f09ff9e6a9606d39b1ac51eca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