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一個月的數據來看,騰勢品牌目前在售三款車型的銷量銷量表現真可謂是「天差地別」。
其中,騰勢D9在11月共售出10446輛——即使放在所有售價30萬元以上車型的市場中,也算是相當「炸裂」的存在,還別說它只是一款MPV;與此同時,高調上市的騰勢N7當月卻僅售出1033輛,N8的銷量更是僅有364輛。
那麼,同樣都是售價30萬元以上的車型,其表現為何竟然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價格因素,可能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或許還是「價值」。
「價格」和「價值」的區別在哪裡?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所謂的「一分錢一分貨」。
對騰勢D9而言,雖然34.58萬元的起售價甚至高過了MPV界「一哥」別克GL8,但其在動力模式、配置水平和製造工藝等方面所體現出的產品力也確確實實對得起這30多萬元的售價。
與此同時,我們還能從MPV市場長時間以來的格局看到,除了GL8之外,銷量能穩定「破萬」的也只有五菱宏光系列——換言之,高端MPV市場歷來都是GL8一枝獨秀,一眾競品只能眼看它「雙手插兜兒,不知道何為對手」。
不過,騰勢D9卻率先打破了這一平衡,憑藉「母品牌」比亞迪的群眾基礎與飆升口碑,D9直接站在了「風口」上。至於嵐圖夢想家和極氪009,前者品牌基礎不牢,後者的設計則過於前衛,自然都難以「上量」。
整體來看,騰勢D9的成功「出圈」既源於自身的產品力,也恰逢對手們不太給力。
再看騰勢「N系列」的兩款車型、尤其是N7,不僅是被騰勢寄予厚望的產品,更是提升該品牌市場地位的「重頭戲」。然而,它們目前的狀態卻像是「重拳打在了棉花上」——堆了足夠多的「料」,奈何消費者並不太「買帳」。
總結一句話——騰勢D9的所有優勢,或許全都成為了N7的劣勢。
首先,就是價格。同樣30多萬元的售價,D9拉高了自己的檔次,N7則陷入極氪001、特斯拉Model Y、蔚來ES6、甚至理想L7的「包圍圈」。
其次,則是定位。D9在營銷策略方面極大程度避開了GL8所占領的商用市場,而選擇了主攻家用、兼顧商用;至於N7,雖然也主打家用市場,但又同時加入了「輕奢」概念。
很顯然,消費者對「純輕奢」的汽車產品接受度很低。反觀極氪001,雖然其價格也足夠「輕奢」,但至少車夠大、性能夠強,並通過更多「附加值」來填充「輕奢」的「空洞感」。
最後,就是科技配置的先進感不夠。對D9那些不算非常年輕的用戶群體而言,適可而止的科技感就已足夠,他們並不需要過於智能的體驗。
但從N7的年輕化定位來看,其用戶群體對智能裝備的要求和需求都會更高。不過,比亞迪所有產品線搭載的智能化配備水準都只能算「剛剛好」——能用,但不「出挑」,N7自然也不例外。
要說「最後的最後」,或許就是品牌力所帶來的身份認同感——在這方面,極氪、特斯拉、蔚來、理想都有著鮮明的「標籤」,騰勢似乎還欠了點「火候」。
從N7到宋L,會有改變嗎?
目前,業界普遍認為比亞迪宋L幾乎就是騰勢N7的「平替」車型。雖然這個觀點並不準確,但兩款車在外觀方面給人的感受的確非常相似。
那麼,假設上述認知成立,宋L作為一款「平替」車型的銷量預期又會如何?……
以筆者之見,該車大機率會完美「複製」比亞迪海豹的狀態。在價格下探10多萬元之後,雖然在所搭載的高端技術(雲輦)方面會有所差別,但宋L的售價畢竟來到了20萬元這一區間,買家的「消費顧慮」會比30萬元以上產品降低很多。
當然,並不是說該車的定位和宣發策略就比騰勢N7高了多少——例如,「最美比亞迪」這一關鍵詞就仍然沒有命中消費「痛點」。
畢竟,「美」這個概念因人而異,更何況還加了個「最」字。比如我就覺得,「比亞迪最好看的車」是當年的F0——你可以不認同,但總不能說我「有啥錯」吧?……
所以,宋L的市場預期會比N7更好,主要還是源於其價格有所下探。喜歡運動、愛操控,就去買海豹;想要潮流一點、全能一些,就直接「沖」宋L——看上去,這兩款產品都可以算作是在比亞迪現有熱銷車型基礎上的「補充版」或「進階款」。
【車動力說】單論產品力,騰勢N7和N8都算不錯,N7大概還要更強一些,這也在銷量方面有著明顯體現。不過,品牌力尚不足以支撐其30萬元+的定價,也是目前無法迴避的事實。
對騰勢品牌而言,降價其實並不可取。更有效的辦法,其實是推出一款能真正能打動消費者、刺激其購買慾的產品——實際上,出自同一家「母公司」的方程豹,就已經憑藉「叫好又叫座」的豹5給騰勢「打了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