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80後」,同濟大學畢業後本可以留在城市,可莫黛豪偏偏要去農村。2018年,她服從單位安排,到馬山縣掛職,2019年她又作為脫貧攻堅「指導員」繼續留在了馬山縣,人們問她這是圖什麼,她的回答鏗鏘有力:「農村地區大有可為,為想幹事者提供了大舞台。」
「只有深入一線工作,進深山、下工地、會村干、訪村民,才能不斷提升能力、磨鍊意志。」2019年7月,紮根大山的莫黛豪走遍馬山縣50多個村屯,全身心投入到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中去。
巧謀劃搭框架
鄉村面貌如何改,村莊風貌從哪「整」?幹事前,莫黛豪決定先把政策「吃透」。2019年6月,莫黛豪立足實際、精心謀劃,借鑑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建設新農村的先進經驗,因地制宜制定了《馬山縣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創造性地提出「六優先、五不搞」的布點原則。
什麼是「六優先」,何為「五不搞」?莫黛豪介紹道,群眾積極性高及社會支持力度大的村莊優先,公路、河道沿線的村莊優先,貧困村、革命老區和歷史文化保留較好的村莊優先,景區、園區、郊區、集鎮周邊村莊優先,與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迴賽賽道周邊已整治村莊相鄰的村莊優先,已啟動前期整治建設等基礎工作的村莊優先;不符合縣域村莊建設規劃的不搞,已規劃移民搬遷的不搞,城鎮規劃區內的不搞,工業園規劃區內的不搞,重大項目規劃區內的不搞。
「按照這一原則,村莊規劃建設堅持以整治提升為主、整村重建為輔,在不破壞村莊原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整村風貌。」莫黛豪說。
勇擔當善作為
「村裡變化不小,曾經髒、亂、差,現在潔、凈、美,這個華麗轉身轉得漂亮。」走進馬山縣白山鎮民族村,煥然一新的新村風貌讓莫黛豪很是感慨。
白山鎮民族村位於馬山縣城東部,屬於「九分石頭一分土」的山村。改變始於2018年,該村龍河屯被列為自治區鄉村風貌提升精品示範村莊,獲得獎補資金443.6萬元。
資金落袋、幹勁正起,如何建好精品示範村莊?莫黛豪得知情況後,發揮「聯絡員」的作用,請來了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村莊規劃建設領域的專家,為建好精品示範村出謀劃策。
村莊規劃建設方案設計時間緊、任務重,為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工作任務,莫黛豪又充當起「協調員」,利用微信群及時收集存在的問題,並安排專人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聯繫,組織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扶貧工作隊員、村民代表宣傳政策,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確保鄉村風貌提升工作落到實處。
為做好村莊規劃建設的保障工作,莫黛豪還變身「服務員」,為規劃設計團隊提供「保姆式服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規劃任務按時按質按量完成。
改舊貌萬象新
以民族村為藍本,馬山縣不斷擴大鄉村風貌提升範圍。通過環境整治行動,改造農村危房、廁所廚房、禽畜圈舍等,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短板。
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如火如荼地推進,莫黛豪也忙碌起來。一年多來,她多次組織有關部門和鄉鎮工作人員到外地考察學習;深入各村莊,指導「三清三拆整治」工作,抓實抓細鄉村風貌提升這一民生工程。
馬山縣喬老河,碧綠的河水鋪開一條生態旅遊致富路。為推進喬老河片區項目建設,莫黛豪組織完成了《馬山縣喬老河沿岸(喬老街段)鄉村風貌提升詳細規劃設計》,目前,村莊綠化、清拆整理、建築風貌提升、村屯標識牌等特色景觀,以及沿河風貌、親水平台建設等工作正有序推進,未來的喬老街,將打造成為「喬老河沿線最美民族風情街」「馬山縣特色鄉村旅遊打卡地」和「廣西鄉村風貌建設示範點」。
一磚一瓦皆是景,一村一色連成片。近年來,馬山縣在推進鄉村風貌提升工作中收穫成效,在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2019年度綜合考評中榮獲南寧市縣級組第一名,市級綜合排名第二,全縣175個自然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來源:南寧日報
圖片來源:馬山縣風貌辦 黃寧
編輯:竹 溪
審核:韋紹群
監製:王宏璇
馬山縣融媒體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