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財險危局:連續虧損四個季度 百億理財險壓頂

2019-09-03     新浪金融研究院


文/丁四

成也理財險,敗也理財險。

今年以來,天安財險遭遇危機。5月,一份來自上交所的問詢函,揭開了天安財險的百億理財險兌付困局。

信息顯示,2019年,天安財險需兌付投資理財型保險550.8億元;其中,前四個月需兌付金額高達404.80億元,5月至12月尚需完成理財險兌付154.21億元。此外,天安財險的經營業績也堪稱慘澹。最新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二季度末,天安財險凈虧損額高達14.72億元,且已連續4個季度虧損。

作為中小保險公司激進擴張的代表之一,近年來,天安財險憑藉大力推廣投資型理財保險等中短存續期險種,實現了短時間內的快速發展。然而,當保險資金錯配的遊戲落下帷幕,激進模式遺留下來的併發症逐漸凸顯。內憂外患下,天安財險該如何熬過危機?

流動性捉襟見肘:

百億理財險兌付泰山壓頂

8月14日,A股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公告稱,子公司天安財險於6月4日至8月13日,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累計出售所持有的興業銀行股票4.978億股,占興業銀行總股份的2.396%。交易完成後,天安財險將不再持有興業銀行股份。

天安財險緣何出清興業銀行股份?這需要從上交所的一封問詢函說起。5月,上交所向西水股份發出問詢函,要求其從經營信息、會計政策等方面,進一步補充披露信息。這其中包括天安財險理財險兌付安排問題。

針對上交所的問詢,西水股份在回覆中表示,公司已於今年前4個月,通過信託產品提前到期、不動產投資項目處置等方式,累計獲取資金402.02億元。但因資產處置回款進度低於預期,公司在5-7月存在現金流缺口。為了彌補現金流缺口,天安財險擬提請董事會授權管理層,在部分時段通過賣出興業銀行股票的方式增加資金來源。

實際上,今年以來,天安財險已經多次減持興業銀行股份:2月15日至25日,天安財險通過大宗交易方式累計減持所持興業銀行3.415億股;27日,天安財險再次減持興業銀行700萬股。

疊加6月的出清,天安財險年內已經通過售出興業銀行股份至少套現135億。此外,其還曾於3月將持有的興業銀行4.978億股股票收益權,作價87.88億轉讓給華夏人壽。

大量套現背後,是百億待兌理財險給天安財險帶來的巨大流動性壓力。所謂理財險,一般指理財投資型保險產品。該類產品自2013年起廣為盛行,被部分迫切尋求擴張的中小險企所青睞,天安財險正是其中的代表公司之一。數據顯示,2013年,天安財險的理財保險規模為0.02億,但到了2016年已經暴漲至2474.81億。

好景不長,隨著監管部門對中短存續期業務規模加以限制,投資理財型產品逐漸停售,天安財險的理財險規模也迅速下滑。在失去了借新還舊的法寶後,巨額存量業務成為了壓在天安財險身上的一塊巨石。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天安財險的理財險餘額為566.4億元,其中,2019年內需兌付金額便高達550.8億元。

具體來看,5月天安財險需兌付理財險26.65億,當月公司沒有集合信託產品到期,其主要資產與主要負債的現金流匹配情況為﹣26.65億。

6月,天安財險需兌付理財險19.43億元,賣出回購金融資產到期還款高達115.01億,到期集合信託僅21.85億,當月主要資產與主要負債的現金流匹配指標為-112.6億元,現金流敞口進一步擴大。

隨後的7月和8月,儘管天安財險通過集合信託產品到期回款96.25億和91.99億元,分別覆蓋了當期理財險兌付所需的13.55億和16.70億,但由於公司投資集合信託產品不存在公開活躍的交易市場,故短期變現能力存在不確定性,公司未來現金流或許仍將承受一定壓力。此外,9月到12月,天安財險仍需兌付77.87億元理財險,情況難言樂觀。

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天安財險的凈現金流為-10.47 億元,相較於上季度末的4.52億大幅下降。天安財險在報告中也表示,在簽單保費較去年同期下降80%和固定收益類投資資產損失本息20%的兩種壓力情景下,公司的流動性覆蓋率分別為98.70%和87.50%,其優質流動資產的期末帳麵價值不能完全覆蓋未來一個季度的凈現金流,需要及時變現投資資產,調整資產配置,提高公司資產流動性,以確保到期債務的及時兌付。

連續四個季度虧損

遭中債資信列入負面名單

公開資料顯示,天安財險成立於1995年1月,總部設在上海浦東,註冊資本177.6億元人民幣。

在經歷了粗放發展階段後,近年來,天安財險的保費、資產規模均持續縮水。

2016年,天安財險總資產尚為3025.84億元,而到了2017年則下滑至2225.03億,2018年更是進一步下滑為1113.4億,兩年同比下滑幅度分別達26.47%、49.96%。

不僅如此,在盈利方面,天安財險也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最新披露的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19年二季度,天安財險凈虧損高達14.72億元,虧損額較上一季度的13.48億進一步擴大,且已連續四個季度虧損。另據2018年報數據顯示,天安財險的車險、意外險、責任保險、健康險和企業財產保險五大險種,在2018年全部承保虧損。

對此,上交所在問詢函中也發出了相關質詢。而西水股份回應稱,公司承保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包括三方面。其一是受保費充足度降低共性等因素影響,公司賠付水平同比上升;其二,是公司在銷售渠道建設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導致費用水平同比上升;其三,天安財險表示,公司的承保虧損主要由車險、意外險和保證險造成,其中車險保費收入比重更是達到78.62%,而2018年行業車險綜合成本率呈現上升趨勢。

今年5月,評級機構中債資信發布報告稱,由於天安財險2019年面臨較大的滿期給付壓力,短期流動性壓力加大,在出清興業銀行股份等優質資產後,其後續投資資產變現能力出現下降,盈利能力有所波動。故而中債資信將天安財險主體信用等級為定為「AA」級,列入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隨著行業加速回歸保障本源,保險公司正紛紛投身於業務模式轉型升級。然而值此之際,天安財險卻遭受到了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同時發難,處境堪憂。

從負債端來看,粗放擴張年代遺留下來的數百億理財險兌付問題泰山壓頂,令天安財險本就並不充裕的流動性捉襟見肘;而在資產端,公司的部分投資資產尚未到期,短期內變現能力存在不確定因素,回款乏力。

縱觀天安財險近年來的發展軌跡,可謂是成也理財險、敗也理財險。多年前的一場保險資金錯配遊戲,如今卻讓自己吃盡苦頭,難免令人唏噓。深陷理財險兌付漩渦,天安財險能否順利熬過今年的危機?恐怕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Vcb-GwBJleJMoPM2a5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