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看這裡

2019-12-09   珠江頻道

廣州,每年春秋兩季都會舉辦貿易圈的巨大party,這裡商品種類齊全,規模場地最大,吸引著國內外採購商雲集於此,沒錯,說得就是廣交會。

廣交會全稱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是中國目前歷史最長、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採購商最多且分布國別地區最廣、成交效果最好的綜合性國際貿易盛會,被譽為「中國第一展」

廣交會貿易方式靈活多樣,除傳統的看樣成交外,還舉辦網上交易會。廣交會以出口貿易為主,也做進口生意,還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以及商檢、保險、運輸 、廣告、諮詢等業務活動。廣交會歷經62年發展,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貿易往來,是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優質平台,是我國外貿發展戰略的引導示範基地。已成為中國外貿第一促進平台,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縮影和標誌。

堪稱中國外貿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廣交會是怎麼誕生的呢?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打破封鎖、發展對外貿易、換取國家建設急需的外匯,於是在近臨港澳、有著悠久對外貿易歷史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起點的廣州創辦出口交易會。

1957年4月25日,首屆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開幕,周恩來總理提議簡稱為廣交會。首屆廣交會展出面積9600平方米,分設工業品、紡織品、食品、手工藝品、土特產品5個展館,13個專業外貿總公司組織交易團參展,展示商品1萬多種,包括自行研製的解放牌載重汽車、普通車床等,也有各種日用輕工業品、農副土特產品以及傳統工藝品。19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位採購商到會。廣交會第一年即成交8686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創收現匯總額的20%。

第一屆廣交會成功創辦,迅速成為中國出口創匯的主渠道,開闢了一條中國與世界交往的通道。

截止2019年5月5日,第125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1995.24億元人民幣,境外採購商到會195454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成交106.3億美元,同比增長9.9%,出口成交額占本屆廣交會總成交額的35.8%。

敬請關注珠江頻道今晚(12月8日)20:50播出的《廣東名片》之《廣交會》。

編輯 | 曉鈺

廣東電視珠江頻道

微信公眾號

GDTVZJPD2013

微博@珠江頻道

給珠珠加雞腿,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