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基金劉偉偉: 一位成長股基金經理的投資心聲

2024-10-22     南京日報

中歐基金劉偉偉: 一位成長股基金經理的投資心聲

大眾證券報 趙琦薇·2024-10-22 22:18

劉偉偉,2017年7月加入中歐基金,曾任農銀匯理基金研究員,上海源實資產投資經理。作為新興產業成長風格的基金經理代表,他擅長科技成長領域投資,長期深度覆蓋新能源、機械、電子等行業;所管理的基金產品——中歐時代共贏今年前三季度(2024年1月1日-9月30日)上漲46.86%(業績數據經託管行覆核,業績比較基準12.43%)。

「大海不會饋贈那些急功近利的人。為功利而來不僅透露了來者的焦躁與貪婪,還有他信仰的缺失。耐心、耐心、耐心,這是大海教給我們的。人應如海灘一樣,倒空自己,虛懷無欲,等待大海的禮物。」

劉偉偉攜中歐時代共贏而來,用耐心和專業,與投資人一起接受來自大海的饋贈。截至2024年9月30日,中歐時代共贏年內已收穫46.86%的漲幅(業績數據經託管行覆核,業績比較基準12.43%)。作為首批20隻浮動費率基金之一,中歐時代共贏的管理費率和基金持有時間掛鉤,投資人持有時間越長,管理費率越低。

近期,面對市場的波詭雲譎,各種聲音此起彼伏,業內分歧漸顯。未來,市場將往哪裡去?該如何把握住投資機會?在從事投資的過程中又該如何平衡風險和收益?近日,劉偉偉接受了《大眾證券報》記者的採訪,與我們分享他最真實的心聲。

耐心等待行情行穩致遠

一波強勁上漲之後,A股近期出現回調。Wind數據顯示,上證指數、深證成指自本輪上漲最高點回調幅度均已超10%(截至10月22日)。

「我們認為這種回調是相對健康的,並不一定代表趨勢的終結,近期的調整有望使得市場走勢更加持續。」劉偉偉告訴記者,經過兩三年的深度調整,A股市場已經處於明顯低估狀態,無論是跟A股的歷史縱向對比,還是跟美國、歐洲、日本、印度的股市進行橫向比較,A股估值均處於歷史性低位。

常言道,估值和基本面是硬幣的兩面。劉偉偉指出,從宏觀經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角度看,雖然中國面臨著經濟的轉型,但依然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而且大多數優質龍頭公司未來幾年保持增長的確定性較高,因此,結合估值和未來的增長預期,他認為,A股在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依舊具備非常高的投資價值。「我們認為市場中長期拐點或已出現,外資、國內機構以及居民資金增配中國權益類資金的空間夠大、持續性夠強。未來隨著經濟刺激政策逐步落地,國內宏觀經濟將會繼續穩步復甦,在經濟基本面的支撐下,本輪行情有望行穩致遠。」

回首過往,2007年和2015年A股的兩輪牛市讓人記憶猶新,那麼,本輪上漲會成為新一輪牛市的起點嗎?

劉偉偉指出,本輪上漲與前兩輪牛市行情的共同點在於都出現了明顯的存款搬家行為,特別是國慶假期,更是出現了大量的新開戶股民。但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宏觀經濟層面與此前存在差異。「2007年是中國城鎮化、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階段,GDP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經濟基本面強勁;2015年經歷經濟小幅降速,但依然保持了近7%的增長,經濟整體表現平穩。」劉偉偉認為未來行情的級別需要觀察持續的政策利好能否真正扭轉市場對於經濟前景的預期,能否讓市場參與者重拾信心。

AI有望成為本輪投資主線

投資充滿著不確定性,未雨綢繆方能提升「勝率」。劉偉偉指出,後續的不確定性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經濟刺激政策從發布到實施,再到最後起效果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中間存在時滯,因此短期經濟數據可能依然不會太強,市場提前上漲之後可能會出現調整;二是隨著美國大選臨近,地緣政治風險再度被市場關注,美國大選結果出爐之後,市場也可能因此出現短期回調。他建議投資者加強兩方面心理準備:首先,堅定長期投資信心,以長期視角看待中國未來發展以及A股的投資價值,爭做耐心資本;其次,精選各行業具備全球競爭力且較為低估的優質公司,作為本輪中國資產價值重估的核心選擇。

縱觀歷史上多輪行情,每次較為持續的市場上漲都伴隨著明晰的投資主線,從2007年的大宗商品,到2015年的網際網路,再到2020年的新能源,莫不如是。

「我們認為這一輪行情的主線主要是兩類:一類是受益於國內經濟復甦的順周期方向,以內需為主,隨著經濟企穩復甦,行業和公司經營數據也將持續好轉,從而推動這類資產穩步向上;第二類是成長,類似於之前出現過的網際網路、新能源、消費升級、自主可控等產業主線。」劉偉偉指出,現在比較清晰的產業趨勢是AI、儲能和創新藥,這三個方向當前都處於產業創新周期的起點,特別是包括算力基礎設施、應用、AI終端、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在內的AI,具備較大機率成為本輪行情的投資主線。

今年以來,市場波動劇烈,行業輪動快速。但優秀的基金經理總是善於從紛繁複雜的市場「噪音」中發掘出未來希望所在,並通過以不變應萬變耐心堅守,真正做到「與時代共贏」。

劉偉偉告訴記者,即便近期市場出現大幅上漲,他還是維持了年初以來的配置思路,即堅持尋找兩種機會:一種是中長期趨勢確定、短期景氣度高的產業,如AI、儲能、智能汽車;第二種是底部反轉的傳統行業,如工程機械、化工、農業等。

行業配置相對均衡

作為「研而優則投」的典型代表,劉偉偉在十多年的投研生涯中見證了新能源從一個小行業變成萬億級的大產業,也見證了多家國內優秀的製造業公司從小長大,甚至成為全球龍頭。這讓他逐漸建立起將產業趨勢和長期價值相結合,精選優質龍頭個股,陪伴公司一起成長的投資理念。

投資過程中,劉偉偉將產業趨勢的挖掘作為重中之重。他一方面時刻跟蹤前沿技術發展,仔細評估哪類技術有可能誕生新產業,其中又有哪些進入了商業化的臨界點;另一方面,緊密跟蹤已經進入從1到10階段的產業,重點觀察增速、滲透率、競爭格局等多個維度指標,為投資提供必要的支持。

「新的產業趨勢正在形成,AI引領的全球科技革命正如火如荼地展開,AI大模型和算力基礎設施先行,AI端側硬體、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AI應用未來一兩年有望進入普遍的商業化。人工智慧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創新,也將是未來一段時間成長股投資的主線。」劉偉偉告訴記者,成長股在經歷過去3年的深度調整後,縱向來看成長與價值的比價已經處於歷史低位,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

對成長股的樂觀並不妨礙他在投資中做好風險與收益的平衡。「2023年下半年開始,我通過多個維度對組合進行平衡:首先是降低組合的行業集中度,限制單一行業的最高持倉比例;其次是有意增加一些偏價值風格的傳統行業配置;最後,通過多維度的估值比較以及對長期價值的評估,儘量使得我們建倉的股票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

從半年報可以看出,劉偉偉所管理的中歐時代共贏在堅持整體風格偏成長的同時做到了行業配置的相對均衡,即個股以滬電股份、寧德時代、中際旭創等成長方向的優質行業企業為主的同時,也配置了一些如徐工機械、牧原股份、萬華化學等有反轉預期的傳統行業個股,有效平抑了組合波動。

正是得益於在時機、行業把握上的阿爾法能力,以及在組合管理上的均衡配置,加上對競爭力強優質公司的堅守,劉偉偉成功地做到了「與時代共贏」。

記者 趙琦薇

編輯:gloria

    熱門新聞

      24小時熱榜

      日榜|周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9c26d55737ab18656ead63423dfda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