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國疫苗與健康大會上,眾多公共衛生領域專家齊聚一堂,探討行業發展新趨勢,如何創新預防手段、革新免疫保護方式引發了不少與會專家的關注。
應積極推動創新預防手段的應用
呼吸道感染和腸道感染是孩子常常面臨的健康問題。會上,長期致力於傳染病防控、衛生應急、免疫規劃等工作的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子健表示,與腸道感染不同,呼吸道感染導致的傳染病與衛生條件的相關性不強,「不管衛生條件水平如何,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強度都會保持相對一致的水平,而有效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用好創新性預防手段」。
近年來,全球積極推進研發,開發了一些新的免疫保護方法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比如,在應對呼吸道合胞病毒(以下簡稱合胞病毒)感染方面,可為嬰兒提供保護的長效預防用單克隆抗體的獲批,就是一個較為明顯的進展。馮子健建議,無論是臨床醫生還是疾控專家,都應及時跟進這些新進展,包括研討如何改進免疫服務、優化免疫策略、認識疫苗或預防手段的特徵等。同時,大家也要增進對新預防手段有效性、安全性、保護特徵的認識,思考以什麼樣的渠道、用什麼樣的服務把新的預防手段有效提供給嬰幼兒。
談及剛剛過去的冬春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情況,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預防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劉兆秋體會頗深。她說,以往公眾對合胞病毒了解並不多,從去年開始,合胞病毒出現小範圍流行,部分嬰幼兒感染後的症狀比較嚴重,使合胞病毒受到了很多家長的關注。
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張穎表示,感染合胞病毒後,短期內患者可能會出現中耳炎、肺炎的侵襲性感染,長期則可能造成反覆喘息、肺功能下降。目前,對於合胞病毒引起的感染,臨床上一般是對症治療,暫時沒有對抗病毒的特效藥。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張燕介紹,世界衛生組織自2016年起在全球部分國家開展了合胞病毒監測,目前已將20多個國家納入其中,其目的是提高不同國家對合胞病毒患者住院負擔的認識,確定合胞病毒的流行季節、年齡分布、變異特徵等,為科學防控提供基礎數據。
「對於合胞病毒的防控,去年年底,首個針對嬰兒合胞病毒感染的預防手段——長效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該產品可通過被動免疫的方式為嬰兒提供保護。」張穎表示,如何讓嬰兒及時注射預防用單克隆抗體,應對今年秋冬季可能出現的合胞病毒感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張穎認為,合胞病毒感染主要危害人群是嬰幼兒,群眾對這樣一款創新生物製品是有實際需求的。預防接種工作者應該推動相關創新預防手段的應用。
這對孩子們來說是個福音
劉兆秋介紹,面對年初的呼吸道疾病就診高峰,該院兒科確實存在一定人力不足的情況,「我們科在支援兒科時看到,有的家長帶著孩子在醫院一等就是幾個小時」。據她了解,不少北京的醫院也都遇到過類似情況。
專家表示,合胞病毒感染的特點就是嬰幼兒疾病負擔重,因嬰幼兒發生嚴重下呼吸道感染,則有可能需要住院,甚至出現重症乃至死亡。
「目前臨床上針對合胞病毒的有效治療方法並不多,我們期待有更好的創新預防手段來保護嬰幼兒。」劉兆秋認為,如果有一個不錯的預防手段,家長的接受度應該會比較高。長效單克隆抗體注射液的批准上市,「對孩子們來說是個福音」。
劉兆秋說,針對合胞病毒的長效單克隆抗體屬於非疫苗類的被動免疫製劑,「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將抗體注射到人體內,直接產生免疫保護作用,繼而抵禦相應疾病,可起到和疫苗類似的預防作用」。
目前,歐美已有部分國家把相關合胞病毒預防用單克隆抗體納入免疫規劃。但根據國內現行生物製品註冊分類及政策法規適配情況,預防用生物製品在國內的使用路徑仍有待探索。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副院長王岳表示,生物技術的進步拓展了傳統疫苗的概念。主管部門需要思考如何應對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當然,政策的制定出台往往具有滯後性,它很難預判新生事物、新型技術對原有制度設計的挑戰,政府層面需要及時跟進。
「提前應用,嬰兒才能及時得到保護。我們期待合胞病毒預防用單抗的使用可以儘快落地、普及,讓更多孩子免於疾病侵襲。」劉兆秋說,社區接種人員注射使用相關產品,服務和技術都是專業的,所以建議將合胞病毒預防用單抗的使用場所放在預防接種門診,以提升易感人群使用的便利性。
文:嚴少衛
編輯:張曌
審核:劉志勇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9bce751ab0214ebba9938382cca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