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會成為美國政壇「三號人物」

2023-10-12     魯中晨報

原標題:誰會成為美國政壇「三號人物」

美眾院選新議長 此前被罷免的麥卡錫想「官復原職」

誰會成為美國政壇「三號人物」

眼下,「群龍無首」的美國眾議院正在加緊推進新議長的選舉程序。按計劃,眾議院多數黨共和黨11日進行黨內閉門投票,並選出該黨唯一候選人。如果進展順利,眾議院最早將於11日下午舉行兩黨投票。頗為微妙的是,10月9日,美國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長、共和黨人麥卡錫一改此前「不再參選」的疏離態度,公開表示可能再次出戰。

誰將成為美國政壇新的「三號人物」?麥卡錫會否東山再起?在巴以衝突急劇升級,一些眾議員呼籲眾議院儘快恢復秩序、批准向以色列增援的背景下,答案似乎正在揭曉。

「鑰匙」打不開「鎖」

就在一周前,美國政壇上演歷史性一幕。眾議院3日投票通過一項罷免共和黨籍眾議長麥卡錫的動議,後者成為美國近150年來任期最短的眾議長。出乎外界意料,此項罷免動議的發起人不是民主黨人,恰恰是共和黨眾議員馬特·蓋茨。

回看麥卡錫不到9個月的眾議長履歷的起點,共和黨內訌早有預兆。今年1月,眾議院上演歷經15輪投票終於選出眾議長的尷尬。最後時刻,為爭取黨內少數極右翼強硬派的支持,麥卡錫不得不作出重大讓步,將發起罷免眾議長動議的門檻降到只需1人。

此舉受到廣泛關注。有評論稱,麥卡錫將機會主義發揮到極致,為了討好黨內極端保守派不惜拋棄尊嚴。也有批評者將矛頭指向共和黨內極端保守派,指責後者為了謀求私利要價太高,綁架整個政黨。

這次發起罷免動議的蓋茨就是共和黨內極端保守派的典型代表。他在罷免麥卡錫的動議中指出,眾議院於9月30日通過聯邦政府臨時撥款法案,幫助政府暫時化解「關門」危機,完全不顧共和黨人的優先事項,因此需要將麥卡錫趕下台。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刁大明認為,麥卡錫被罷免的鬧劇,本質上源於美國黨爭極化加劇、兩黨內部極端碎片化和部落化,同時也是個人風格、規則改變、時間節點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由於極化加劇,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多數優勢極為微弱。由於黨內碎片化嚴重,各派利益難以平衡,極端保守派『自由核心小組』與建制派麥卡錫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刁大明說。

在上述政黨政治生態下,「眾議長麥卡錫的『鑰匙』打不開共和黨內部的『鎖』。」刁大明說。

再加上規則安排方面,麥卡錫降低了上屆國會時期需要多數黨半數同意才能發起罷免眾議長動議的門檻,使得少數派可以興風作浪。

與此同時,「美國已進入2024年選舉周期,政客的一些政治盤算加劇了事態的戲劇性。」

上述種種因素疊加,最終導致共和黨內緊張局勢升級,內訌徹底爆發。

共和黨難定議長候選人

美國國會眾議院共和黨人10日舉辦閉門會議,以確定接替3日遭罷免的凱文·麥卡錫出任眾議長的人選。按多家媒體說法,共和黨內部似乎難達共識。

據法新社報道,此次閉門會議持續兩個小時。美國《紐約時報》報道,兩名候選人眾議院多數黨領袖史蒂夫·斯卡利斯和司法委員會主席吉姆·喬丹接受數十名共和黨眾議員提問。

《紐約時報》稱,多名共和黨人會後承認僵局持續,黨內不同派系力挺不同候選人。這意味著定於11日上午舉行的共和黨內部表決可能持續較長時間,甚至不排除眾議院數天內難以選定新議長的可能。

按美聯社說法,斯卡利斯和喬丹眼下在黨內形成分票局面。兩人正在積極拉票,可能在黨內贏得過半數支持不難,但贏得議長選舉需要他們中的一人獲得幾乎全體共和黨人支持。

輿論認為,兩人都是黨內重磅人物,但都面臨艱巨挑戰。對喬丹來說,他需要讓更多主流共和黨人相信,他能治理國家,而不是把事情搞砸。對於斯卡利斯來說,與麥卡錫類似,他需要找到團結極端保守派的辦法。

眾議院435個議席中現有兩席空缺,這意味著贏得議長選舉需要217席。共和黨陣營現掌控221席,民主黨陣營控制212席。民主黨已推舉本黨領袖哈基姆·傑弗里斯作議長候選人。

眾議長選出前,眾議院將維持「癱瘓」狀態,無法推進立法議程。美國眼下的內外事務均亟待解決,包括援助以色列應對新一輪巴以衝突,以及推動聯邦政府本財政年度撥款法案獲批。

先前麥卡錫依靠民主黨人支持推動生效的臨時撥款法案只維持聯邦政府開支至11月17日。

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麥可·麥考爾稱,我們11日需要選出新議長,「全世界都在觀望,他們正見證民主機能失調」。

「美國眾議長遴選素有較為清晰的路線,一般由多數黨領袖優先出任,隨後是多數黨黨團主席等。」刁大明指出,就目前來看,喬丹較斯卡利斯更顯強勢,權力天平正向著喬丹方向傾斜。他不僅得到特朗普的背書,還是共和黨「自由核心小組」創始主席,受到黨內反叛者蓋茨等人的支持,且又沒有支持這次罷免麥肯錫的行動,因此也為黨內建制派所接受。他有可能成為黨內平衡的產物。

不過,頗為微妙的是,隨著巴以爆發新一輪激烈衝突,9日,此前主動退出的前眾議長麥卡錫改口風了。他在國會大廈舉行長達30分鐘的新聞發布會,暗示如果有足夠多的本黨同僚支持其復職,他願意繼續擔任眾議長。

「麥卡錫9日突然暗示參選,可能也與斯卡利斯選情略顯落後有關。」刁大明說,他能否東山再起,關鍵要看斯卡利斯的態度。後者是否願意作出重大讓步,放棄參選轉而支持麥卡錫。在此基礎上,麥卡錫如何爭取到黨內極端保守派的支持,仍是一道難題。

兩黨政客不會停止衝突

目前來看,美國眾議長空缺的尷尬局面有望得到化解,但它折射出的國會混亂以及造成的傷害仍無法抹平。有英國智庫稱,美國的盟友們會極度擔心,長期的不穩定是否已「感染」美國眾議院整個領導體系?敵人可能會更大膽,認為美國將被「內耗」所吞噬。

隨著繼任者的產生,麥卡錫此前面臨的所有問題並未消失,新議長的開局可能更為艱難。有評論稱,麥卡錫上任後曾有半年「蜜月期」,但新議長可能立馬會被送進「絞肉機」。一來,眾議院上月通過的聯邦政府短期撥款法案期限只有45天,新議長需協調各方,達成時間更長、金額更高的撥款協議。二來,「一人便可提議罷免眾議長」的運作方式亟須改變。

刁大明指出,眾議院是由多數黨主導的立法機構,議長職能至關重要,類似於關鍵樞紐。眾議長空缺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政治鬧劇,是其政治失能失序失控的表現,會對國會的立法和議事進程造成拖延,也會對美國的政府聲譽產生負面影響。

未來,政黨各派衝突的激烈程度、重點方向、持續時間,以及對美國內政外交的影響,均值得觀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兩黨政客不會停止犧牲公眾利益、攫取政治私利的腳步。他們「一切為了選票」,並不關心普通民眾的權利。這才是美國政治最鮮明的底色。

據新華社、《解放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84bb563690c885b665e01b5600bb0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