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這三種人,罵趙孟頫書法「俗」,網友:絕大多數是因為嫉妒!

2023-12-12     書法網

原標題:只有這三種人,罵趙孟頫書法「俗」,網友:絕大多數是因為嫉妒!

只有這三種人,罵趙孟頫書法「俗」,網友:絕大多數是因為嫉妒!

書法是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藝術,不誇張的說,我們每天都會用到它,完全離不開它。但另一方面,我們真的了解書法嗎?如果您詢問周圍非書法專業的朋友,讓他們說出幾位書法家和幾部作品,估計他們會一頭霧水了。

即使是專業的書法家,恐怕也不敢說自己已經把這門「國粹」研究透了。所以,當我們評價一位書法家、一種字體、一種風格時,要做到謙卑、客觀和設身處地。直到現在,仍然有很多朋友堅信「字如其人」,對那些人品不佳的書法家嗤之以鼻,評價起他們的作品「意氣用事」。

歷史上有三位書法家就「深受其害」,他們分別是蔡京、趙孟頫和王鐸。蔡京是赫赫有名的奸臣,而趙、王是「投降派」,甚至還有人說他倆是「漢奸」。相較於蔡京、王鐸,人們對趙孟頫是「又愛又恨」,情感非常複雜。

關於趙孟頫書法的「差評」,幾乎都離不開一個「俗」字,比如董其昌就說趙孟頫是「因熟而俗」。有專家總結,罵「趙體字」俗的人,基本上是站在這三種立場上:第一種立場是因為趙孟頫「大節有虧」。有人可能會說,氣節與書法有什麼關係呢?

實際上,在古代人看來,「人品即書品」,甚至要凌駕於技法之上,從魏晉以來,欣賞一部書畫作品最重要的兩個指標就是「氣韻」和「人品」。對人品的評價不像對用筆、結字的評價那樣需要有專業知識才行,這種內行、外行都能勝任的準則,使得趙孟頫收穫了「奴書」「變節事敵,猥瑣無骨」的蔑稱。

第二種人罵趙孟頫書法,主要是「太年輕」。具體來說,就是還沒有把書法中豐富的法度變化學紮實、學透徹,也缺乏對「趙體」作品的深入細緻了解。董其昌、傅山就是典型代表。董其昌早年罵趙字「俗」,晚年醒悟:「餘十八歲學晉人書,便目無趙吳興,今老矣,始知吳興書法之妙」。

他還引用了趙孟頫的名言自嘲:「俗子朝學執筆,夕已自誇」,傅山晚年也轉而表揚趙孟頫書法:「趙廝真足奇,管婢亦非常」。就像當代書法家邱振中所說,趙孟頫書法的「仙氣」,只有親自觀看真跡,才能體會出來。

第三種罵趙孟頫字俗的人,是那些直接學習「二王」或「尚意」書法者。趙孟頫一生學習王羲之、李邕等名家,但相比於他們,趙的字的確顯得有幾分拘謹,在用筆動作上也進行了精簡,在他們看來「筆在趙孟頫手裡,變成了『死的』」;

而學尚意書風(如米芾、蘇軾等)者,由於這些書法家出規入矩、不受成法所限,因此用筆、間架安排隨心所欲,極具變化,這也是「趙體字」沒有的。

您對趙孟頫書法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8c440c52d78e5cd5eec462cf737e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