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是如何扳倒張九齡的?其奸詐超乎想像,連唐玄宗都被利用了

2023-02-15     尋根拜祖

原標題:李林甫是如何扳倒張九齡的?其奸詐超乎想像,連唐玄宗都被利用了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負責審理「王元琰貪腐案」的三司官員向唐玄宗彙報:尚書右丞嚴挺之替王元琰跑關係,試圖幫他開罪。

唐玄宗大怒:堂堂的中書省官員、後備宰相,居然公開為罪犯走後門,拿我這個皇帝當睜眼瞎吶?嚴辦,必須嚴辦!

他話音剛落,宰相張九齡連忙插話:「據臣所知,王元琰的妻子正是嚴挺之的前妻,二人已經離婚十多年,早就恩斷義絕了,嚴挺之怎麼會幫她?」

唐玄宗面露不快:「他們雖然離了,但一直藕斷絲連。」

張九齡爭得面紅耳赤:「這不符合邏輯,一定有人陷害。」

唐玄宗怒了,好你個張九齡,嚴挺之是你的人,你就公然偏袒他,這不是結黨營私嗎?你敢公權私用,那就別怪朕不客氣了,罷相!

於是唐玄宗以迅雷之勢頒布了一道聖旨:張九齡罷相,改任尚書右丞,李林甫接任中書令,牛仙客任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從這一刻起,締造了「開元盛世」的最後一位名相張九齡被踢出了權力核心,唐玄宗一朝進入「李林甫時代」。

嚴挺之是什麼人?張九齡為何不顧自己的前途替他爭辯?「王元琰貪腐案」背後究竟有什麼玄機呢?

嚴挺之科舉出身,他少年好學,姿質軒秀,為人剛直,清高自負,有骨鯁之氣,有幹吏之才。

這種人脾氣肯定小不了,當年唐睿宗曾經舉辦大宴,玩過了頭,「以夜繼晝,經月余日」。嚴挺之憤而上書,指責他「損萬人之力,營百戲之資」

還有一次,他跟侍御史們在朝堂上就幹起來。侍御史是監察官員,品級不高,但有彈劾權,典型的小秤砣壓千斤,哪怕宰相也得畏懼他們三分。於是這群人變得有恃無恐,對大臣們極其傲慢無禮。

嚴挺之當堂發難,他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將侍御史們的不敬行為當堂數落了一個遍。

結果因為這件事,他毫不意外地遭到了彈劾,被貶為萬州員外參軍。

熬了幾年,嚴挺之好容易又回到朝中任給事中,卻因看不慣宰相李元紘結黨營私,公然指責李元紘假公濟私、情溺小人,又被一腳踢出長安。

這種頭上長角的牛人,有人討厭就一定有人喜歡,三位宰相姚崇、杜暹、張九齡都曾經是他的貴人,要不然他也做不成「升降機」。

其實嚴挺之還有一位貴人,他就是唐玄宗。

嚴挺之被貶到太原任少尹的時候,接到殿中監王毛仲的信函,向他索要武器。

嚴挺之很警覺:調撥武器需要皇帝的敕令,怎麼單憑信函來索要?王毛仲可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吶,他這麼干有什麼意圖?

於是嚴挺之拒絕了,同時向唐玄宗做了秘密彙報。

不久,果然爆發了王毛仲謀反案。唐玄宗為了感謝嚴挺之,將他調回京城出任刑部侍郎。張九齡也很賞識嚴挺之,很快提拔他為尚書右丞,主管吏部銓選工作。

自開元以來,唐玄宗鑒於以往「群相制」相互扯皮的弊端,改用「二相制」,以中書令為首相執掌朝政,副相則作為「形象大使」配合首相。比如姚崇與盧懷慎、宋璟與蘇頲、張嘉貞與源乾曜。

這種搭配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了首相的才華,「開元盛世」的到來,就跟宰相制度的這個變化密不可分。

可是後來情況又變了,原先和諧的宰相「二人轉」演變為「拳擊台」,首相與副相開始扯皮。比如李元紘與杜暹、蕭嵩與韓休。

張九齡擔任首相期間,副相有兩位,一位是裴耀卿,另一位是李林甫。裴耀卿擅長經濟工作,專門負責漕運,是張九齡的心腹。

李林甫與張九齡的關係很微妙了,他表面上對張九齡恭恭敬敬,其實一直包藏禍心,想取而代之。

張九齡是一代大文豪,對李林甫這種文末粗陋的「吏僚」從骨子裡看不起,因此他一直希望提拔嚴挺之入相。

這個信號對李林甫來說無異於是災難,當時他們三人團已經超編,再進來一個嚴挺之,你猜誰會被踢出局呢?

拋開張九齡不談,單說這個嚴挺之,李林甫對他恨得咬牙切齒。

嚴挺之本質上跟張九齡是一類人,也看不起李林甫。

李林甫曾經提拔了一位叫蕭炅的人為戶部侍郎,這夥計跟李林甫屬於物以類聚,一看書就瞌睡,一提筆就頭大。

有一回蕭炅興致大發,拿起《禮記》讀了一句:「蒸嘗伏獵。」把嚴挺之差點笑岔了氣。原來他把文中的「伏臘」(伏祭和臘祭)讀成了「伏獵」。

嚴挺之做得也有點過分,他拿這事找張九齡告狀:「咱中書省出了個『伏獵侍郎』,傳出去還要不要臉了?」

張九齡大筆一揮,將蕭炅趕出京城,任岐州刺史。

客觀講,張九齡此舉多少有點霸道,就算人家不識文,也不能以此為藉口劃線吧?再說了,他畢竟是副相舉薦的人,多少看看僧面嘛。

等到張九齡想提拔嚴挺之時,他才意識到一個問題:想過李林甫這一關恐怕難度很大。

於是張九齡提醒嚴挺之:李林甫在皇帝跟前很得寵,要不你去他家裡多走動走動,拉近一下關係?

嚴挺之是什麼人,高傲的大公雞啊,怎麼會向李林甫低頭?擔任尚書右丞三年期間,除了公事,他從來就沒登過李家的門,送禮、溝通感情?去他媽的吧。

李林甫氣炸了,我好歹也是個宰相,別人巴結還巴結不過來,你倒好,對我鼻孔朝天,還公然諷刺我的心腹蕭炅,不弄死你就算你家祖墳冒青煙了,還想當宰相?

於是李林甫早就將嚴挺之盯得死死的,那麼「王元琰貪腐案」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對不起,史書並未交代始末,焦點也不在王元琰身上,而是嚴挺之究竟有沒有干預司法審判?

張九齡雖然不點名,但他認定是李林甫搗鬼。為了保住嚴挺之,張九齡發揮了他「張大炮」的特質,直接跟唐玄宗開槓,卻忘了他自己早就被唐玄宗厭棄了。

此時的唐玄宗已經沒了開元初年的銳氣,那時候他尚能容忍宋璟的批評,此時的他,面對「開元盛世」的繁華,小尾巴早就翹上了天。

李林甫的奸詐遠在張九齡意料之外,他專挑張九齡批評唐玄宗的地方暗中支持唐玄宗。

比如,唐玄宗想廢掉太子李瑛改立壽王李瑁,張九齡反對,李林甫悄悄地說:「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跟外人商量?」

再比如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張九齡反對,李林甫私下說:「天子用人,哪有什麼不可以的?」

再加上武惠妃的枕頭風,李林甫迅速成了唐玄宗的貼心人。

應該說,要論手腕,張九齡遠不是李林甫的對手。就嚴挺之替王元琰「擺事」這件事來說,至少在沒有查證清白之前,他不該輕率地替嚴挺之辯白。這只能說明老張太書生氣,不夠老辣。

最終李林甫大獲全勝,張九齡被罷相了,嚴挺之也被貶為洺州刺史。

你以為結束了嗎?不,李林甫狼一樣的狠毒再次顯現出來,他要痛打「落水狗」,絕不給對手留下死灰復燃的機會。

第二年,牛仙客如願拜相,有個叫周子諒的監察御史卻痛責牛仙客「濫登相位」。這件事被李林甫抓住把柄,在他的慫恿下,唐玄宗下旨將周子諒打得當場氣絕。

由於周子諒當初是張九齡提拔的,因此李林甫順理成章地又踩上一腳,將張九齡徹底轟出了京城。

嚴挺之雖然被外放了,但李林甫也沒有放鬆警惕。

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又想起嚴挺之的好,於是便問李林甫:「嚴挺之如今還好嗎?其實他的才華還是可以用的。」

這一句話把李林甫嚇得六魂出竅,但這難不倒李林甫,他一番騷操作後,徹底堵死了嚴挺之復出的可能,其手段之高明,令人汗毛倒豎。

李林甫先找到嚴挺之的弟弟嚴損之,好酒好菜、稱兄道弟,恨不能把八輩祖宗都翻出來攀關係,最後拍著胸脯說:兄弟,改天哥讓你挪挪窩,弄個美差噹噹。

這一番糖衣炮彈下來,嚴損之都暈了,以為天上掉餡餅了。

火候差不多了,李林甫開始進入正題:「皇帝前段時間提到了你哥,看樣子似乎有意啟用他。這種事不能等,萬一皇帝忘記了,就不知道等到哪一年了。你替你哥給皇帝打份報告,就說想回京城治病,只要回到長安,皇帝一定會召見,這不就順理成章地復出了嘛。」

嚴損之不知是計,照辦了。李林甫卻拿著報告對唐玄宗說:「遺憾啊,嚴挺之歲數大了,得了嚴重的風症,陛下最好能給他一個閒官,讓人家好好治病。」

唐玄宗連連嘆息:咋這命呢?

就這樣,嚴挺之被任命為「員外詹事」,一個不占編制的閒官,直至病逝於洛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51f79b394d6f034dbfdedfafdd53f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