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賺17億的燕之屋,上市又懸了!

2023-06-26     功夫財經

原標題:年賺17億的燕之屋,上市又懸了!

作者:望山

燕之屋再一次衝擊IPO。

2023年6月12日,廈門燕之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為「燕之屋」)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登陸港交所主板。

為了成為「燕窩第一股」,燕之屋已經努力了十二年。早在2011年,燕之屋就曾謀求港交所上市,但以失敗告終。2021年,燕之屋再次衝刺港股上市又鎩羽而歸,年底轉戰A股,同樣「流產」。

值得注意的是,燕之屋的業績頗為亮眼,其實有足夠的底氣推開資本市場的大門。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燕之屋營收分別為13.01億元、15.07億元和17.30億元,不光頗具規模,並且增速也十分可觀。

在此背景下,燕之屋遲遲難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主要還是因為其主營的燕窩產品飽受爭議,一方面需要巨額的營銷費用撬動市場,另一方面產品實力存疑。這種基本盤的不缺確定性,難以令資本市場安心。

01 「毒燕窩」後,燕之屋靠標準化涅槃重生

與後幾次因證監會質疑,或是資本市場不看好而IPO失敗不同,燕之屋2011年首次衝擊港交所 IPO遭遇滑鐵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行業出現了「黑天鵝」。

2011年8月,浙江省工商部門在流通領域食品質量例行抽檢中發現,「鷹皇牌」「燕之屋」「正基」等品牌的血燕亞硝酸鹽含量均超標,最高超標350倍。

有專家指出,食物中如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可能會造成食用者缺氧,甚至有可能導致窒息或致死。

在此背景下,不光燕之屋的IPO計劃「流產」,整個燕窩行業也遭遇滅頂之災。國燕委數據顯示,中國燕窩行業銷售規模從上年的65億元下滑至2012年的22億元。

毒燕窩事件之所以事發,主要是因為燕窩類似生鮮,很難做到工業化生產,並且此前一直不在《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實施目錄》中,很難做到嚴格監管,上游供貨商因而可以魚目混珠。

圖源:燕之屋官網

看到行業的痛點後,2012年,燕之屋推出了即食燕窩「碗燕」,不光不需要燉煮,開蓋即食,並且還做到了標準化、工業化生產,極大地避免了「毒燕窩」事件的發生。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也在積極整治燕窩行業。比如,2016年初,有關部門規定,進口燕窩產品納入《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實施目錄》,只有獲得國家認監委註冊的燕窩及其製品加工企業,才能向我國出口燕窩產品。

圖源:智研諮詢

標準化的產品以及嚴格的監管,促使燕窩行業回暖。智研諮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燕窩市場規模為430億元左右,連續9年正增長。預計2026年,相關市場規模將超900億元。

在此背景下,作為即食燕窩的先行者,燕之屋已捷足先登,成為行業翹楚。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在燕窩行業按零售額計算,燕之屋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的市占率為4.1%。

02 營銷驅動增長,凈利潤率僅為個位數

工業化的即食燕窩產品,不光可以保證安全性,也能給燕之屋帶來更高的毛利。

圖源:燕之屋《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燕之屋的毛利率分別為42.7%、48.2%以及50.8%,其中碗燕產品的毛利率更是分別高達55.6%、58.3%以及61.6%,堪稱「燕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擁有超50%毛利率的燕之屋,利潤卻低得可憐。《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2年,燕之屋的利潤分別為1.23億元、1.72億元和2.06億元,凈利潤率分別僅為9.5%、11.4%以及11.9%。

值得注意的是,因對當地經濟增長做出了貢獻,2020年-2022年,燕之屋還分別得到了0.17億元、0.37億元以及0.25億元的政府補助,並確認為了「其他凈收入」。

如果沒有政府補助,燕之屋的利潤或許將進一步下探。

在《招股書》中,燕之屋就明確強調,「如果給予我們的任何政府補助遭大幅削減,則可能會對我們的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之所以燕之屋的凈利潤率和毛利率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因為其一直進行大手筆的宣發。

比如,2008年以來,燕之屋分別簽下了劉嘉玲、林志玲、趙麗穎等一線明星作為品牌代言人,並接連冠名《魯豫有約一日行》《愛的小屋》《智者見智》等節目。

圖源:燕之屋《招股書》

反映到《招股書》,燕之屋的銷售費用自然居高不下。2020年-2022年,燕之屋銷售及經銷開支分別為3.17億元、3.99億元以及5.04億元,分別占各年總營收的24.4%、26.5%及29.1%。

同期,燕之屋廣告及推廣費用分別為2.36億元、2.69億元以及3.26億元,分別占銷售及經銷開支的74.3%、67.4%以及64.8%。

對比來看,燕之屋的研發投入顯得十分吝嗇。2020年-2022年,燕之屋的研發開支分別為1700萬元、1900萬元以及2430萬元,均不及廣告及推廣費用的零頭。

燕之屋「重營銷,輕研發」的業務模式決定了,消費者之所以選購其產品,主要是被廣告所吸引。如果燕之屋的廣告存在爭議,那麼再熱銷的產品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03 難以擺脫「智商稅」原罪

事實上,燕之屋之所以不討資本市場喜歡,除了是因為其主要靠營銷驅動增長,利潤過低,也與其產品備受爭議有關。

此前的宣傳中,燕之屋曾暗示,清朝皇帝因食用燕窩而長壽。

此外,劉嘉玲也在燕之屋的廣告中表示,自己保養的秘訣是「吃燕窩只選燕之屋碗燕」。

《人民資訊》也曾報道,燕之屋淘寶官方旗艦店客服對消費者稱,「燕窩可以將備孕夫妻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

總而言之,燕之屋通過一系列的宣傳,將自家的產品營造為了可以延年益壽、幫助備孕的保健品。

對此,2022年5月,證監會對燕之屋的招股書反饋意見中提到,後者的上述相關宣傳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等合規風險,公司是否因此受到行政處罰,並希望其在30日內回復。不過隨後燕之屋更新的招股書,並未對上述問題進行回應。

不正面回應證監會的質疑,或許是因為燕之屋做賊心虛。此前登錄A股的《招股書》顯示,燕之屋處於C14食品製造業。

圖源:燕之屋《招股書》

最新的港股《招股書》中,燕之屋也表示,「中國燕窩行業製造商必須遵守中國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該等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定,所有從事飲食生產的企業須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

簡而言之,燕之屋生產的燕窩,並不是具有特定功效的保健品或是藥品,而是與水果罐頭、汽水同屬一類的食品。

事實上,即使燕之屋的燕窩產品可以被歸類為保健品,燕窩的療效也備受質疑。

2021年初,接受《生命時報》採訪時,中國註冊營養師谷傳玲表示,「雖然國標將燕窩的蛋白質含量作為重要的質量指標,但燕窩中必需胺基酸——蛋氨酸(參與蛋白質合成)含量很低,低到幾乎檢測不出來」,靠燕窩補充蛋白質,還不如吃雞蛋。

總而言之,儘管燕之屋的業績頗為可觀,但細究《招股書》可以發現,燕之屋的利潤其實並不高。

這主要是因為燕之屋的產品銷售,需要巨額的營銷費用帶動,嚴重侵蝕了利潤。

之所以燕之屋選擇「重營銷,輕研發」的業務模式,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燕窩並非具有確定意義的保健品,需要廣告在消費者心中植入效果標的。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燕之屋很容易陷入虛假宣傳的泥潭。這個反過來增強了燕之屋業績的不確定性。

這或許正是十幾年來,燕之屋數次衝擊IPO而不得的關鍵誘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4ecd90246d1e62b3f90c48108a2c9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