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開放混動技術專利,一本深思熟慮的生意經

2020-11-02     老車主說車

在此,把豐田在國內市場開放THS混動技術專利,定性為「生意經」。言下之意,這件事,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美,但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壞,生意嘛,總是要互惠互利才做得下去。

但細究起來,也不得不為豐田作為一家老牌跨國造車企業,「謀定而後動」的成熟行事風格而感嘆。

▍布局

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豐田THS專利的開放歷程:

2017年,豐田官宣,開放首批專利,且可以對外提供技術,並希望就此與其它車企展開合作。不曾想,應者寥寥。如果豐田說,我們的THS混動技術「天下第二」,全世界就沒有人敢說自己的就是「天下第一」。這麼一套獨步天下的「武功秘籍」,不香了嗎?

2019年1月,豐田把專利開放的事情,表達得更清晰了。豐田宣稱,將無償提供使用權,包括電機、電控、系統控制等約23740項電動化技術專利。這些技術是豐田經過20多年相關車型的研發得以實現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的先進技術。

豐田的「真誠」終於得到收穫。2019年初,豐田以「1美元」的價格,把THS技術「賣給」了豐田在華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科力遠。而吉利汽車是科力遠的大股東,換言之,豐田將THS技術變相「賣給」了吉利。至於吉利為什麼要「接盤」THS技術,我們留到後文分析。

2019年9月,豐田終於盼來一個想要的結果,豐田與廣汽集團簽訂電動化及智能網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廣汽集團採用豐田THS系統的混合動力產品最遲於2021年推出。

2020年10月,上述框架協議終於落地。據日本經濟新聞消息,為豐田開發並供應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日本公司BulE Nexus已經和廣汽集團達成技術轉讓協議。同時獲悉,豐田還向吉利、一汽等轉讓THS技術,並向這些企業提供現成的THS系統的混合動力產品,用以組裝混合動力車型。

▍借勢

都2020年了,從業界到媒體沒有誰會認為這是豐田「良心發現」,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大搞「技術扶貧」。豐田的把算盤珠子撥弄得嘩啦啦響,其開放專利的意圖「昭然若揭」:

其一,技術專利即將過期,與其讓它消失在時間裡,不如拿出來做一個順水人情。2017年1月,THS專利在美國、歐洲已經失效。這是豐田為什麼在2017年官宣可以開放的原因。即使在中國,最早一批申請的專利也於2023年到期。

其二,政策發生變化,混動技術路線的春天來了。10月27日,由工信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上海正式。一個盛傳已久,足以影響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未來15年之久的新政,終於塵埃落定。

豐田笑了,之前一直不受政策待見的THS終於在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等來雲開霧散時。

2.0版技術路線圖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劃分為新能源汽車;將燃料電池車、増程式混合動力車、普通混合動力車劃歸至節能車範疇。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明確表示:中國傳統汽車要全面向混合動力轉變,2025年,混動新車占傳統能源乘用車的50%以上,2035年要達到100%。

顯而易見,2.0版路線圖的最大變化就是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分量加重。之前屬於普通混合動力車,加持THS技術的豐田產品,歷史性的進入了政策蔭蔽的圈子。

▍利己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HEV在中國市場得到重視,豐田應該倍加珍惜其THS技術,在有效的專利壁壘時間內,多快好省地奪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才對,為何又選擇提前放棄呢?

事實上,儘管豐田THS混動技術積澱深厚,而且有口皆碑,但並非真正做到冠絕群雄。

至少目前看來,通用的Voltec系統,本田的 i-MMD系統,甚至包括比亞迪的DM雙模插混系統,都有和豐田THS一較高下的能力。豐田勝在開發時間早,市場占有率高,產品成熟度高,但並不意味著在技術品質上的完勝。

所以,在政策的驅動之下,市場熱情一旦被點燃,將有大量的主機廠深度介入HEV、PHEV等產品的開發。技術路線的選擇將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此時,如果豐田仍然堅守THS的專利壁壘,無疑,未來中國市場THS技術路線將成為少數派。

做一個沒有絕對技術領先優勢的少數派,對豐田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情。隨時存在被市場邊緣化的可能性。更遑論,當下豐田的HEV產品較之同級燃油車,本身還存在價格劣勢。在純電車發展沒有領先性的前提下,豐田萬萬不可失去HEV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幾經算計之後,豐田決定提前開放專利技術。但豐田顯然留有後手。

當初,豐田以「1美元」的價格,轉讓給科力遠的THS技術,只是該技術的1.0版本,實際上,迄今為止,豐田的THS技術已經發展到4.0時代。

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2020年10月,豐田與廣汽轉讓框架協議落地,除了專利技術之外,還著重提及向專利技術接受方提供現成的THS系統的混合動力產品。

豐田的「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

豐田意在用早期的THS技術開路,在技術路線上獲得「群體性」優勢,首先保證搭載THS技術的HEV是中國市場「喜聞樂見」的產品。但在這個過程中,豐田自己卻始終保持技術的領先優勢。

如果有誰希望獲得與豐田疊代水準相同的THS技術,也不是不可以,豐田現成的THS系統的混合動力產品正在「熱賣中」,買下來組裝成混合動力車型即可。

▍利他

上述,分明就是豐田深思熟慮之後,書寫的一本包賺不虧的「生意經」。但正如文首所言,只要是生意,必須互利,否則就不能成立。

我們先從與之關聯的自主車企談起。

首批與THS技術專利轉讓有關的三家車企別是廣汽、一汽、吉利。在這個語境之下,如果在上述三個名詞中找出一個與其它兩個不類別的,答案一定是吉利。

廣汽、一汽分別掌控著南北豐田,在中國市場,就是豐田的「親兄弟」。從這層關係而言,二者和豐田的技術合作也罷,專利轉讓也罷,核心技術產品交易也罷,都是「肉爛在鍋里」的事。

吉利則是另類,吉利通過科力遠為媒介,獲得了算不上最新版本的THS技術專利,怎麼看,都像是吉利在技術短板上的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恰好相反,吉利甚至和比亞迪、長城一樣,處於自主車企混動技術研發領域的頭部。此間,吉利有著非常深厚的積澱。

2005年,也就是第二代豐田普銳斯(參數|圖片)剛剛上市之際,吉利就打造出第一款弱混動力樣車,新車基於單向離合器、鎳氫電池組等技術,將電機動力傳遞給驅動系統。這台車有名有姓——吉利金剛(參數|圖片)。

2009—2012年,吉利開始探索「行星齒輪技術」方案,而「行星齒輪技術」正是豐田THS混合動力技術最核心的專利。在研發過程中,吉利遇到了難題。但這個難題不是來自於技術,而是來自於豐田專利。為了繞過豐田的專利壁壘,吉利只能採用結構更複雜的雙排行星齒輪組機械結構。彼時,這成為吉利心中的一個結;

2012年,吉利全新的PHEV插電混動平台面世,官方為之命名為CHS(China Hybrid System),為吉利這個自信、大氣的取名點贊;

2016年,迄今在售的帝豪PHEV(參數|圖片)上市,標誌著吉利CHS研發成熟。

吉利成不了豐田,但豐田也做不了吉利。

從不墨守成規的吉利同時將時間和精力還分配給了另一套新的混動方案,即P0和P2.5混動。吉利博瑞(參數|圖片)GE上市,即推出了兩個版本的混動系統,一個是MHEV微混系統,另一個是PHEV插電混動,從電驅模塊位置來分類,分別就是PO和P2.5。

2017年,豐田首次宣布開放THS技術專利,彼時市場反響平平。並非THS缺乏吸引力,實則是因為專利技術的最終落地,需要耗費大量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的長期投入。所以,門檻不低。

但作為「自主一哥」吉利可以,除了具備上述基本條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吉利有自己的技術積累,吉利早一天獲取豐田THS的技術專利,就早一天可以讓自己的CHS更加完善。

至於第幾代,其實並不重要。這本就是吉利一貫的「行事風格」,「吃得了,能消化」。THS技術專利的開放,讓吉利自己本已成熟的混動技術「錦上添花」。

誠然,無論是吉利、一汽、廣汽,都會因為THS而獲利,同樣技術成熟,比豐田品牌價格更親民的自主混動汽車即將面世。

2021年1月1日起,根據2020年6月出台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國內新申報整車產品的法規油耗考核工況將由NEDC切換為WLTP。從純電車續航里程的設定值可得知,NEDC工況下的續航偏於理論,WLTP則更接近實際。燃油車、混動車油耗值同樣如此。

搭載豐田THS技術的產品,在即將啟用的WLTP測試循環中,有著比「應試」NEDC的很多小排量增壓發動機更具有節油、減排的優勢。在積分政策中,也能占得先機。

豐田THS技術的產品是「真環保」,從這個角度放大來看,對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結語

有人說,蘋果可以「殺死」諾基亞,但特斯拉永遠也不可能擊倒豐田。因為從現在看到未來,豐田一直充滿著旺盛的生命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4LNiHUB6LMccs0GjW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