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66中學事件有感:當老師就是處在忙碌和困惑的漩渦中心

2020-01-08   劉肥燕

西安高三學生李某手機被值班老師沒收,他兩次去辦公室索要沒找到人,第三次進去用刀刺殺了另一個值班老師周某,後翻牆逃離,周老師搶救無效死亡。今日潛逃的李某已在陝西扶風被抓獲。這兩天朋友圈都在討論這個案件,一個正在執教的師兄留言:「不要把自己當成萬能的神,做個專業化的老師就可以了。」

這讓我記起了前段時間在公交車上聽到的對話。兩個孩子剛上小學的媽媽聊天,說到家庭作業,其中一個氣得很:「哎呀!昨天晚上八點老師在群里又發作業,我當時就想把她罵一頓!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師生矛盾、家校矛盾導致的傷害案件,隔幾天就會出現在新聞頭條。受害者若是學生,必然會引起大量質問教育的聲音,有些人順便回憶起自己的悲慘學校生涯,仿佛壞老師全讓他遇著了,但大多數說這話的人也受過他人的冷遇,只不過老師最容易當靶子。受害者若是教師,頂多引來同行發發牢騷,寒寒心。

這十多年來,教師的待遇和補貼力度逐年提升,穩定體面的生活給了教育從業者底氣,教書育人帶來成就感,身處集體中擁有安全感,標配的五險一金加上寒暑假自由讓人非常羨慕。

然而,以城市中小學教育為例,大幅度增加學位、新建學校、升學面談、家長背景調查、明碼標價的擇校費,四處崛起的高樓和物價飛漲帶來的焦慮無處不在,還有混亂噴涌的功利價值觀,喧囂的各路聲音,讓老師處在忙碌和困惑的漩渦。

專心教學已成了一種奢望。前兩天馬雲說校長必須是學校的CEO,這其實代表著現在學校管理企業化的趨勢,教師變成學校的員工。學校統一發放工服,為了讓老師隨時配合拍攝宣傳照;填不完的表格統計,與教學無關的名目讓人眼花繚亂;教師和家長,從QQ微信轉戰到釘釘,為著幾張破紙熬夜到崩潰。新型教師身兼保姆、客服、文秘和形象代言人數職,在這樣一地雞毛的辦公氛圍里,教師真正研究和教學的時間有多長?在如此僵化的制度規範下,又有多少想像被扼殺?

別再說老師是心靈工程師了,所謂的心靈工程師只是一個有自己偏向的專業課教師。啟迪學生的心智還是奉行填鴨式教學,鼓勵他們天馬行空還是埋頭苦讀,宣揚理想主義還是勸學生儘早認清現實?

電影《死亡詩社》里基丁老師給封閉壓抑的貴族學校學生帶來新鮮空氣,喚醒他們對青春和美的認知,然而卻導致了其中一位學生的自殺;在高考補習班裡,沉浸在做題的麻木中是最開心的事情,反抗、逃避這些舉動毫無意義;有的人追逐著虛無的夢想,年華空度,有的人被瑣碎的現實綁架,看不到任何希望。

沒有一種教育能教人避免生活中的錯誤,真正的教育就是承認教育的不完美。

教師不該體罰學生,但應有獎懲措施。「學生犯錯老師絕對不能動他一根手指頭」,這個普遍心理基於「我家孩子可能會是受害者」的恐懼,和家長權威受挫的憤怒。但動輒50人的班級靠和顏悅色是管理不了的,權力是必需的,那懲戒權和體罰之間又如何界定呢?一直都沒有明確的說法,虛虛實實的規定讓人越看越糊塗。

也許涉及善惡是非、心靈道德的事情都是因時因地而異,且永遠不能用一個標準衡量,人們常說,當老師是個良心活兒,卻很少有人能說清它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