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女童在飛機上哭鬧,被兩名陌生女子帶進衛生間「教育」。疑似其中一名女子拍攝的視頻中,女童被堵在衛生間內,仍然哭泣不止。8月26日,一名網友在網絡上發布了這則視頻,隨即引發關注。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視頻發布者自稱其中一名當事人。據其介紹,當時孩子哭鬧不止,很多人都用紙巾堵住耳朵,還有人到後排躲清凈,也有乘客向孩子的爺爺奶奶提出抗議,她把手機中自家孩子玩耍的視頻給該孩子看,哄了15分鐘後哭聲不消停,於是她和另一個阿姨把孩子從奶奶手裡抱過來,抱到飛機廁所里「立規矩」。
兩名女子的「教育」方式引起爭議。目前,涉事視頻已被刪除。在該網友視頻帳號下的評論中,多位網友曬出了報警截圖。
8月26日晚,吉祥航空發布了關於此事件的通報:兩名旅客的行為經過了兒童祖母的同意,兒童母親後續也對兩名旅客在機上提供協助的行為表示理解。然而,這一通報引發了又一輪的軒然大波。
27日下午,該航司一名客服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吉祥航空始終關注兒童等特殊人群的出行感受,無論是否獲得監護人的同意,該航司對此事件中陌生人對幼童單獨開展所謂教育的做法表示譴責。當晚,吉祥航空公關部門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警方也正在介入調查,最終結果以警方公布為主,「我們這邊可能不是很方便發布進一步的信息」。
帶到衛生間「立規矩」
「不哭了就可以出去」「安靜3分鐘,如果出去哭的話又要抱進來」視頻中,一名女子俯視著孩子說。根據上述網友的描述,孩子在機艙里哭得非常大聲,引發多位乘客不滿。因此,她和另一名女旅客從孩子的奶奶手裡把孩子抱到飛機上的廁所里,不讓孩子奶奶進來廁所。
「不過我全部錄視頻了,阿姨(另一名旅客)和我一起立規矩」,該網友稱,經過二人的「教育」,孩子2個多小時都沒有再哭,「後面還一起吃早餐一起開心」。
不過,該視頻很快引起爭議。不少網友質疑兩女子行為失當。
對此,該女子回應稱:「喜歡行動不喜歡當觀眾,就想把孩子哄好,同時也讓大家好好休息。」不過,其隨後刪掉了相關視頻。在該女子視頻帳號下的評論中,多位網友曬出了報警截圖。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目前社交平台已搜索不到該女子帳戶。
8月26日,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就該事件發布情況說明:
該公司注意到網傳兒童旅客機上哭鬧被陌生人帶至洗手間教育的事件,立即展開內部調查並聯繫兒童旅客家長詢問情況和核實,以還原事情真相。
8月24日HO2382(貴陽—浦東)航班,該兒童旅客與祖父母共同出行。航班於上午7時許準點起飛,飛行途中該兒童持續哭鬧,為避免打擾到其他旅客休息,在其祖母的同意下,兩名旅客將兒童抱至洗手間教育,過程中兒童的祖母一同前往並在洗手間門口等候。
吉祥航空稱已通過電話與兒童母親進行情況核實,兒童母親表示已從祖母處知悉完整事件,同時對兩名旅客在機上提供協助的行為表示理解。
然而,該通報隨即又引發爭議。吉祥航空被網友質疑縱容旅客「施暴」。
8月27日下午,貴州機場公安局指揮中心一名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我們也正在處理中,具體情況還不清楚」。
據上游新聞此前報道,上述指揮中心一名工作人員提到,(哄小孩)確實是經過孩子爺爺奶奶同意的,「如果沒有經過同意,我們就會處理」。
報道中稱,由於經過了孩子的監護人同意,警方也不好再說什麼。但拍這個視頻,孩子的爺爺奶奶是不知道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口頭教育了孩子的爺爺奶奶:「我們也給孩子的爺爺奶奶和父母,也說了(這個情況)。因為(爺爺奶奶)明確要求別人帶孩子,別人也是主動地說『你們沒帶過的話幫你們帶』。後來孩子的爺爺奶奶還感謝了這兩個女子。最後核實下來的話,最終是沒什麼大問題。」
沒有具體規定
公眾的情緒集中多是從孩子的立場出發。有網友不解地問,為什麼連1歲孩子的哭鬧都不能容忍,不能把哭鬧的嬰幼兒也當成「熊孩子」。輿情洶湧之下,吉祥航空的官方態度也出現較大轉變。
8月27日下午,吉祥航空一名客服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具體情況還是以該司官方平台告知的為準。但其特彆強調,吉祥航空始終關注兒童等特殊人群的出行感受,無論是否獲得監護人的同意,該司對此事件中陌生人對幼童單獨開展所謂教育的做法表示譴責。
按吉祥航空此前的通報,發生在該航班衛生間裡的事,可理解為好心人幫助老人安撫女童。然而不少網友持不同意見。一些人擔心,涉事旅客的行為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恐懼。也有觀點認為,嬰幼兒有搭乘飛機、高鐵等公共運輸的權利,他們的哭鬧應被理解而不是指責。
某航司的一名資深乘務長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其所在航司對於孩子哭鬧的處理沒有具體規定,「但是飛機屬於公共運輸,應該遵守一般的公共運輸行為準則」。
「如果飛機上有孩子哭鬧嚴重,機組肯定是要干預的,先要了解情況,比如為什麼哭鬧,然後拿出一些玩具零食分散孩子注意力等等,維護機上秩序。」該乘務長表示,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不少航空公司降本,減少了人員配置,「再加上暑運,一個航班可能有幾十個孩子,不可能保證照顧到所有哭鬧的孩子。」
另一名四大航空公司之一的空乘人員也表示,處理孩子哭鬧的問題沒有具體規定,但在乘務服務課程里會有類似課程分享。
「首先是了解孩子哭鬧的大概原因,是餓了要喝奶,還是穿得多了太悶熱,或是下降、顛簸時耳膜不舒服。針對不同情況需要有不同服務方案。」該空乘人員提到,如排除上述情況,孩子就是哭鬧不止,可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提供小玩具小零食安撫(零食也要看孩子年齡段提供,一般可以用小麵包),平飛情況下可以讓大人站起來或在過道中走一會兒安撫。
上述空乘人員表示,在孩子哭鬧、搗亂的過程中,乘務員也會向周圍旅客做一些簡單安撫,尋求其他旅客理解。其也曾經遇到過因航班延誤、孩子哭鬧,其他旅客產生不滿情緒的狀況,「乘務員就加強巡艙和提供礦泉水、茶水的服務」。
27日晚,上述吉祥航空公關部門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由於警方也正介入調查,最終結果以警方通報為主,航司暫不方便發表進一步的信息。
該工作人員婉拒介紹事發時的具體經過,但其表示,該航司乘務人員在航班上針對特殊情況都會主動介入。「舉例說,如果我們的客艙乘務員發現航班上有孩子持續哭鬧,他們會主動向孩子家長問詢孩子哭鬧的原因,以及徵詢孩子家長是否需要幫助。」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涉事航班的飛行時間約為2小時45分。
很難直接判定為違法行為
「涉事航班上發生的事情是不是給別人一種錯覺,兩個陌生人和孩子奶奶認識?」上述乘務長表達了疑惑。
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律師譚敏濤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兩名當事人經孩子祖父母的同意,對孩子進行特殊「教育」,孩子的祖父母當時也在場,沒有明確提出異議。並且,孩子母親在事後也表示理解,這也說明,兩位當事人對孩子的教育獲得了監護人的認可,並不存在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侵犯。因此,兩名當事人從法律上很難直接判定為違法行為。
譚敏濤解釋稱,祖父母作為孩子的臨時監護人,在他人想要將孩子帶走進行「教育」時,祖父母的「同意」權是受到一定限制。然而,在本案中,祖父母不可能在當時的情況下去詢問父母的意見,所以,祖父母的同意,也等於監護人的同意。而如航空公司能證明其已經採取了必要的措施來維護客艙秩序和保障旅客權益,那麼他們可能不需要承擔額外的責任。
但他表示,將視頻發布上網的行為,如未經女童監護人同意發布,涉嫌對女童隱私權的侵犯。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則指出,現實生活中,有的家長對「熊孩子」的教育方式,雖然可能會採取「關小黑屋進行恐嚇式教育」,但是這種傳統教育方式是有問題的。
「首先,可能會對孩子心理產生影響,在長大之後,可能會對密閉空間產生恐懼心理。其次,這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達不到教育人的效果,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正確的做法是,家長一方面應該引導孩子,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安撫,不要在客艙內吵鬧影響周圍乘客。另一方面,家長可以向空乘人員報告,請空乘人員把孩子帶離客艙做安撫。」他說。
熊丙奇認為,從航空公司通報看,孩子的祖母是同意把孩子關進衛生間的,在一定程度暴露出孩子的家庭教育存在問題。
「對於公眾場合孩子的哭鬧問題,並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還需要我們秉持注重對兒童權益的保障,又顧及他人安寧權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畢竟,一個安靜舒適的旅途環境,任何人都想擁有。」譚敏濤說。
作者:陳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