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方超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之際,房企高層也進入了新一輪持續變陣期。
11月30日晚,旭輝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旭輝控股集團」)對外發布公告披露,由於健康原因,林峰已辭任執行董事、行政總裁及香港聯交所證券上市規則規定的公司授權代表職務。對此,旭輝控股集團相關工作人員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稱:「本次變更不影響集團的正常營運。」
除旭輝控股集團外,今年以來,房企高層「變陣潮」也已蔓延至諸多百強房企,尤以「初代地產掌門人」辭任最受外界關注。例如,今年3月,碧桂園(02007.HK)創始人楊國強因年齡原因辭任董事會主席;10月,金地集團(600383.SH)董事長凌克因身體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和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
在房地產業內人士看來,房企高層頻繁變陣的背後,與房地產行業復甦動能不足,房企格局加速分化等因素密切相關。在房地產行業揮別「三高」模式、構建發展新格局的當下,房地產行業人才加速流動現象或將延續。
房企創始人密集退場
在高層變陣中,房企創始人或掌舵者辭任最受關注。
根據旭輝控股集團公告,在林峰辭任後,執行董事及總裁汝海林被委任為公司行政總裁及授權代表,集團副總裁兼綜合管理中心總經理葛明被委任為執行董事。
公開信息顯示,「林氏三兄弟」為旭輝控股集團實控人。除了此番辭任的林峰外,林中為旭輝控股集團董事長,林偉擔任旭輝控股集團董事會副主席兼執行董事。
自2001年起,林峰先後擔任過旭輝控股集團銷售總監、財務總監、集團總裁,並自2011年5月起擔任旭輝控股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同時兼任茂福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等職務。
對於林峰的辭任原因,旭輝控股集團方面在官方公告中表示「由於健康原因」。據多家媒體此前報道,林峰曾在2022年動過大手術,具體病情不詳。根據中國新聞社創辦的財經新媒體「中新經緯」報道,林峰「已經淡出公司快一年半的時間」。
「新任董事會成員及行政總裁的人選是共治理機構和核心管理層組成上達致更多元、更優企業管治的舉措。」旭輝控股集團相關人員在回復記者採訪時稱,公司致力在務實和負責任的態度下儘快就當前境外流動性問題推進全面解決方案。
據了解,今年以來,旭輝控股集團已累計完成4筆、共計71.8億元境內公開市場債務的展期。旭輝控股集團工作人員向記者提供的信息顯示:「公司已於9月向境外債權人及顧問提供境外債務重組最新方案,盡調與專業分析工作已有階段性成果。」
事實上,自2022年下半年以來,多位知名房企創始人或掌舵者也選擇了辭任,「交棒」職業經理人。
2022年10月28日晚,龍湖集團(00960.HK)發布公告稱,公司創始人吳亞軍因年齡及身體原因,辭任龍湖集團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董事會主席接任者是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及執行長陳序平。
而在今年,多位知名房企創始人或掌舵者開始加速「退場」。例如,1月,黃仙枝因計劃退休,辭任正榮地產(06158.HK)董事會主席,由公司原董事會副主席劉偉亮接任。
對於房企創始人密集辭任的問題,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向記者分析稱,這或與房地產行業環境變化、創始人個人原因及「交棒下一代」等因素密不可分。
在應對地產行業變局方面,柏文喜直言:「近年來,房地產市場受到政策調控、經濟增長放緩等因素影響,房企經營壓力增大,創始人選擇在此時辭任以應對行業變化。」
「創始人『退場』,意味著這一批房企創始人集體離場,原因主要是對於未來行業發展的前景不樂觀,這也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告訴記者。
「明星職業經理人」褪去光環
除創始人或掌舵者辭任外,房企明星經理人離任也層出不窮。
今年8月2日,世茂集團(00813.HK)對外發布人事變動公告稱,因職務調動,呂翼由世茂集團執行董事及執行總裁調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在幾個月後的11月15日,世茂集團再度發布公告,呂翼由於個人事業發展原因,辭任公司非執行董事職務。
公開信息顯示,呂翼為房地產行業明星經理人,曾被稱為世茂集團「最牛管培生」。2008年從浙江大學畢業後,呂翼以管培生身份加入世茂集團,此後經歷多次職務升遷,尤以掌舵世茂海峽最受外界關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世茂海峽銷售額突破了千億元大關。
而在呂翼辭任的同時,世茂集團也正進行區域架構調整。據多家媒體報道,今年11月初,世茂集團在內部發布的區域撤銷合併公告中表示:「世茂海峽和原浙西區域公司下轄浙江公司合併成立東南區域公司。」
無獨有偶,10月31日,中國奧園(03883.HK)發布董事調任公告,馬軍為投入更多時間處理其他個人事務,由公司執行董事調任為公司非執行董事。據悉,馬軍於2015年3月加入中國奧園,此前擁有中海地產等多家房企任職經歷。
記者進一步梳理髮現,近年來,多位房地產行業「明星職業經理人」已選擇離職。其中,朱榮斌因個人原因辭去了陽光城執行董事長兼總裁職務,袁春辭任弘陽地產執行董事、行政總裁等。
另據樂居財經統計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52位房地產高管發生了職位變動,變動人數較去年同期相比增長近30%。其中,辭任數量達到167例,占房企高管變動總數的37%。
「這反映出房企高管的艱難處境,在房地產行業下行趨勢中,曾經的明星高管光環已經褪去,高管的壓力非常大,能夠承諾年度增長目標的民營房企大部分基本消失了。」宋紅衛告訴記者。
宋紅衛進一步表示,很多民營房企在償債和保交樓的困境中掙扎,尤其是民營房企不再投資拿地,也就沒有了持續發展的潛力,只剩下處置存量債務等問題,單靠高管的力量很難解決企業面臨的難題。「在看得見的結果面前,很多高管也就不再做無謂的努力。同時,薪資待遇也大幅下調,偏離了高管的預期。」
此外,在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周期中,不只是房企的「明星職業經理人」,諸多地產從業者亦深受影響。
「2022年,受市場波動影響,地產開發相關從業人員預計下降至170萬人,這將導致地產開發上下游產業減少約600萬個崗位,影響全產業鏈1500萬~2000萬人。由此可見,地產行業作為基礎民生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研智庫曾如此表示。
《獵聘2023第三季度人力資源趨勢報告》也顯示,在「二季度人才流出細分行業」中,房地產開發經營行業位居第一。該報告指出,這也反映出「行業人才流動的意願增加」。
競逐房地產上下游賽道
在房企高管離職後的去向方面,記者梳理公開信息發現,選擇入職央國企或穩健型民企成為不少房企高管的共同選擇。例如,世茂集團原副總裁、華北區域董事長劉輝已擔任中交房地產管理集團總經理,龍湖集團原營銷中心副總、合景泰富營銷總經理何敏此後進入中海地產,擔任營銷部副總經理。
對於房企高管跳槽央國企的現象,宋紅衛表示:「近兩年,央國企經營相對比較穩健,還能保持一定的拿地投資規模,不斷推動行業發展。相對而言,在央國企未來還有想像空間,這也是很多職業經理人的選擇。」
柏文喜也分析認為,央國企平台具有較高穩定性、一定的資源優勢及職業發展空間。在資源優勢方面,柏文喜表示,央國企擁有更多的政府資源和市場優勢,能夠為高管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台和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進入央國企或穩健型民企外,不少離職房企高管亦選擇自主創業,而代建就是其中的熱門選項。
天眼查信息顯示,成立於2023年7月28日的深圳璀璨建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璀璨管理集團」),實控人即為呂翼。據媒體報道,璀璨管理集團還完成了對上海世茂建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茂管理」)的股權收購。目前,世茂管理由璀璨管理集團持股80%,深圳璀璨聯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持股20%。
朱榮斌亦在離職後選擇進入代建賽道。相關資料顯示,2022年3月,朱榮斌創立了榮宇建設(廣州)有限公司。不過,今年5月,朱榮斌出任合富輝煌集團董事會主席,再度出任職業經理人。
房企高管離職後緣何選擇進入代建等新賽道?宋紅衛直言:「選擇創業和輕資產運營模式,很多時候是無奈之舉。輕資產運營模式是未來房地產業發展的方向,但是由於市場體量在收縮,而新進入的群體越來越多,未來市場競爭也會十分激烈。」
(編輯:張家振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