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西峰林走廊,廣東十大戶外徒步探險聖地之一,南天第一峰林!

2020-03-27     愛泡網

英西峰林走廊

英西峰林走廊位於英德市區西南60多公里的九龍、明逕、岩背三鎮一帶, 英西峰林走廊內密集分布著上千座石灰岩山峰,當中溪澗穿繞,岩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游廊。北京大學地理系陳傳康教授率學生在此實習考察時,以詩對其作了高度的評價——「飛借桂林山,灕江換明逕,游廊迎奇景,簪峰鎮九龍」,並稱之為「南天第一峰林風光」。遊覽 英西峰林走廊景區,重點是游兩大峰林、探兩個岩洞、尋兩古蹟。

英西峰林位於英德市西南60公里的九龍、黃花(以前叫明逕鎮)、岩背三鎮,是群山 環抱的一片谷地,喀斯特地貌,自然景觀似桂林,故有「英西小桂林」之稱,又稱「英西峰林」。這裡密集分布著上千座石灰岩山峰,溪澗、岩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景區,有「天南第一峰林」之美譽。是驢友人戶外徒步的好去處,也是廣東十大戶外徒步探險聖地之一。這裡密集分布著上千座石灰岩山峰,當中溪澗穿繞,岩洞、古建築點綴其間,是廣東省最長、最密集的峰林游廊。

如詩如畫的英西峰林走廊

游兩大峰林 第一個是「千軍峰林」,在九龍鎮南面3公里,這裡一座座的石峰,各自獨立,互不相連,卻又並不離遠,交錯而立,組合出萬千景致。而最讓人驚嘆的是這些石峰的峰勢皆向東傾側,如同一隊隊蓄勢準備衝鋒的士兵,非常生動。

第二個是由公正至溪村一線的「公正溪村峰林」,只見公路兩旁,上千座形態各異的山峰,忽前忽後,忽左忽右,躍入您的眼帘,似巨人、似蘑菇,像古堡、像石螺,如雄獅、如駱駝,一千座山峰,就是一千個景,就是幾千種上萬種的聯想,您可以盡情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最形似的是有一座石峰,從底至腰是光溜溜的圓柱形,頂上圓尖,酷似一支削好的鉛筆,得名「筆尖峰」。這段峰林之中還有小溪蜿蜒其間,溪邊古樹翠竹掩映,更令整片峰林增添動感和靈氣。睛天之際,青峰蒼翠,石露崢嶸;雨霧天時,千峰迷朦、詩情畫意。這裡晴雨皆是觀景天,更是令攝影發燒友和丹青好手留連忘返的至愛地。

探兩個岩洞

第一個是「穿天岩」,在九龍鎮西面2公里,是一個溪流穿山而過的岩洞,乘船遊覽,遊程約200米,洞內洞廳廣闊,鐘乳石形態多樣,洞頂有2個穿孔通天,光線從中透入洞裡。洞內有一片陸地,生長著茂盛的陰生植物,密密麻麻,枝葉婆娑,呈原始狀態,像這樣的洞內小森林確是一個罕見奇觀。看著這裡有光、有水、有地、有林,感覺像走入另一個世界,「別有洞天」可能就是這樣一種意境吧。


第二個是「陽岩洞」,位於岩背鎮以北約3公里,以規模宏大見長,據初步探知有寶晶宮的7倍之大,其深廣神秘莫測,是名副其實的地下世界,號稱「粵北第一大洞」,目前已初步開放的主洞分四層五個大廳,面積達9萬多平方米,洞中鐘乳石形態萬千,像梯田、像長城,如松柏、如珠簾,林林總總。因是新開放溶洞,鐘乳石還保留著十分天然的狀態,晶瑩閃爍,質感甚佳。陽岩洞附近,有一片面積達5平方公里、全省最大的天然英石林,置身其中,簡直就是進了一個石雕世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現得淋漓盡致。

彭家祠

尋兩處古蹟

第一處是彭家祠,位子明逕鎮旁的螺山,始建清朝中期,建築物仍依山勢疊建而上,從山腳直至山腰,十分壯觀。整個建築物四面封閉,自成一體,僅有中間一條石階為通道,且山背是陡壁、山腳是一條小河,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是當地彭氏族人為抵禦土匪滋擾而建的防禦性堡壘。登臨祠的頂層,可眺望周圍的峰林風光。第二處要尋的是「小趙州橋」,它座落在明逕鎮北2公里處,是按力學原理以石壘成,不用沙漿,沒有橋墩,只是一個優美的弧拱,就橫跨小河兩岸,十分靈巧輕盈。小橋周圍,翠儼掩映,河面倒影,河岸怪石叢生,遠處群峰起伏,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幅清秀的小橋流水山景畫。

其實,英西峰林走廊 除了上述兩林、兩洞、兩跡外,走廊中還有許多景點都是可圈可點的,如榮螢小桂林、龍角山、王朝石山、明逕倒影、吊香岩、和順岩、迎客松、永豐古廟、飛馬廟遺址等,以及群山中的村落、峰林間的田園,都是十分寫意的景畫,最能激發畫家、攝影家的創作靈感。 英西峰林走廊,一處不能不令人嚮往神馳的如畫之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vEIHEBrZ4kL1Vipp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