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10年前,如果有人說談戀愛,還能拍成真人秀,你一定覺得匪夷所思。
但到了今天,這類綜藝幾乎遍地開花。
在國外,戀綜追求的是一種「刺激」。
2020年,美國的相親真人秀《盲婚試愛》,圍繞30位渴望愛情的男女,打破傳統約會觀念,在沒見過面的情況下,向對象求婚,綜藝效果拉滿。
2021年,韓國的《換乘戀愛》,把五對因各種原因分手的情侶,放在一間屋子,並觀察他們尋找過去的戀人,一下爆火。
同樣這一年年底,網飛真人秀《單身即地獄》找來5男4女,關在地獄島8天,通過野外求生,呈現嘉賓配對,話題度爆炸。
相比於國外婚戀綜藝的浮誇,國內就要柔和很多。
本質上咱們中國人還是樸素的,談戀愛也講究「以真心換真心」。
所以國內播出的這類真人秀,很少玩那些花花套路。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怦然再心動》,被網友形容為「國內戀綜天花板」。
幾位熟齡單身女藝人,在節目中面對圈外男素人,共同相處21天。
當王子文在鏡頭下,袒露個人私密,隨後雙手掩面時,你才發現她們是認真的。
在《怦然再心動》的口碑帶動下,戀綜又形成了一股風暴。
不過節目中大多是俊男靚女,借著戀愛之名搞搞CP,那股真誠反而再難尋覓。
本以為這類真人秀又要走入死胡同,這時又一檔國產原創愛情綜藝橫空出世,讓人耳目一新。
這就是去年播出的《中國婚禮》。
湖南衛視在這方面真是敢想敢幹,直接把主題推向了一個更高維度——婚姻。
借著婚姻背後的家長里短,來講述最真實的中國式家庭關係,也戳中了普通大眾的痛點。
到了今年,這檔節目又推出了第二季,《中國婚禮——好事成雙季》。
播放量破19億,全網一騎絕塵。
天價彩禮,生娃跟誰姓……什麼敏感問什麼。
異族婚姻,跨國婚姻,文化民俗,高智商婚禮……什麼稀缺,拍什麼。
在婚姻綜藝里,《中國婚禮》仿佛是個「壞孩子」。
但通過這檔綜藝,卻有更多人了解了婚姻的本質,學習了婚姻的定義,看到了婚姻的更多可能。
刷完整整一季,今天皮哥就帶大家看看,芒果台能把結婚,玩兒出什麼花兒?
01、
從「輕畲」風到「跨國」風,民俗打底,講明白了婚姻本質
《中國婚禮——好事成雙季》選擇婚姻對象的眼光甚為獨到。
開始就放出大招,引出了我國婚禮的最大爭議之一:異族婚姻。
我國有56個民族,異族通婚屢見不鮮。
但異族婚姻,也有一個巨大的問題:民俗不同,生活習慣不同,甚至信仰不同。
這讓婚姻之間的隔閡,並非兩三句話就能解決。
而這次的一對主人公,一個是來自漢族的男生柳健,另一個是來自畲族的姑娘,雷夏榕。
畲族講究男女平等,所以在雷家,雷家女團掌管家事,雷家男團負責柴米油鹽。
而柳健和雷夏榕的結合,也既非娶親,也非入贅,而是一種我們平時見不到的「兩頭婚」。
所謂「兩頭婚」,就是男女雙方兩頭皆是婚娶婚嫁,夫妻兩頭走。
而且生孩子一般生兩個,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
好在對「生孩子」的環節,小兩口意見一致:生兩個。
但異族婚姻婚姻的矛盾,僅憑生孩子就能解決嗎?
節目告訴我們,當然不是。
對矛盾的平息,來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是對女方風俗習慣、民族文化和家風的全面尊重。
柳健初到雷家的時候,就成了「贅婿」,不僅給爸爸與外公打下手,還忙裡忙外,家務活全部包攬。
坐在沙發上的「雷家女團」,靜靜看著自家女婿,慢慢露出滿意的笑意。
看到了嗎?習慣的不同,正在被人品和愛消弭。
而對於婚禮,柳健也做到了對畲族的全面尊重。
畲族婚禮,流程很多,儀式感強,有很多常人注意不到的小細節。
婚禮當天,雷家人要集體凌晨起床,新娘開始梳妝,雷奶奶則去為孫女唱祈福歌表達祝福。
畲族信仰鳳凰,在雷夏榕出嫁的這天,雷家女團都要頭戴鳳冠,圖個吉利。
新郎來接親,要經過三道關卡,是為「三攔」。
第一關,是攔路酒,伴郎要喝在伴娘的拖拽下,喝滿三碗攔路酒。
第二關,是搶雞籠,伴郎要在伴娘手裡搶到雞籠,才能過關。
第三關,是寶塔茶,需要用嘴叼著,喝完所有的茶。
三關過後,才能見到新娘。
新郎見到新娘子,需要準備「離娘肉」,就是一塊豬肉,寓意姑娘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以肉作為補償。
隨後,新人要「分酸」,就是將米飯撥到兩個碗里,預示著夫妻同心協力,共擔辛勞。
出門前,要「留種」,即新娘撒下「五穀」寓意小家紅紅火火……
等等。
看起來都是細碎的祝願,卻真誠而充滿儀式感。
對這所有的風俗,柳健都一一照辦。
因為畲族對男女平等的要求很高,夫妻互相平等,是對新娘最起碼的尊重。
所以他們拜堂的時候男跪,女不跪。
看完這些風俗,觀眾不僅對畲族婚禮文化有了了解,對柳健和雷夏榕的愛情,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第二,是兩人的愛。
愛永遠建立在尊重和平等之上,婚姻也是。
這一點,從柳健平時的言談舉止,就能看出來。
接新娘的時候,雷夏榕哭成了淚人。
柳健悲從心頭起,但也不忍妻子流淚,於是伸手,給妻子擦乾了眼淚。
那一瞬間的溫柔,我想雷夏榕肯定也能感覺到,自己嫁對人了。
新娘哥哥哭送妹妹,柳健也終於繃不住,淚眼婆娑。
這種共情,相信他們的婚姻,一定會幸福。
相比於異族通婚,異國婚姻的矛盾,或許更不好處理。
《中國婚禮》在畲族婚姻後,緊接著就做了一期異國婚戀,東北小伙阿楠和俄羅斯姑娘噠莎。
阿楠和噠莎曾在俄羅斯舉辦過一場西式婚禮,但阿楠父母的缺席,一直讓他心有遺憾。
於是,心心念念的東北婚禮,終於成行。
皮哥想說的,並不是東北結婚的風俗和禮儀,雖然整個結婚的過程,也充滿了幸福感。
而是從他們相處的點滴中,皮哥也看到了,與畲族姑娘和漢族小伙一樣的愛情細節。
節目問答環節,當東北伊春的壯漢小伙李思楠被問到「如果要跟對方說一聲感謝,你想感謝她什麼?」
小伙子思索片刻,紅了眼圈。
看到丈夫流淚,噠莎趕緊安慰,不僅輕柔為他擦去眼淚,還在臉上親了一口。
看著丈夫重新綻放笑容,兩人都樂了。
真正的愛,總是藏在細節里。
這種細節,阿楠也隨時在反饋。
因為來中國辦婚禮人生地不熟,阿楠想給噠莎準備一個求婚驚喜。在嘉賓的勸說下,他買了一隻小狗。
因為噠莎特別喜歡狗,這一點阿楠比誰都清楚,雖然他父母並不同意,但他依舊頂著壓力說服了雙親。
收到禮物的噠莎興奮到狂奔,抱起小狗喜極而泣。
看到這一幕的陸毅,都忍不住抹淚。
愛總是相互的,物質、隔閡、異族、異國,終擋不住不顧一切的雙向奔赴。
這也是《中國婚禮》所要傳達的核心價值觀。
婚姻,或許永遠只關於愛,愛是紐帶,不是枷鎖,是催化劑,不是阻燃劑。
就像鮑蕾說的那樣:「我覺得只要有愛,沒有什麼不能攻克的難題。」
02、
從校園愛情到高知學霸,婚姻,只由自己定義
在普通人眼中,有兩種婚姻,似乎怎麼也不會完美。
一種,是年輕的校園愛情,從校服到婚紗。
另一種,是高知的愛情,尤其是博士。
這樣的婚姻悲劇似乎很多,節目組當然也敏銳感知到了這個問題,於是《中國婚禮》上,我們看到了他們,對婚姻的定義。
付鐵寒和李嗲是一對00後情侶,他倆BUFF幾乎疊滿。
付鐵寒來自北大,李嗲來自人大,兩個學生,兩個高知,因創業相識,因旅行相知。
兩人迅速戀愛,戀情發展過程中充滿了浪漫。
李嗲在內蒙的草原上,發現對方是個溫柔善良的人,於是一吻定情,走到了一起。
可隨後,他們卻做出了一般人做不出的事:在讀大學的時候,他倆就訂婚了。
對於這件事,很多成年人覺得,他們「衝動」、「不成熟」,因為無車無房,沒有經濟問題,沒有穩定的工作,似乎與「訂婚」這個誓言相關的詞不搭。
但兩位00後,卻給出了近乎理想,卻最為標準的回答:重點不在於我們是什麼身份,而在於對方是這個對的人。
浸淫在社會中這麼久,這樣草率的訂婚,或許會顛覆成人的認知。
正當我們在相親中討論彩禮,討論房子寫誰名字,討論孩子隨誰姓的時候,兩位00後,卻在用自己的行動,定義著婚姻。
而這,或許就是婚姻,本來的樣子。
為了給對方承諾,他們共同設計了一個極其簡陋,卻又充滿浪漫的婚禮。
不要司儀,新郎、新娘站在台上主持自己的婚禮,正視對方的眼睛,一同說下那句:「我願意」。
沒有鑽戒,付鐵寒精心折了一枚紙做的戒指。
而且,他們的婚禮宣言,都是PPT的形式……
看到這,不少人可能會看衰他們的愛情,覺得這樣的婚姻,遲早會被現實打敗。
我們大可不必急於用成年人的眼光和經歷,看待00後們的婚姻,或許他們今天做我們不敢做的事,也會得到我們無法得到的幸福婚姻。
除了兩位00後,還有一對高知戀人,對婚禮的理解,也十分透徹。
他們,是北大哲學博士阮漢梁和影視劇導演楊小蘭。
在「婚前十問」環節,兩人的焦慮和矛盾,就被呈現了出來。
楊小蘭犀利三連問:有了孩子夫妻關係是否還第一位?投資失敗會不會影響夫妻關係?生孩子巨大的開銷,怎麼頂得住?
三個問題,一個比一個現實,一個比一個「殘忍」。
面對這個問題,高知阮漢梁先是把手放在了妻子手背上,然後開始從容「應對」。
當楊小蘭追問:我把錢全砸進去,你會怪我嗎?
阮漢梁回答:不會。
楊小蘭再問:憑什麼說不會?
阮漢梁回答:因為這麼多鏡頭對著我。
一個小幽默,化解了矛盾初顯的尷尬。
也讓妻子會心一笑,之後他才給出了真的答案:生活方式的穩定,才最重要。
對戀人關係,以及即將到來的婚姻風險,阮漢梁也有自己的定義。
比起兩位00後,他的定義更加理性,更加現實。
談到孩子的問題時,楊小蘭情難自製,害怕因為有了孩子,失去了自我。
阮漢梁一句:你永遠是最重要的,也瞬間化解了妻子的情緒。
在00後夫妻和高知夫妻的身上,我們似乎看到了婚姻的一體兩面。
一個極致浪漫, 一個現實堅定。
婚姻或許有很多樣子,但它的基底,永遠都不會變,那就是互相扶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依偎,一起前行。
因為婚姻,不由網文定義,不由毒雞湯定義。
能定義婚姻的,只有你自己,不是嗎?
03、
直面婚姻問題,解除結婚焦慮,化解婚戀困境,這檔婚綜,成了!
看《中國婚禮》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溫柔,舒緩,鏗鏘,且正能量。
現實話題中,有太多太多關於婚姻的負面討論。
《消失的她》上映後,「殺妻騙錢」的故事,又將男女關係推入另一個深淵。
但大家總會不自覺忘記,控制自己戀愛婚姻的,永遠都是自己。
婚姻,不由別人定義,就像命運,始終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樣。
《中國婚禮》中還有兩對夫妻,彌補了它對於婚姻全部問題的探討。
比如,無房的現實。
來自深圳的小情侶張希和胡安媛,花了16萬改裝了一台二手房車,作為自己的愛情小窩。
他們周間上班,周末出遊。
隨後,張希向胡安媛求婚,兩人希望房車變婚車,開著婚車去旅遊結婚。
你看胡安媛的眼神里,濃濃的都是愛意。
再比如,生命的老去。
最後一期,劉畊宏王婉霏,為他們的父母舉辦金婚婚禮儀式。
跨越半個世紀的戀愛,讓我們看到了婚姻最美好的樣子,也為《中國婚禮》,收了個好尾。
聽到劉畊宏老爸劉志成,對妻子的那句「生菜多吃一點」。
或許我們應該明白,婚姻的終極意義。
那些日常和平平淡淡,那些不刻意的關懷和體會,都融進了兩位老人的愛情里。
無論風雨多大,無論現實多苦,他們一同走過,也註定要一直走下去。
在這個浮躁的年代,我們對婚姻的認知,已經逐漸物質化、利益化、經濟化,甚至關係化。
爾虞我詐的相親問答代替了自由戀愛的兩情相悅。
誰是誰非的無限攀比代替了你儂我儂的相偎相依。
是誰丟了愛情?又是誰丟了婚姻?
是誰讓年輕人不敢戀愛,是誰讓中年人不敢結婚?
看看《中國婚禮》,或許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答。
婚姻沒有範式,也不是數學題。
我們的婚姻怎麼發展,最終還是我們自己做主。
在被消費主義頻頻洗腦,在不經意就落入消費陷阱的今天,婚姻和戀愛,不應成為經濟交換的籌碼。
回歸它最原始,最真誠的狀態,或許才是解決當代婚戀問題的必由之路。
如果你也有婚戀焦慮,不如靜下心看看這部《中國婚禮》。
當一切都看開,我們終會明白,婚姻對人生,對愛的意義。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