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產融資」模式擴容 供應鏈金融「脫核」加速

2023-12-16     中國經營報

原標題:「動產融資」模式擴容 供應鏈金融「脫核」加速

本報記者 李暉 北京報道

如何讓供應鏈金融真正惠及鏈上的無數中小民營企業,解決資金供給與企業需求的錯配問題,正在成為全市場的攻堅重點。

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八部門近期在《關於強化金融支持舉措 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中提出支持民營經濟的25條具體舉措,其中包括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積極探索供應鏈脫核模式,支持供應鏈上民營中小微企業開展訂單貸款、倉單質押貸款等業務。

上述政策對供應鏈金融發展提出了更明確的頂層設計,特別是對訂單貨款、倉單質押貸款等「動產類」融資的「點名」,直擊中小企業痛點。

相對於金融機構更「喜聞樂見」的不動產質押融資,動產融資一直存在資金與需求錯配的問題。華夏銀行、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等多家機構近期共同發布的《動產融資數字化倉儲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我國動產融資市場潛在需求達75萬億元,市場潛力巨大、中小微企業動產融資需求迫切,動產融資面臨巨大的市場機遇。但擺在現實的一個問題在於,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和經銷商,仍面臨貨品價值難估、貨難管、難以處置等風險痛點。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在政策和數位技術的助攻下,銀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等主體近年以來均在加大力度探索通過倉儲數字化以及動產融資的風控創新。

「我們近兩年在物流金融方面有一些探索,比如通過提單、倉單、運單『三單』轉換串聯一些物流關鍵節點,在電子倉單融資上也進行了不少嘗試。但整體來看,這個領域的市場有待進一步健全,參與機構也相對謹慎。」一家北方沿海城市城商行內部人士透露。

數字化動產融資加速

將5萬餘件家用空調的貨物存放在德邦快遞位於河南鄭州的庫房後,家電銷售公司負責人張先生憑藉這些貨物,獲得了來自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3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據張先生透露,這筆資金成功撬動了公司的家電業務動銷,將庫存周轉率提升了23%。

事實上,相比房屋、土地等不動產,中小企業的流動資產占比較高。這樣的資產結構決定了中小企業依靠房產和土地使用權抵押融資不具優勢。「銀行主要是做不動產質押融資,因此這中間就存在一個需求和供給錯配的問題。」前述城商行人士表示。

根據上述《白皮書》分析,動產難以監控,不僅面臨質押物質量、價值評估等的標準體系不健全的問題,還會面臨虛假倉單的問題。近十年中,動產融資曾多次出現風險事件,令金融機構遭遇損失。這其中既有金融機構自身內控不嚴,也涉及倉儲企業管理不規範問題。

事實上,在該領域,近年以來也出現了上海鋼貿、青島托盤事件、佛山鋁錠案等風險事件,讓金融機構接觸此類業務時存在顧慮。

廣東省供應鏈金融創新合規實驗室合規部主任朱永海告訴記者:「以倉單融資為例,質押物所有權確權難,貨權變動頻繁,追蹤十分困難。庫存貨物品類較多,有的還有保質期要求,有的物品體積非常小,難以監控。出現風險後,有的貨物難以處置,有的貨物價格波動較大。」

而在效率上,記者了解到,傳統的現貨質押業務,強依賴於線下人工看貨,且貨物只能進行靜態管理,每次貨物質押、貨物出庫、押品置換都需要線下人工提出申請,拿紙質單據去倉儲和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手續,流程繁瑣複雜、效率極低。

上述基於數字化倉儲的供應鏈金融業務可視作破解此領域傳統痛點的一種探索。

京東供應鏈金融科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解釋了上述業務路徑——當張先生的家電銷售公司根據自身經營和銷售進展,來決定部分還款或全部還款的時候,京東科技則會通知作為監管倉的德邦快遞實時釋放貨物,將貨物出庫交給家電銷售公司進行售賣經營。

從效率上看,比如在貨物入倉環節,商家即可申請融資,實現「入倉即可貸」。據上述負責人介紹,對於京東零售的商家,1000萬元以內的授信可自動秒批實時放款。

記者注意到,近年以來,銀行機構及科技公司通過數字化解決倉儲管理難題成為市場共識。上述《白皮書》就顯示:「構建涵蓋『產業、生態、數字、科技、網際網路、金融』六類動產融資生態夥伴體系成為解決動產融資的一大破題點。」比如華為近年以來也在產業供應鏈金融上投入較大。根據《白皮書》,「華為動產融資金融倉」即是利用華為雲、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對倉庫進行數字化監管,通過技術控貨連通倉儲數字化斷點,解決了傳統動產融資業務中存在的虛開憑據、重複質押、質押品真實性等問題。

行業標準化建設亟待補齊

從政策出台的源頭看,動產融資的難點根源在於銀行基於主體信用模式無法遷移到動產再融資的中小企業里去,供應鏈金融往往只能圍繞核心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無法「脫核」實現靠自身去獲得授信。

前述城商行人士透露,銀行機構的動產融資業務通常都通過銀行內相關的供應鏈金融或產業金融數字平台,與產業側實體企業的科技系統對接,對多方數據進行整合,在此基礎上完成授信和貸後管理。但整體看,仍存在一定業務錯位。「核心企業的主體信用高,不會用到動產融資。動產融資的主要對象通常是生命周期較短的中小企業,很難沉澱主體信用。」該人士表示。

「在目前供應鏈金融產品中,應收帳款電子債權憑證融資占供應鏈金融產品融資規模的60%,而其他產品業務發展緩慢。特別是動產質押融資業務的開展與場景高度相關,金融機構要通過場景穿透,全面了解業務背景和所處環境,針對性地建立風控規則,才能強化對典型場景的業務把控能力。」朱永海直言。

需要看到,供應鏈金融科技給產業鏈本身帶來的價值,不僅局限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也應該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高全鏈生產效率上發揮效能。

「我們通過將存放於第三方合作監管倉的貨物作為質押物,實現了為商家提供方便快捷的線上融資服務。不僅盤活了『內場+外場』所有物流倉貨主的庫存,加速了資金周轉,也為貨主提供了更多的經營靈活性和發展空間。」京東科技金融科技事業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其透露,在商品准入和估值能力方面,可以結合線上銷售數據系統化動態估值,利用歷史真實成交數據、商品的價格波動、未來幾個月的流通趨勢等多個維度,來判定不同商品的價格及估值,幫助貨物信用得到最大限度的體現。在處置貨物方面,當貨物出現問題的時候,京東有大量的線下和線上處置渠道,不僅有綜合性商品的處置渠道,還有京東逆向倉、愛回收行業的垂直類處置渠道。

在上海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儲雪儉看來,科技企業與傳統物流企業的合作重構了商品供應鏈金融信用體系,對風險的緩釋非常有效,具備一定行業示範意義。將推動基於動產貨押的信用評價體系,從主體信用向全程追溯、交叉驗證、智能預警實現技術監管下的「物的信用」以及多維度、全鏈條數據沉澱形成大數據風控下「數據信用」進一步延伸,由此提高供應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可獲得性。

同時,儲雪儉也呼籲監管和行業應儘快推動以數字資產為依據的質押融資的標準。

記者注意到,目前動產融資的相關基礎設施和行業標準建設仍然薄弱。有業內人士也曾統計,作為資產規模最大的一類存貨資產,存貨與倉單交易融資這類動產融資,尚無專門針對倉儲和倉單的法律法規、沒有統一主管機構、缺乏統一的登記平台、沒有國家層面的唯一標識……

而上述《白皮書》也提出,金融級倉儲數字化分級評價標準、普通電子倉單要素標準、動產融資登記標準均亟須進一步統一。

在朱永海看來,「脫核」不是完全脫離核心企業,而是金融機構的授信模式由依賴於核心企業主體信用,轉變為依託與核心企業、供應鏈上中小微企業間的交易信息、物流信息、資金流信息等信息形成的物的信用、數字信用,這需要一系列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來共同推動。從一定意義上講,金融機構實現真正、普遍的脫核模式,意味著國內金融機構風控進入一個新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2191fc9cd99f866a6940e64586ac4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