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建築和書籍,也許會是它做成的

2022-04-06     Lens

原標題:未來的建築和書籍,也許會是它做成的

「糞便」是許多人避之不及的物品:臭味難忍、占地多、難清理。但其實只要好好處理,這些無用的排泄物可以變成「黑金土」。

今天將介紹 5種 動物糞便的用途,一起來重新認識這些「有味道」的東西。

吸收二氧化碳

順便幫小鎮發電

South Molton生物燃料發電廠

雞是最常見的家禽之一,許多農場會收集雞糞便進行堆肥,製作天然的化肥。現在還有一些農場會使用專業的設備,將雞糞便製作成生物炭。

生物炭是一種土壤改良劑,用雞糞便製成的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的酸度,同時將更多的營養和水分存儲在土壤中。生物炭也是一種負碳材料,它可以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將其固定在土壤中。

而現在雞糞便還可以用於城鎮的發電。

英國丹佛的South Molton小鎮生活了5000位左右居民,因為燃料價格上漲,小鎮已經開始使用植物與雞糞便混合的生物燃料進行發電。目前的發電量已經可以滿足居民的日常用電需求,同時還覆蓋了40%的城鎮公共用電。

發電站目前也在規劃擴大發電的規模,計劃向附近的城鎮輸送電量。而植物與雞糞便燃燒之後的殘渣依然可以繼續利用:它們又變成了生態化肥,重新回到了土壤之中。

為造紙技術節省工序

熊貓紙巾

竹子是目前主要的造紙材料之一,因為其生長速度快,也是一種可以替代林木的可持續材料。在使用竹子造紙時,獲取竹纖維、降解果糖是其中重要的工序,而通過大熊貓糞便獲取的竹纖維則可以免除這些步驟。

大熊貓是以竹子為生的動物,因為體型大,消耗多, 成年大熊貓每天至少要食用12至15公斤的竹子。而熊貓其實是一種肉食動物,它只能吸收竹子中的多糖,無法完全消化植物纖維,又因為其腸道較短,進食後4小時就會將竹子排出,每天大約會排出10公斤的糞便。

將糞便用作製作紙巾的原材料,既減少了廢棄物的數量,同時還開創了一種新的可持續材料,也算是一舉兩得(但目前熊貓紙巾暫停售賣了)

糞便造磚

建一所大象劇院

大象糞便製成的磚頭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食草動物,一頭成年大象每天都要攝入300千克的食物,而其中大約有一半是身體無法消化的,會直接排出體內。大象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在印度、泰國、斯里蘭卡等亞洲象的主要棲居地,當地居民已經研發出了利用大象糞便造紙的技術。

而泰國建築師Boonserm Premthada想要更進一步:開始用大象的糞便製作磚頭。

Premthada的制磚計劃在泰國的ban ta klang地區進行,那裡也是泰國最大的大象馴養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大象排泄物需要處理,利用這些糞便製成磚頭,既省去了清理排泄物的精力,還節約了製作磚頭所需的原材料。

製作這樣的磚頭需要將大象糞便、水泥與水通過一定的比例混合,再倒入特定的模具中進行定型。因為模具的特殊性,需要工人們手工進行定型,在這個過程中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工作機會。

這些磚頭讓當地人重新認識到了大象的魅力,也為當地的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因為此,Premthada獲得了2021年度THE DESIGN PRIZE社會影響力。

目前Premthada正在研究這些磚頭的搭建,他計劃在凡爾賽的2022年景觀建築雙年展中用這些磚頭建一座大象劇場。

🦏

造紙也是保護犀牛的方法

ElRhino生產的紙

犀牛糞便造紙技術是由印度煤礦工程師Mahesh Bora和他的女兒Nisha Bora共同發明的,Mahesh Bora是一位煤礦工程師,退休之後他本想學習使用大象糞便造紙技術,但卻在家鄉看到了犀牛糞便造紙的前景。

犀牛並不是隨處都有的動物,但恰好Mahesh Bora的家鄉阿薩姆邦是印度犀的主要棲息地之一,大約有2000頭犀牛在那裡棲息。

印度犀是一種保護動物,但對於當地人而言,這個龐然大物卻一點都不受歡迎。當印度犀出現的時候,它們會在一個地方待上十天左右的時間,不僅會吃掉大量的莊稼,還會在農田裡排泄,大量的糞便對當地人造成了不少的煩惱。也正因此,當地居民會想盡辦法趕走犀牛,人獸衝突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犀牛種群的增長。

Mahesh Bora設計了專門的造紙機器,每個月可以生產1.3噸的紙, 與傳統的造紙技術相比,用犀牛糞便生產1噸紙可以搶救下27棵樹,減少38%的溫室氣體排放。他與女兒共同設立了ElRhino紙業品牌,在製作的筆記本中,也會附上貼心提示:這些紙製品是由犀牛糞便製成的,購買它們也可以幫助保護犀牛,保護環境。

儘管與當地的犀牛種群相比,用來造紙的犀牛糞便數量並不算多,但ElRhino對犀牛保護起到了不小的宣傳作用:通過發動當地的農戶收集犀牛糞便,不僅為當地的農戶創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也讓居民們意識到,這些把農田當作「廁所」使用的野獸也可以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一些收入。

🦒 🦓 🦍

吃了動物園這麼多飼料

也該自己掙點「飼料錢」了

多倫多動物園的明星長頸鹿

動物園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動物糞便產生,如果好好利用,這些動物糞便不只會讓動物園的環境變得更好,還可以為動物園帶來額外的收入。

在南京的紅山森林動物園內,每天都會產生600多斤的動物糞便。飼養員將這些糞便收集來之後,會先將其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進行處理,之後與園區內的落葉混合粉碎,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專門的發酵機器中,加入生物菌,在高溫消毒後,經過15至20天的時間,便可以製作出營養土。

動物園中有大量的植物,作為天然的肥料營養土可以讓這些植物更好地生長。一些動物糞便通過與園內的落葉混合進行堆肥,就可以製作出天然的化肥,在需要營造新的生境時,它們也可以用來充當土壤改良劑。多餘的營養土也被放到動物園的網上商城進行銷售,創造額外的營收。

除了製作天然的肥料外,一些動物園也開始利用動物糞便發電。

加拿大的多倫多動物園每年至少生產3000噸的動物糞便和1.5萬噸的食物殘渣,動物園與當地的廢棄物處理公司ZooShare合作,將這些生物材料轉換成生物燃料和生物化肥。去年,多倫多動物園提供的動物糞便已經開始為250戶當地居民提供日常用電。

美國的底特律動物園每年至少會產生500噸的動物糞便,動物園通過眾籌購入了一台糞便處理器,在處理糞便的同時會釋放出大量的甲烷氣體,這些氣體已經開始在為園內的動物醫院供電了。

底特律動物園的糞便貢獻者大猩猩

經過好好處理的動物糞便,不只少了臭味,還成為了有用的環保材料,甚至可以創造收入,為更多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而作為寵物主人,每天面對著家裡「毛孩子」的糞便,是不是也想做點什麼?遺憾的是,因為寵物貓狗極易攜帶病菌,並不是家庭堆肥的理想材料,又因為貓咪和狗狗都是肉食動物,不像食草動物的糞便一樣含有可以利用的植物殘渣,目前依然只能當作一般的垃圾處理。

因為糞便在分解的時候會排放出甲烷氣體,最好的處理方式是將糞便丟進馬桶中,與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一起處理。但如果是沾上了貓砂的糞便,為了防止馬桶堵塞,可以放入可降解的垃圾袋中丟棄處理。

現在還不是靠著寵物糞便「發家致富」的時候,但也許在未來,寵物糞便也有變成「黑金土」的可能。

更多 #可持續材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2fc120866c07254306055d1ac1a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