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壹日報: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 馬斯克「暫停AI訓練」被指是鬧劇

2023-03-31     零壹財經

原標題:零壹日報: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 馬斯克「暫停AI訓練」被指是鬧劇

要聞速覽:

1.銀保監會:消金公司向央行徵信系統上傳首次信貸記錄超四千萬條

2.央行副行長:要加快完善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監管機制

3.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

4.郵儲銀行完成450億元定增

5.騰訊湯道生:AI驅動、全真互聯、深入產業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三大趨勢

6.美團近期將上線「美團企業版」,先做企業用餐

7.中信建投:AI有望成為第五次通用性技術浪潮

8.人工智慧板塊再度走高金融方向持續發酵

9.馬斯克「暫停AI訓練」被指是鬧劇,又有機構要求調查OpenAI

10.美科技倫理組織要求FTC調查OpenAI,禁止發布新的商業版GPT-4

【監管/政策動態】

銀保監會:消金公司向央行徵信系統上傳首次信貸記錄超四千萬條

3月29日,中國金融雜誌官方公眾號發表銀保監會非銀部《引領消費金融公司規範有序發展》文章。據銀保監會非銀部披露,消費金融公司設立至今已累計向央行徵信系統上傳客戶首次信貸記錄超過4000萬條。

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要加快完善與數字經濟相適應的監管機制

3月31日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31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數字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服務」圓桌會上表示,在數字金融時代,監管理念、監管技術和監管能力必須要及時跟上,才能確保金融創新,不會以危害金融穩定為代價。(上證報)

國家能源局:推動能源裝備智能感知與智能終端技術突破

3月31日訊,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提到,推動能源裝備智能感知與智能終端技術突破。加快能源裝備智能傳感與量測技術研發,提升面向海量終端的多傳感協同感知、數據實時採集和精準計量監測水平。推動先進定位與授時技術在能源裝備感知終端的集成應用,加快相關終端產品研發。推動面向複雜環境和多應用場景的特種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等技術裝備研發,提升人機互動能力和智能裝備的成套化水平,服務遠程設備操控、智能巡檢、智能運維、故障診斷、應急救援等能源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典型業務場景。推動基於人工智慧的能源裝備狀態識別、可靠性評估及故障診斷技術發展。

杭州市:擬推廣智慧養老技術與設備,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等技術增強養老服務效能

3月31日訊,杭州市民政局發布關於徵求《關於加快建設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中提到,推廣智慧養老技術與設備。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機器人等技術,增強養老服務效能,降低老年人使用難度。積極推進智慧服務適老化,加強信息無障礙建設,保留線下服務途徑,方便老年人獲取服務和福利。積極開展老年人智慧產品使用培訓,讓老年人共享智慧城市新生活。(杭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公司動態】

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

3月31日訊,華為再次關於汽車業務發出決策公告。公告由華為創始人、董事長任正非署名發出,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除此之外,任正非還對華為標誌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消息人士告訴36氪,而且重點指出,「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36氪)

郵儲銀行完成450億元定增

3月29日消息,郵儲銀行(601658.SH)披露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發行結果,中國移動集團斥資450億元全額包攬。完成發行後,中國移動持有郵儲銀行總股本的6.83%,限售期5年。

中移動談入股郵儲銀行:主業發展戰略需要,期望帶來可觀財務收益

3月31日訊,中國移動方面回應表示,投資郵儲銀行一是有助於中國移動實現服務國家改革發展大局的使命;二是投資郵儲銀行是中國移動主業發展的戰略需要。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是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三是看好郵儲銀行自身的發展前景,期望此次投資能帶來可觀的財務收益。(澎湃)

美團近期將上線「美團企業版」,先做企業用餐

3月31日訊,美團將於近期正式上線面向To B市場的業務「美團企業版」,定位企業消費賽道。美團企業版會為企業客戶提供消費服務和管理方案,包括用餐、差旅、打車等。美團企業版負責人康凱為企業業務部總經理,在餐飲外賣領域有十年以上的企業服務經驗。他向美團核心決策小組S-team成員、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彙報。目前,美團企業版團隊規模已有數百人,且在快速擴張中。(36氪)

雲從科技: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6.35億元,用於雲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

3月31日訊,雲從科技3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36.35億元,用於雲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雲從科技方面表示,本次定增36億元將分別用於行業大模型的理論研究與構建以及行業大模型下游場景的應用研發,力爭形成圍繞行業大模型的全鏈路大模型綜合解決方案,項目計劃建設期為36個月。

騰訊與清華申請問答模型專利獲授權可實現人設特徵匹配

3月31日訊,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與清華大學共同申請的「一種問答模型的問題語句處理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獲授權。摘要顯示,該發明包括:通過問答模型的隱變量生成網絡,確定與目標問題語句所對應的至少一個詞語級的隱變量;通過問答模型的答覆語句生成網絡,確定與問答模型相匹配的人設特徵向量;響應於人設特徵向量,通過問答模型的答覆語句生成網絡,根據至少一個詞語級的隱變量,生成相對應的答覆詞語以及答覆詞語的被選取機率,選取至少一個答覆詞語組成與目標問題語句相對應的答覆語句並輸出。該發明能夠實現答覆語句與問答模型對應的人設特徵相匹配。(金十數據)

【行業動態】

中信建投:AI有望成為第五次通用性技術浪潮

3月31日訊,中信建投證券研報認為,AI有望成為第五次通用性技術浪潮,推動生產進步並改變生產方式,當前來看算力成為AI的「產能約束」,短期或難以大面積鋪開。在關鍵算力短期難以突破的情況下,目前國內能融入AI產業鏈的企業,可能是以偏向數據底層和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積累了深厚資金實力和用戶基礎的頭部公司為主,重點關注云計算、存儲、數據資產等方面。長期來看,重點關注半導體設備、AI晶片設計、IDC伺服器等方面的突破。(36氪)

人工智慧板塊再度走高金融方向持續發酵

3月31日訊,人工智慧概念股午後再度走高,創業板捷成股份拉升封板,同花順、崑崙萬維拉升漲超11%,雲從科技、四川長虹、藍色光標、拓爾思、恒生電子、財富趨勢等漲超6%。彭博社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其構建迄今為止最大的特定領域數據集,並訓練了專門用於金融領域的LLM,開發了擁有50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BloombergGPT。(財聯社)

【財報動態】

哈銀消費金融2022年營業收入10.31億元,同比增長7.40%

3月30日晚,據哈爾濱銀行2022年報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哈銀消費金融總資產152.38億元,同比增長11.57%;貸款餘額150.73億元,同比增長15.59%;營業收入10.31億元,同比增長7.40%;累計服務超過3400萬人次。

中銀消費金融2022年凈利潤6.56億元,貸款餘額增長17.87%

3月30日晚,據中國銀行2022年報披露,中銀消費金融去年全年實現凈利潤6.56億元;截至2022年末,中銀消費金融總資產641.02億元,貸款餘額618.03億元,同比增長17.87%。

工商銀行2022年凈利潤3610.38億元,同比增長3.09%

3月30日晚,工商銀行(601398.SH)發布2022年業績。2022年全年,工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9179.89億元,同比下滑2.63%;凈利潤3610.38億元,同比增長3.09%。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38%,比上年末減少0.04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09.47%,比上年末增加3.63個百分點。

郵儲銀行2022年凈利潤852.24億元,同比增長11.89%

3月30日晚,郵儲銀行(601658.SH)發布2022年業績。2022年全年,郵儲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349.56億元,同比下滑5.08%;凈利潤852.24億元,同比增長11.89%。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0.84%,比上年末增加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85.51%,比上年末減少33.1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2022年凈利潤921.49億元,同比增長5.22%

3月30日晚,交通銀行(601328.SH)發布2022年業績。2022年全年,交通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729.78億元,同比增長1.33%;凈利潤921.49億元,同比增長5.22%。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35%,比上年末減少0.13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180.68%,比上年末增加14.18個百分點。

農業銀行2022年凈利潤2591.40億元,同比增長7.44%

3月30日晚,農業銀行(601288.SH)發布2022年業績。2022年全年,農業銀行實現營業收入7248.68億元,同比增長0.69%;凈利潤2591.40億元,同比增長7.44%。截至2022年末,該行不良貸款率1.37%,比上年末減少0.06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302.60%,比上年末增加2.87個百分點。

華為2022年凈利潤356億元,同比下滑68.7%

3月31日訊,華為發布2022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2年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6423億元,其中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終端業務分別實現銷售收入2840億元、1332億元、2145億元。2022年凈利潤356億元,同比下滑68.7%;2022年研發投入達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9773億元。

【國際動態】

馬斯克「暫停AI訓練」被指是鬧劇,又有機構要求調查OpenAI

3月31日訊,包括馬斯克在內的1748人簽署公開信,呼籲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至少6個月。這封信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並在科技界持續震盪了兩天。一些公開信的簽名者收回立場,一些知名簽名者被證明本人並沒有簽署,還有許多人工智慧研究人員和專家反對這封信的建議。有媒體稱這是一場巨大的鬧劇。與此同時,專注於人工智慧技術倫理的AI和數字政策中心(CAIDP)要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調查OpenAI是否違反了消費者保護規則,認為其推出的AI文本生成工具「存在偏見、具有欺騙性,並且對公共安全構成風險」。(澎湃新聞)

彭博研究人員推出BloombergGPT

3月31日訊,根據彭博社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其構建迄今為止最大的特定領域數據集,並訓練了專門用於金融領域的LLM,開發了擁有500億參數的語言模型——BloombergGPT。(華爾街見聞)

又一組織對OpenAI發出控訴要求FTC調查並暫停其ChatGPT部署

3月31日訊,當地時間周四,非營利組織人工智慧與數字政策中心(CAIDP)向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投訴稱,GPT-4「有偏見性,欺騙性,對隱私和公共安全構成風險」。CAIDP認為,OpenAI違反了FTC對人工智慧(AI)產品的指導,並違反了FTC法案第5條,該法案禁止不公平和欺騙性的商業行為。CAIDP敦促FTC對OpenAI進行調查,並暫停其大型語言模型的商業部署,包括ChatGPT的最新版本。(財聯社)

美科技倫理組織要求FTC調查OpenAI,禁止發布新的商業版GPT-4

3月31日訊,美國科技倫理組織「人工智慧與數字政策中心」(CAIDP)要求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禁止OpenAI發布新的商業版GPT-4。CAIDP在提交給FTC的一份投訴中稱,GPT-4存在偏見和欺騙性,對隱私和公共安全構成了風險。CAIDP在投訴書中表示,OpenAI的ChatGPT-4未能達到FTC的標準,即「在促進問責的同時,保持透明、可解釋、公平和經驗上合理。」(新浪科技)

迄今最高存儲密度器件面世

3月31日訊,美國南加州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教授楊建華及合作者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刊發論文稱,他們已經為邊緣人工智慧(可攜式設備內的人工智慧)開發出了迄今存儲密度最高的新型器件和晶片,有望在可攜式設備內實現強大的人工智慧,如讓迷你版ChatGPT的功能在個人可攜式設備內「遍地開花」。(財聯社)

【今日觀點】

經濟日報:出重拳嚴懲信披違規

3月31日訊,經濟日報文章指出,只有加大懲戒力度,對信披違法違規行為出重拳、下猛藥,才能對以身試法者產生應有的震懾作用。監管部門應堅持「零容忍」工作方針,創新豐富監管手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手段提升監管效率與質量,始終保持打擊信披違法違規行為高壓態勢。同時,加大與司法機關配合力度,綜合運用各類追責手段,形成不能違、不敢違、不想違的誠實守信守法氛圍,維護資本市場健康長遠發展。(財聯社)

普華永道: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在文本和程序代碼方面已經極具實用性

3月31日訊,普華永道發布了針對新消費領域AIGC(人工智慧生成內容)業態和模式的分析。分析顯示,對於不同形式的內容創作而言,目前技術的成熟度是完全不同的,相對而言,文本技術及程序代碼生成領域已經具有極高的實用性。音頻及圖像生成已經初步可用,但是仍然具有很強的輔助屬性。視頻領域,乃至於不同內容形式的多模塊結合串聯是具有極高想像空間的,不過技術上還需要不斷改進。

騰訊湯道生:AI驅動、全真互聯、深入產業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三大趨勢

3月31日訊,騰訊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AI驅動、全真互聯、深入產業是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三大趨勢。湯道生表示,一方面,AI將大大提升我們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AI對算力集群的訴求,也會加速雲計算的發展。「大模型對大算力和高速網絡有高需求,同時AI的應用也要求以云為載體,實現即插即用。AI與雲融合,對雲的增長空間和發展模式都將產生重大影響。」

周小川:數字貨幣別急著想「贏者通吃」,每隔三五年局面就會有大變化

3月31日,博鰲亞洲論壇副理事長、中方首席代表、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數字時代的金融基礎設施與金融服務」圓桌會上表示,數字貨幣的定義不要唯我獨尊,也不要那麼著急,就想贏者通吃。到目前為止,每隔三到五年,技術的變化和各方面因素的變化都會導致局面產生大的變化,這是新的數字時代的特點。

他提醒道,曾經一度聲音比較響的是說只有以區塊鏈為技術的、Token-based、decentralized(去中心化的)、央行都管不著的、也不需要像過去的這種金融基礎服務的做法的才是數字貨幣,但後來也出了很多「毛病」。所以說技術更新是非常快的,每隔幾年都有新的技術,這種爭議大家需要小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10371f709f695b25f854c6c0db0de7f.html

新基建下的蛋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