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不自稱書法家,但出手就讓「大師」無地自容,可與董其昌相比

2023-07-11     書法網

原標題:他從不自稱書法家,但出手就讓「大師」無地自容,可與董其昌相比

他從不自稱書法家,但出手就讓「大師」無地自容,可與董其昌相比

網際網路一直流傳這樣一句話「大師在民間,小丑在廟堂」,這一點在藝術圈尤其明顯。某些水平非常一般的人,利用各種營銷手段、創作各類「博眼球」的作品,成功打開了自己的知名度,雖然收穫的不一定是鮮花和掌聲,但至少成功被大家記住了。

吳玉如

同樣,有不少實力超群的藝術家,一輩子默默無聞,始終被「圈內人」拒之門外,他們的作品價格與那些「大師們」完全無法相比,更別提流芳千古了,但是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當他們拿出自己的作品時,某些大師就被徹底打回原形了。

當代書壇就有這樣一位名家,他牢牢占據書法界一席之地,但他從不自稱書法家,此人就是吳玉如。吳玉如,名家琭,字玉如,號茂林居士、迂叟,1898年生於南京。吳玉如的祖父是舉人,非常重視家族子弟的教育,他因此很小就開始學習詩文典籍和書法。

吳玉如6歲時便操觚寫字,13歲時就已經能寫一手精妙的簪花小楷了。啟功、張伯駒、趙朴初對他的字讚不絕口,啟功稱讚他「自董其昌後無第二」;王遐舉更是不吝讚美之詞,認為吳玉如書法:「品在王內史(王羲之)、顏真卿之間」。當代鼎鼎大名的書法家歐陽中石,也是吳玉如的弟子。

吳玉如不認為自己是書法家,他曾說:「我不是書法家,而是文人,文人會寫書法,沒什麼可炫耀的。」吳玉如推崇晉人風度,他從十三歲時便臨摹王羲之的《樂毅論》,直到晚年他依舊愛之不減。十八九歲之後,吳玉如開始廣泛吸收歷朝歷代名家法度。

黃庭堅、蘇軾、趙孟頫、王鐸,以及當時沈尹默等人都對他產生了影響,漢魏碑刻、「元氏墓誌」和隋唐碑刻也是他的取法對象。吳玉如早期書法以楷書和小行書為主,字跡工整端莊、點畫古拙、用筆方圓兼備,結字較為瘦長,既有趙孟頫的遒媚,又有《張黑女墓誌》《元略墓誌》的奇崛。

吳玉如中期書法風格已經成熟,楷、行、篆、隸無不摹寫,他通過臨摹米芾、李邕作品,進而直追魏晉,篆隸則取法何紹基、趙之謙。此時其行書行筆更加自然,往往尖鋒入紙、一拓直下,絞轉自如。行筆中鋒為主,結字欹側,筆畫峭拔遒勁,頗有《聖教序》風格;篆書則用筆圓轉、稍顯臃腫,結字寬博,筆畫缺乏變化。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吳玉如晚年書法克服了中早期略帶匠氣的缺點,並以王鐸為師,力求書法的新意和視覺衝擊力,他提出「高捉管,薄紙淡墨」,以此形成飛白和墨色的濃淡對比,這一時期他的作品也以大字行草書為主,技法老辣。

吳玉如認為「士先器識而後文藝」,只有深厚的文化修養作為內在支撐,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會韻味雅正豐富,有書卷氣。

大家對吳玉如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80a953c826029ae5e1dcca3a9b0fe6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