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城,百種風情。
想要快速融入這座城市,你可能會說去博物館、去網紅景點、去找地道小吃,或者走在陌生街道上,感受人文與生活......
攝影丨新浪微博@有鶴在林_
然而,我覺得認識一座城,要從交通工具開始,那些藏在交通工具里的風情,是最能靠近這座城市的靈魂。
攝影丨新浪微博@cj1984717
// 01.
公交是城市的一扇窗口
承載著關於這座城市的全部記憶
來了重慶,就坐一次從頭到尾的公交車。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交織成網的公交線路,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遊覽這座城,車內上上下下的乘客,也能讓你最快地感受到山城的冷暖、文明。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重慶公交也是一種「傳奇」,讓每位乘客嚇掉了膽子又愛進生活里。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伴隨著「風馳電掣」的速度,馳騁於重慶的魔幻地形之中,時而360度大轉彎,時而駛入72米高架橋.......你不僅能找到過山車的刺激,還能擁有蹦極的勇氣。
攝影丨新浪微博@Farseerfsy
漫無目的坐上某輛公交車,靜下心來看看這城市的軌跡和旁人的生活。從陽光明媚到傾盆大雨,從繁華的CBD到農村小路,你只有穿梭在其中,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風情。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重慶公交,開過了繁華街頭,也經過了市井小巷。窗外車水馬龍,行人熙熙攘攘,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攝影丨新浪微博@海軍愛攝影
// 02.
從輪渡的變遷里看回憶
夢回老重慶
曾經,輪渡是近一個世紀重慶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嗚嗚的汽笛聲夾雜著人間百味,過一次江,就能體會江湖人情。
攝影丨新浪微博@有鶴在林_
那時候的輪渡是人擠人的存在。
從早上搭船上學的孩子們,到下午往來兩岸的小青年,甚至是晚上趕回家做飯帶孩子的上班族,在輪渡上,你可以見到各類人群。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人踩在木跳板上晃晃悠悠地從岸邊走到船上,「嘎吱嘎吱」的響聲和著渡船的鳴笛,在碼頭邊響了很多年......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汽笛聲遠,如今的輪渡成了一種觀光工具。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更新後的輪渡帶來更好的乘坐體驗,卻帶走了無數重慶人的童年和青春,和歲月一起留下的,除了潺潺江水,就剩下了曾經擁有的記憶了。
不過即使是觀光,依然能喚醒很多老重慶人兒時的回憶,在朝天門碼頭乘輪渡,倚靠在甲板上吹風,看著岸邊景色在眼裡起起伏伏。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那些風景變了也沒變,待夜色闌珊,江面光影交替,你會突然驚覺,想要夢回的老重慶,其實依然停留在這裡。
攝影丨新浪微博@Sam三木-
// 03.
藏在綠皮火車上的舊時光陰
從前車、馬、郵件都慢
高鐵快速發展,綠皮火車也漸行漸遠。
綠皮火車又被稱為慢火車,在重慶,也只有三趟了——5609/5610(重慶—秀山)、5611/5612(重慶—內江)、5629/5630(重慶—遵義)。
之所謂稱為慢車,除了速度慢,車上還沒有空調,只有搖頭風扇,聽火車有節奏的車輪律動。車窗打開,讓風呼呼吹進來。車內滿滿都是生活化的幀幀影像。
慢車,隨處可見的慢節奏,沒有刷不完的朋友圈,也沒有看不完的微博和小說。可以學學豐子愷先生,把車廂看作人間世的模式,不必看書,已足夠消遣。
綠皮火車似乎是為風景而生,風光無限,讓人心曠神怡,一些不太知名的小站,也會平添幾分好奇感。
跟著綠皮火車,體驗慢車行,能讓你找回逝去的重慶舊時光。
慢車對於每個人承載的不盡相同,就像火車迷們,他們把火車當愛好一樣熱愛。而一些人則感嘆: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 04.
山城傳奇拓兒車
車上從來不缺少故事
一個傳奇的城市,有一些傳奇的故事——拓兒車,魔幻的山城路上永遠都穿行著黃色的影子,遍布大街小巷。
攝影丨新浪微博@二兩一橙
在重慶,拓兒車這裡不到那裡不去,要是有幸上了車,那重慶基本就跑遍了。
攝影丨新浪微博@starstyles
要說拓兒車師傅冷漠,他比誰都熱情。
每次遇到外地乘客,他們總喜歡和乘客吹垮垮。把重慶哪裡好吃,哪裡好玩,哪裡的重慶最好看,還有重慶的一些新鮮事兒全部都告訴他們。
攝影丨新浪微博@海軍愛攝影
在車上和你侃天侃地侃空氣,也能在悠閒自在的同時,手握方向盤操作自如,完成360度托馬斯全旋式穿越山丘,將你送到目的地。
攝影丨新浪微博@PureToyo靈創
當夜深人靜時,獨自一人喝醉在街頭,喊聲「拓兒」,分分鐘把你安全送到家門口!當睡過頭就要遲到的時候,喊聲「拓兒」,可以分分鐘把你準時送攏!
攝影丨新浪微博@starstyles
重慶拓兒走街過巷十萬公里,見過無數形形色色的人,載著他們看遍了重慶的山水。
攝影丨新浪微博@攝影師張想
車上從來不缺少故事,記錄著另一種重慶生活。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 05.
掰掰車裡的市井江湖
打破了城市次元壁
火鍋是重慶的代表,解放碑是重慶的標籤,洪崖洞更是重慶的旅遊名片。不過我覺得,掰掰車,也是重慶的印象之一。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關於掰掰車,他們更像一個群體,盤踞在某個地方。在高校、街邊、某個垰垰角角,你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走出輕軌、地鐵站,上班快遲到,又輕易打不到出租時,掰掰就成為了不二之選,招之即來,隨叫隨走。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大街小巷,荒山野嶺,一些拓兒車不到的地方,它們可以去;你早上要遲到的時候,它們可以與時間賽跑,力挽狂瀾;你坐上車,對面坐著的或許是帥鍋美女,或許是老闆,別看他們衣著光鮮,其實也坐掰掰車~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排成一條線的掰掰車依次等客,不插隊,也不互相排擠,透露出一種義氣,也展現了接地氣的市井江湖。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掰掰車或許是重慶除計程車之外的另一種神奇存在,打破了城市空間、時間和人群的次元壁。
對它的愛恨情仇,也許只有重慶人自己才知道了!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
來一場城市探索,你就會發現交通工具亦是城市中最迷人的組成部分,也絢爛了這座城市的煙火。
攝影丨短杵杵
擇一而上,感受它的脈搏,重慶最本真的模樣在你眼前徐徐展開,那才是山城熱騰騰的生活,這種感覺只有實際去嘗試過才會明白。
攝影丨新浪微博@三慢子
- 小互動 -
你對哪種交通工具情有獨鍾?
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