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打工人刷屏了,好像這個詞一夜間走紅網絡,隨著雙十一的到來,有個梗隨著雙11的熱度更是不斷上升,竟然爆火了,那就是你我皆為打工人!生為打工人我不得不去工作,儘管工作虐我千百遍,我待工作如初戀,幾乎每個年輕人都調侃自己為打工人,那麼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
打工人梗為什麼會爆火?
網友A說:「一群年輕人把工作稱作「打工」。沒有成就感、沒有安全感、還常常感覺疲憊不堪,所以打工人的話題突然就這麼火了。既不想去工作,又害怕失去工作,這是多少職場人的真實狀態。即便是被工作折磨千百遍,還是要待它為初戀。生而為打工人,我不得不行。」我覺得這位網友說的很對,確實是因為不想工作又不得不共同工作,所以大家才會感同身受。
人只有踏入職場,才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麼枯燥,每天都重複一樣的工作,然而可以支配的時間卻是那麼的少,真的是讓人有點壓抑的感覺,因為壓力太大,所以才會覺得自己是「打工人」,還有的人開玩笑,只要我不努力,老闆就別想有錢。你我皆為打工人,但過了雙11我就是「丁工人」了,因為雙11的時候我就要「剁手」了。
網友B說:「其實自稱「打工人」,不過是大家認清職場現實本質之後的戲謔之語罷了。現在IT工程師、新媒體運營、平面設計師等大多數職業,除了工資高點和變成了腦力工作,和以前父母、爺爺輩做的搬磚工人、掃地工人、車間工人本質都是一樣的,職業並無高低貴賤之分,大多數人不過都是在替別人打工的打工仔罷了。」
我覺得這位網友說的也很有道理,以前只不過是體力勞動,現在換成了腦力勞動,大家不過是一個「腦力農夫」罷了。總覺得一直在掙錢,可是也沒攢下來多少錢,一到雙11就沒錢了,我這個打工人就要變成「丁工人」了。
有人說:打工就打工吧,接受現實,就算打工也要做個合格的打工人,我們終其一生努力,不過活成了一個普通人。但普通人也沒什麼不好的,反正大家都是普通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