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豐:加強就業培訓 多舉措讓搬遷新市民就業增收

2019-08-06     貞豐新聞

「穩得住、能致富」是當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關鍵。貞豐縣堅持把就業作為「穩」的關鍵,結合實際,多舉措、多渠道著力解決搬遷群眾就業問題,讓新市民穩步過上新生活,走上小康路。

在西城安置點就業培訓中心,王鳳正在給70餘名搬遷群眾講課,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在這裡開展「繡娘」培訓了。現在她根據每個參訓學員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培訓,更進一步提高了培訓的質效,增加了學員的就業面。

「我們這幾天培訓的流程是從簡單的針法入手,上點年齡的學員我們都要根據他們的眼睛看不到我們都用那種簡單的針法培訓。從簡單入手,慢慢的把那個針法加深,一步一步的學,學到最後都是合格的。」「繡娘」培訓老師王鳳說。 剛來學習沒幾天的新市民劉勝雲,現在已經能完整地繡出一幅作品了,每天到這來學習刺繡,對她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我是第三天來參加培訓,因為來學刺繡,以前我也沒學過也沒有做個,也是第一次繡,我感覺到學這個還滿有意義的,學下來也是一門手藝。」新市民學員劉勝雲說。 今年以來,貞豐縣根據各安置點的實際情況,結合市場需求和搬遷群眾意願,針對性地開展就業培訓,並通過市場勞務合作,讓培訓合格的學員實現轉移就業和就近就業。

「在培訓之前,針對市場的需求,市場用工的需求,我們做了大量的調查、調研。在電工、電焊、廚師和刺繡的這一塊結合我們現在新市民的一些綜合情況,在開展電工、廚師、繡娘培訓的同時,培訓了之後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實際技能,培訓之後由我們給他們推薦省外省內和縣內這些企業崗位去上班,給他們增加就業收入。」農宇職業培訓學校負責人簡鵬說。

除了通過培訓促進搬遷群眾就業,龍場鎮心安處新市民社區還通過「公司+合作社+新市民」的模式,發展民間工藝手工業,帶動群眾增收。

「我們跟同行合作社是合作關係,我們兩邊各占百分之五十收益,他們把百分之五十裡面的百分之十當做心安社區的集體經濟壯大,百分之二十拿來做他們的同行合作社的備用金,百分之七十是他們發放給不能從事任何體力勞動的重度殘疾人這部分人群。他們現在在扶貧車間工作的68個人中午都在這點吃飯,早上都有車子去心安處接,下班五點半有車子送到他們住的地方去。」貞豐縣龍場鎮新市民文創園扶貧車間負責人王福順介紹說。

「現在這個政策好,政府叫我們殘疾人來這裡上班,包吃包接包送,1800塊一個月。」龍場鎮心安處新市民胡光祥感到很高興。 因為都是殘疾人或沒有學過竹藝的老百姓在這裡務工,可能會遇到更多難題,同行合作社負責人何仕武表示會用心去幫助大家。

「帶動這些殘疾人、搬遷戶啊、精準扶貧戶啊,大家來把這個合作社成立起來,這是個很好的機遇,我原來都是做竹藝加工,他們什麼地方不會,我都會給他們教會。」同行合作社負責人何仕武說。 貞豐縣圍繞「五個一批」,從就業招聘、培訓轉移就業、開發公益性崗位、引進扶貧車間等方面著力解決新市民就業問題,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穩步過上新生活,走上小康路。(王靜琪)

編輯:王勝

責編:袁敏

編審: 張洋忠

值班總編:張洋忠

貞豐縣融媒體中心出品

微博:直播貞豐

微信:貞豐新聞

網站:貞豐在線

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xiua2wBUcHTFCnfKbr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