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都渴望成長在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里,沒有一個孩子不願意得到更多的疼愛和鼓勵。
那些在小小年紀就看起來成熟和懂事的孩子,不過是因為沒有父母的保護和關愛,只能在生活的壓迫下拚命硬撐。
這樣的過早的長大,無不令人心疼。
一個男孩被問道:你想媽媽嗎、想爸爸嗎?
他兩次的回答都毫無表情的、冷冷地搖搖頭:不想。
這個男孩年紀沒有很大,大概在10歲左右。他背著雙手,眼神里沒有普通孩子的活潑與童真,卻是有一種少有的老成,像是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當男孩被問道:「現在的願望是什麼?」的時候,他的眼睛裡忽然放了光,他笑著說:養奶奶。
這時候,奶奶欣慰著看著他,目光久久不能從他的身上離開。
原來一直以來,都只有奶奶陪伴這個男孩的身邊。
孩子的父母在男孩一歲半的時候就分開了,並且各自離家出走,各奔東西,留下祖孫二人相依為命,辛苦地生活著。
這對狠心的父母自從離家以後,就從來沒有回來一趟看過。
也難怪孩子會脫口而出地說自己不想父母,其實是他從未感受過父母的愛與陪伴。
年邁的奶奶頭髮花白,在回憶種種不幸遭遇時,眼淚忍不住在眼眶裡打轉。
男孩雖然年紀小、沒有很大的力氣,但是早早就為奶奶分擔家裡的重擔,用瘦弱的小身板提水。
他用家裡的小水桶來來回回十幾趟來提水,只為把家裡的水缸裝滿。
男孩提水時走路踉踉蹌蹌的。他有時候用手來扶牆緩一緩。
有時候太累了,實在提不動,他就把裝滿水的桶放下,水濺了出來。他稍微喘喘氣後,又繼續提水。
可他從不喊累。
除此之外,他還會用掃帚掃家門前的落葉、把髒水倒掉。
在面對鏡頭時,男孩不知道雙手該放在哪裡,可能是有一些緊張和不安,可能是天氣太熱了,他的小手總在掀衣腳給自己扇一扇涼。
第一天接觸叔叔阿姨,男孩就答應和採訪阿姨做好朋友。被問想吃什麼時,他開心地回應:漢堡。
男孩和阿姨手牽著手來到了快餐店。男孩雖然自己在快餐店裡吃好吃的,但心裡依然惦記著在家中的奶奶,於是對阿姨說:我想拿一份漢堡給我奶奶。
之後,男孩被帶到了一家玩具店買禮物、到遊樂場玩遊戲,還拍了照片紀念,過了一個快樂的節假日。
最後,姑娘和小伙為奶奶和小男孩買了一些菜、油、米還有牛奶,每一件都整整齊齊地分類整理,擺放在冰箱裡。
奶奶看了非常感動,眼睛和鼻子都紅了:你們拿了那麼多東西,我心裡覺得可不得勁,因為我什麼也給不了你。
最後,男孩和阿姨分別的時候,天下著小雨。
阿姨囑咐男孩:要照顧好奶奶、要好好學習。男孩爽快地答應:知道了。
目送阿姨一步一步地離開,男孩終於忍不住,捨不得地張開雙臂,大聲喊了一句:媽媽!
他衝到阿姨的面前,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
對於小男孩而言,這一次的經歷無疑是難得的,更是珍貴又難忘的。
也許他不會記住裡面的所有對話和動作,但那一份仿佛親人一般的關愛,像母愛一般的那一抹溫柔,能夠在他的心裡久久流淌,成為他心中的一股暖流。
很多父母總會期望孩子能夠懂事,能夠成熟,但其實不用過早地面對現實,也不用從小就承擔家庭重負,可以無憂無慮地享受童年,保有童真,也是一種難得的寵愛、天賜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