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酒容易變渾濁是因為質量不行?看看專業人的解答,可別瞎說

2019-12-20     定製白酒

進入冬季之後,不少人都喜歡在吃飯的時候飲上一杯小酒,冬天比較寒冷,空氣都是涼的,而喝酒卻能溫暖人的身體,我們大家都知道,像東北這樣的地區,每年冬季溫度都非常的低,他們都喜歡喝酒來抵抗寒冷,我們喝酒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酒從喉嚨走到胃部的熱度,身體會慢慢的發熱,因此在冬季喝酒,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不過也正是因為在寒冷的冬季喝酒,你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正常的問題,比如白酒變得渾濁。有的白酒在冬季飲用,當你從瓶子裡倒出來的時候,可能會出現白色的渾濁和絮狀物,給人的感覺是髒髒的,記得以前小編還不懂酒的時候,看到酒裡面有絮狀物,第一個想法是杯子沒有刷乾淨,當時還覺得挺丟人的,畢竟是在招待客人,客人看到這種情形該怎麼想?

後來,才搞明白,這個絮狀物不是「髒物」,這是糧食酒的一種呈現,不影響健康,可以直接飲用。眾所周知,白酒中含有大量的風味成分,尤其是醬香型白酒,由於釀造工藝的紛繁複雜。形成的風味成分也多一些。而白酒在低溫下變得渾濁,也正是由於其中的高級不飽和酸以及酯類物質引起的,包括棕桐酸、油酸、亞油酸及其乙酯類物質。

這幾種高級脂肪酸乙酯均為不飽和脂肪酸乙酯,性質不穩定,它們只溶於乙醇,所以隨著溫度的降低,這些物質的溶解度也急劇降低,因此我們在冬季喝酒的時候,才會發現酒水變得渾濁,其實這都是因為低溫引起渾濁。如果將酒在低溫的環境下久置一段時間後,甚至還會凝聚產生白色的絮狀沉澱物。

這都是正常的現象,可能對於普通的酒民來說,看到這種現象也會跟小編一樣,覺得是假酒,通常情況下我們喝的白酒,都是清澈透明有光澤的,而看到渾濁的現象,難免一時接受不了。不過也不用擔心,白酒變渾濁也是因為溫度的原因,冬季氣溫低,只需要將酒放在常溫下,在10℃以上,放置一會絮狀物就會消失,酒液會變得清澈透明。

只要是好酒,我們就不用擔心,酒遇到低溫變得渾濁可以正常飲用,如果你覺得有絮狀物不好,可以在常溫下放一會,飲用時依舊清澈透明。不過要是劣質酒變渾濁,那就與溫度沒有關係了,將酒放在常溫下依舊渾濁,那可能與酒質有關,所以這也可以當作一個辨別白酒好壞的一個方法,所以希望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shHJ28BMH2_cNUgm7y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