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昌邑的老企業

2019-11-03   宜豐會長大叔

昌邑的工業從手工業起步,草辮廠、抽紗廠等成立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企業多以手工業為主,並且通過向農村放活,與農村勞動力合作加工,為農村經濟帶了來農業生產之外的收入。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榨油廠舊貌


遷址李家埠後生產的順達牌調和油


順達飼料公司車間舊貌

1952年1月,昌邑縣內第一個絲綢生產合作組織「利民絲綢生產合作社」在高隆勝村成立,有木織機12台;1965年,改稱昌邑縣手工業聯合社絲綢廠;1966年,改稱東風絲綢廠;1980年4月,改稱昌邑縣柳疃絲織二廠;1984年3月,改稱昌邑縣絲織二廠;2001年改制,更名昌邑市華信絲綢有限責任公司。

絲織二廠舊貌



絲織二廠提花織綢機(拍攝於1991年)



原絲織廠車間舊貌


絲織二廠老廠房

1952年9月,新昌鞋組(昌邑鞋廠前身)在東逄村集股組成;1953年3月,改稱興華鞋業社;1958年8月,改稱城關製鞋廠;1959年4月,與城關皮革廠合併為昌邑縣製鞋廠;1963年3月,改稱鞋業皮革社;1975年12月,恢復昌邑縣製鞋廠名稱。


鞋廠車間舊貌(拍攝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鞋廠職工春節演出合影(1959年春節)

1953年10月,建築工會分出工合木業組(昌邑木器廠前身),成為昌邑木材加工業中的第一個手工業合作組織;1960年3月,改稱昌邑縣木器廠;1999年,更名昌邑市雙星木業機械有限公司。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木器廠產品展室

1954年4月,昌邑縣供銷合作社籌資興辦草帽辮加工廠(縣草製品廠前身)。昌邑縣草製品廠成立初期位於城裡街東段路北(今公園道一號小區對面),後遷址利民街中段路南(今昌城賓館對面恆鼎新都會北區位置),七十年代初遷址青年路縣人民醫院南鄰。1995年更名昌邑市海天被服有限公司;1996年與昌邑市紡織印染總廠(原縣紡織廠)合併。



草製品廠青年路(今北海路)舊址



八十年代的草製品廠樣品室



1985年春節,草製品廠文藝演出留念

昌邑縣服裝廠前身為工聯服裝社。1954年7月,昌邑城內「雙利」、「雙盛」、「國民」、「麗華」等成衣局(店)集股成立工聯服裝生產合作社;1958年8月,改稱城關服裝廠;1959年4月,改稱昌邑縣被服加工廠;1963年3月,改稱被服社;1975年12月,改稱昌邑縣服裝廠。



服裝廠車間(拍攝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位於城裡街的服裝廠大樓外景

1954年12月,縣政府成立工業科,通管全縣手工業生產;1971年2月,改稱工業局;1984年3月,改稱工業公司。



縣工業公司大樓舊址(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昌邑縣抽紗廠創建於1955年7月,由「裕民」、「新民」、「針藝」等十家個體廠商集股興辦「新明網扣供銷生產合作社」;1959年5月,改稱網扣繡花廠;1969年1月,與草辮廠合併,改稱工藝品廠;1971年8月,草辮廠剝離,改稱毛巾廠;1976年5月,與毛巾廠剝離,改稱昌邑縣抽紗廠。該廠百代麗產品從1964年起打入國際市場,開始為國家創匯。


位於利民街的抽紗廠辦公樓舊貌



抽紗廠繡花女工



抽紗廠車間舊貌


抽紗廠廠區舊貌(拍攝於上世紀九十年代)

1956年1月,昌邑縣供銷合作社合營絲綢經營店成立;1963年,改稱昌邑縣絲綢加工廠;1966年,改稱紅衛絲織廠;1980年4月,改稱昌邑縣柳疃絲織一廠;1984年3月,改稱昌邑縣絲織一廠;2000年8月改制,更名為昌邑市華裕絲綢有限責任公司。



紅衛絲織廠舊貌



絲織一廠舊貌

原絲織廠車間舊貌



絲織一廠舊貌

昌邑縣釀酒廠始建於1958年5月,定址解放路南段路西(新興街老車站北鄰)。1985年6月,遷址城區西郊(今利民街776號舊址)。2001年7月改制,更名山東昌邑乾隆杯酒業有限責任公司;2011年,遷址新昌路北首路東現址。


八十年代遷址後的昌邑縣釀酒廠大門



二十一世紀初的乾隆杯酒業西廠區大門



西酒廠舊址釀酒車間舊貌



昌邑之窗收藏的昌邑產系列酒水


老酒廠商標的記憶

昌邑縣造紙廠始建於1958年6月;1961年,與始建於1958年5月的縣印刷廠及稻草製品廠合併;1962年8月,改稱印刷廠;1966年7月,印刷車間分離併入文具社,成立新印刷廠,本廠恢復昌邑縣造紙廠名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麥收少有用聯合收割機收割,不僅僅是難找這種機械,還因為沒有人家捨得把麥秸扔到田裡。好的麥秸會用來編織鋪團、稿秸等日用品,還要備出部分麥秸來準備返修屋頂;就是剪下來的麥穗打下麥粒後,那些剩下的碎麥草,也捨不得拿來燒火做飯,多數會送到縣上的造紙廠去換點零花錢。

記得我上五六年級時,很想買一個望遠鏡,於是母親鬆口允許我把麥草賣了去換望遠鏡的錢,我借了鄰居的第排子車(兩輪的人力托盤鐵車),邀夥伴和我一起把一車麥草拉到縣紙廠。我們兩個拉著滿滿一車麥草步行十里路趕到縣紙廠,排了好長的隊才送下麥草,等拖著空車出了廠子已是中午。我不知夥伴當時怎樣,反正我是餓得眼冒金星了,路過工人文化宮旁邊的老電影院時,看到路旁有賣包子的商販,肚子頓時咕嚕嚕得叫起來!但害怕買了包子剩下的錢不夠買望遠鏡了,愣是沒捨得買幾個包子答謝夥伴,就買了兩個煮玉米棒子啃了。我的夥伴後來成了建築隊的包工頭,我們經常相約吃飯,包子自然是作為酒後麵食盡情地吃了,但現在想起來,還是覺得愧對了他。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昌邑縣印刷廠

1958年,在老縣城城隍廟內(今利民街中段路北、利民商貿城北對、昌城賓館東對)興建麵粉廠。初始以柴油機動力磨面,1968年改為電動機。1985年,搬遷到利民街東段路南(今文景名居小區一帶);2006年,搬遷濰河東岸新址。



交公糧(邢宗成拍攝於利民街舊址麵粉廠門外)



利民街路南舊址麵粉加工車間

1958年8月,昌邑縣水泥廠在城西建立,1962年停辦;1970年11月,昌邑縣水泥廠在岞山重建;1979年3月,水泥廠轉由電網供電。

昌邑縣水泥廠產品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被評為山東省建材系統優良產品,暢銷青島、煙台、安徽、江浙、上海、廣東等地區。



岞山水泥廠舊貌

1961年1月,昌邑縣副食品加工廠成立;1985年,更名昌邑縣食品廠,廠址在新興街老車站斜對面。

昌邑縣食品廠舊貌

當年食品廠的產品包裝

1970年1月,濟南軍區後勤部在昌邑興建的五七造紙廠(昌邑縣造紙科研廠前身)正式投產。



昌邑造紙科研廠車間舊貌


造紙科研廠宿舍樓及家屬樓舊貌

1970年2月,昌邑縣造紙廠印刷車間與縣文具廠合併,成立昌邑縣印刷廠。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昌邑縣印刷廠印製過多種地方掛曆、年畫等文化產品。

昌邑縣印刷廠辦公大樓舊貌

1971年7月,昌邑縣化肥廠動工興建。1973年1月,化肥廠3000噸型合成氨系統建成投產。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企業放開經營初始,公有制企業開始實行浮動工資,化肥廠成了昌邑薪水榜的領跑者。於是,好多事業單位的職工紛紛投著各種關係調進化肥廠去當工人。時代的變化總是讓人想像不到,幾年後化肥廠就轉入了困境,轉眼間變成了公有制企業衰退的領頭羊,以至於不得不被紡機廠兼并。自此,「昌邑縣化肥廠」在昌邑人的字典里變成了歷史名詞。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化肥廠貨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化肥廠貨台



當年化肥廠的流通券

1972年12月,岞山公社磷肥廠成立;1976年1月,劃歸縣管,改稱昌邑縣磷肥廠。



昌邑縣磷肥廠硫酸車間舊貌



昌邑縣磷肥廠舊貌

昌邑縣毛巾廠1976年5月從抽紗廠分出,經過多次技術革新,成為知名毛巾織造企業。在集體經濟時代,企業的新技術和新工藝不但不會保密,而且會刻意去宣傳,熱情迎接兄弟單位來學習交流。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剛剛成立的高密毛巾廠派來工人,吃住在廠里,虔誠學習毛巾織造技術,後來數年,又有數位技術骨幹加盟高密毛巾廠,在我們的大力支持下起步騰飛。於是,我們協助高密培育了一家上市企業——孚日家紡。



昌邑縣毛巾廠整裝車間舊貌



昌邑縣毛巾廠整裝車間舊貌



昌邑縣毛巾廠生產車間舊貌


毛巾廠利民街廠區舊貌

1976年6月,昌邑縣無線電廠從鞋廠分離出來,電子大樓建成使用。



無線電廠電子大樓舊貌



紡機廠舊貌

1976年,昌邑縣織布廠成立,全民企業,以社會加工為主;1979年10月,廠址由解放路南首遷址利民街153號,更名為昌邑縣紡織廠;1992年6月,新上染色生產線,企業更名為昌邑縣紡織印染總廠,1996年,與昌邑市海天被服有限公司(原昌邑縣草製品廠)合作並。



紡織廠車間(拍攝於1992年)



廠區一角

廠區一角


廠區大門口

昌邑縣地毯廠前身為圍子地毯加工廠,始建於1976年,1980年1月歸縣工業公司管理。



地毯廠車間舊貌



地毯廠工人在修地毯

昌邑縣麻紡織廠1977年動工,1978年招收第一批職工到福建漳州南平麻紡織廠學習,1979年正式投產。因院牆塗硃紅色並蓋有青瓦牆帽,曾入圍昌邑坊間N大怪——「紅牆裡面織麻袋」。1988年該企業晉升國家二級企業;2001年改制,更名昌邑市海美塑品有限責任公司,後遷址柳疃鎮昌隆路7號。



麻紡廠舊貌



麻紡廠車間舊貌



原廠區一角



麻紡廠青年路舊址全貌



麻紡廠青年路舊址大門舊貌

1978年,昌邑縣紡織機械廠成立;1986 年 5 月,設立昌邑縣無紡布廠;1986 年 8 月,設立昌邑縣鋼窗廠;1995 年 1 月,設立昌邑市鎳網廠;1995年,昌邑市紡織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更名為山東同大集團有限公司;2012年,山東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創業板成功上市。



紡機廠舊貌(圖中為加工一車間和安裝車間)



紡機廠獲國家發明專利產品:螺旋噴射燒毛機



同大海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1980年3月,昌邑縣肉類聯合加工廠從昌邑縣食品公司中分設出來,成為一處縣公司級商辦國營加工廠。工廠地址位於老城區西南郊,煙濰公路(今新興街)以北50米路西。

肉聯廠輝煌時期的牛氣一點不亞於化肥廠,在物質極度匱乏的計劃經濟時代,幾乎任何消費都要憑票交易,走關係弄票成了人們社交的重要環節,在那時,農家喂一頭豬去送豬要憑「收豬票」,買豬肉要憑「豬肉票」,作為一家購銷兩頭憑票的企業,在當時可謂牛氣十足,風光無限。而到了年底,誰家弄到一套豬下貨票,去肉聯廠門市部領購一套豬下貨,那提著回村子的感覺,走路姿勢都變了!趕在年除夕前用松香鍋收拾乾淨豬頭,定出肉凍來,好吧,從初一到十五,你家待客頓頓有硬菜了……



肉聯廠舊址大門



肉聯廠舊址大門



肉聯廠廠區舊貌

昌邑縣華僑繡服廠興建於1981年7月。昌邑縣歸僑、僑眷和海外華僑獲悉家鄉將籌建華僑繡服廠以後,紛紛捐款、捐獻縫紉設備及車輛,積極支援該企業的建設。


華僑繡服廠舊貌



華僑繡服廠繡花設備(拍攝於1992年)



華僑繡服廠車間舊貌

1984年10月,昌邑縣釀造廠從縣副食品加工廠中分設出來,成為一個縣公司級國營單位,隸屬昌邑縣商業局。


釀造廠醬油車間舊貌



釀造廠醬菜廠車間舊貌

昌邑縣玩具廠,前身為昌邑縣針織服裝廠,1992年更名昌邑縣工藝玩具廠;1999年12月改制,更名為昌邑市瑞發玩具製造有限公司。



昌邑縣玩具廠車間舊貌



化纖印染廠廠區舊址



雙胎棉花加工廠舊貌

雙台棉花加工廠舊貌



新營麵粉廠舊貌



第三棉花加工廠舊貌



第三棉花加工廠貨場



張家車道染織廠舊貌



三得利服裝廠舊貌



三得利染織廠舊貌



龍池染織廠舊貌



下營船廠



北孟陶土礦場舊址


廒里鹽化



昌邑縣華僑種畜場舊址

來源:: 李發寧 昌邑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