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放棄中國國籍,也要為美國製造飛彈的清華才子,如今現狀如何

2022-02-08     耀眼生活

原標題:寧可放棄中國國籍,也要為美國製造飛彈的清華才子,如今現狀如何

一直以來,對一個人最好的評價就是「德才兼備」,相比較而言,德比才更加重要。

有德無才的人,雖然一輩子碌碌無為,但是生活平順,四鄰和睦;有才無德的人,就算才華蓋世,也只能是為禍一方。德,就像是金字塔的底座,才,是金字塔的丁暖。也許「才」是決定金字塔有多高,但是只有「德」,才能決定金字塔是否牢固。

曾經的清華天才,後來成為美國波音公司首席科學家,林樺的學術成就毋庸置疑,但是他為了所謂「前途」放棄中國國籍,甚至為美國製造飛彈,如今纏綿病榻,想要落葉歸根,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林樺其人

上世紀,在中國仍然積貧積弱時,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公費留學的學生,期盼著他們能學成歸來,為祖國做出貢獻。那時的中國,深深地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的真理,也明白了「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的道理。如此一來,這些送出國的留學生就成了祖國的希望。

鄧稼先,梁思禮,錢學森等等老一輩的科學家們突破重重封鎖,毅然回國投身科研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也有一些留學生,不願意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他們中有的人看上了國外優厚的待遇薪水,有的人看上了高端的實驗條件,有的人看中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林樺,就是一名留在美國,並且加入美國國籍的科學家,不過,和其他留學生不一樣的是,林樺的研究方向很特別,就是大殺器——洲際飛彈。

在出國留學之前,林樺在清華園裡就小有才名,是一個前途無量的聰明學生,也因此被選派公費留學。到了美國,他更加刻苦努力地鑽研,還沒畢業就收到了美國波音公司的offer。隨後,他留在了美國,帶領團隊為美國研究出了第一枚分導式多彈頭的洲際飛彈,大大地豐富了美國「民兵」飛彈體系,提高了美國對於全世界的威懾力,當然,這個全世界也包括中國,也就是生養他的祖國。

在美國,因為研究成果豐碩,林樺獲得了他想要的一切,財富,名望,擔任了美國國防部的軍事顧問,甚至受到總統接見。

人生有得必有失,林樺登上了所謂的「人生巔峰」,但是卻失去了更可貴的東西,那就是國人的尊敬和落葉歸根的機會。如今,韶華不再的林樺想要回歸故國,但是,再也回不來了。

曾經,作為同學的梁思禮這樣評價林樺:「他為美國搞民兵飛彈,我回來搞東風飛彈,他的年薪超過叄拾萬美元,我還沒有他的百分之一,他住獨棟大別墅,我住單元房,但我的看法是,他研究的飛彈是瞄準祖國的,我研究的飛彈是保衛祖國的。」

「世界的真理」——洲際飛彈

還記得建國70周年閱兵上,中國東風系列飛彈作為國之重器,壓軸亮相。目前,中國東風系列飛彈是全球唯一覆蓋全類型的彈道飛彈,被網友們善意地戲稱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東風系列飛彈亮相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是其給世界帶來的震撼力確實無比巨大的。美國有「民兵」,俄羅斯有「白楊」,中國有「東風」,這三個系列洲際飛彈並稱為「世界三大真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走的一直是和平共贏的大國崛起之路,但是,來自外界的那些虎視眈眈的目光從來沒有消失過。我們幾十年的和平安寧的外部環境,也不是憑空得來的,靠的就是軍事上的硬實力!

無論人類文明發展到了哪一步,至少到現在,世界上仍然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落後就要挨打」依然是暢行世界的真理。我們不惹事,不代表事情不來惹我們,而避免「被惹事」的關鍵,就在於實力。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林樺的行為尤其讓人難以接受,他畢生心血研製的成果,就是架在母親脖子上的一把刀呀!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

曾經,在研究原子彈期間,鄧稼先帶領團隊又一次攻堅失敗,為了更好地發現原因,解決問題,鄧稼先進入輻射區,撿回了關鍵部件,但是身體也遭受了很大的傷害。

從那以後,輻射帶來的後遺症困擾了鄧稼先一輩子,年老的時候,楊振寧來到鄧稼先的病床前,看著老同學,忍不住問:「你幫中國研究原子彈氫彈,這麼拚命,國家給你多少錢?」鄧稼先笑了笑,說:「原子彈十塊錢,氫彈十塊錢。」這就是老一輩科研工作者的風骨,也是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拳拳愛國之心。

在攀登科學高峰的路途中,每一次科學技術的突破都是全人類的禮物,科學沒有國界,惠及的是全體人類,但是,科學家應該有自己的立場和祖國。我們愛國,不應該是因為國家好,而是因為國家缺什麼,國家還需要什麼,而我們能做什麼。

近幾年,美國舉全國之力打壓華為公司,本質上就是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打壓。當看到扣在孟晚舟腳腕上的電子腳銬時,還會有人覺得科學的國界不重要嗎?科學技術始終是中性的工具,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是這個工具握在自己的手中還是別人的手中,結果就大不相同了。正是因為中國在晶片製造領域的短板,才會受制於人,苦苦尋求破局。

小結:

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如果沒有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放棄國外的高薪和平台,回歸祖國,從一窮二白乾起,一點一點地積累,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然後再一次奮起,中國科技不會達到如今的成就。家國情懷,民族大義,熱愛祖國,這些詞看起來龐大且抽象,但是,它們其實非常具體,具體到融入每一個人的生活中,左右著人生的抉擇。

林樺選擇了背棄,甚至槍口朝內,縱然收穫了名望財富和榮耀,但是終究會迷失來時的路,失去落葉歸根的夙願。鄧稼先,梁思禮,錢學森等選擇了堅守,選擇了篳路藍縷的艱辛之路,但是一顆中華兒女的赤子之心從未蒙塵,他們的名字也必將鐫刻在民族的豐碑上,不朽不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b6d0f3a37337ccc6075e2cd7e889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