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的武器是什麼?大家腦子想到的大約就是「刀槍劍戟」這四種戰場上常見的武器,再有涉獵的深一點也許還會想到「斧鉞鉤叉」這幾種很少出現的武器。但是大家還記得《三國演義》中出現過的那一把「諸葛連弩」嗎?
也許許多人會將諸葛連弩當做是小說中杜撰的武器,但是在正史《三國志》之中可是正兒八經的對這款武器進行過介紹。《三國志·諸葛亮傳》之中先是有介紹:
「亮善於巧思,木牛流馬、損益連弩,皆出其意」。
也就是說至少在史書的作者看來,這些東西的在當時是確實存在的。木牛流馬暫且先不說,連弩一事卻很有可能是真的。但關於連弩的說法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有記載:
「損益連弩,以鐵為矢,矢長八寸有餘,一弩十矢俱發」
「矢」也就是箭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連弩一箭八寸有餘。且可以十弩一起發出去,換句話說,這連弩在古代是擔當者衝鋒鎗的作用,只可惜後來失傳了。以至於大量的後世人見到這樣的記載,不少的人都想去復刻這樣的武器。
但實際上仔細想想,一種以木材為主要原料,以機械張力帶動鐵箭發射的弩弓,即使能夠實現連發的作用。其威力想必應該也沒有多大,花費大心力研究製造這樣的武器,未免也不太划算。這真的是那個「智多近妖」的諸葛亮會幹出來的事情嗎?
但是在上個世紀的90年代,考古學家們在湖北的一場某建築工地上挖掘出了40把所謂的「諸葛連弩」,也就是古代版的機槍。經過碳十四檢測,測定其距今已經有了1700多年的歷史了。這與三國時期恰好對應,難道這就是諸葛亮所發明的諸葛連弩嗎?
專家們對其進行了細緻的勘探,卻發現這與史書記載的有些誤差。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體積大,重量大,主要是用來防守城池所用的。但這裡發現的這些「機關槍」未免也過於輕巧靈便了些,且單發數量還達到了50支,比諸葛亮的要好多了。
經過仔細的探究之後發現,這並不是諸葛亮的連弩,而是由一名叫做馬均的人改造而成。但這倒是將諸葛亮發明諸葛連弩此事的可信度,又加深了一層,也許真是諸葛亮發明的連弩呢?
馬均是諸葛亮去世後出現的著名科學家,平生所愛乾的事情便是鼓搗各種東西,再次發明已經失傳的發明。比如說他就曾改進前人所發明的織綾機,百戲木偶等等。見到諸葛亮的連弩之後也是心中見獵心喜,用多年的努力還原了諸葛連弩並加以改進。
但可惜的是由於這種連弩的生產過程實在是過於複雜,所用的箭矢等也必須特質。以當時的生產力來說批量生產並不現實,改良版的這種諸葛連弩最終還是失傳了。這一次出土的,則正是這種漢朝時改良過的諸葛連弩。
且自其之中專家們也發現了,這連弩的射程雖說不遠。但也並不是那種無用的武器,因著他雖說叫「連弩」,但實際上發射機制為「連發」。一排十箭齊出,這殺傷力在冷兵器戰場上,也足夠吊打敵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