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本無意皇位,為何卻拼盡全力保老八胤禩奪嫡?

2022-10-16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雍正王朝:老九胤禟本無意皇位,為何卻拼盡全力保老八胤禩奪嫡?

有人問我,看你寫了那麼多期《雍正王朝》,但有一個疑問,卻遲遲沒有見你聊過。那就是老九胤禟,本出身高貴,母妃又受寵,為什麼自己不去奪位,卻要全力助老八奪嫡呢?

確實,從史料上看,老八胤禩的出身最卑微,用康熙帝自己的話講系「辛者庫賤婦所出」。而老九胤禟就不同了,他的生母是康熙帝的寵妃宜妃,也就是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的宜主子,身份高貴。

而且不管是劇中,還是真實歷史,老九胤禟都是有勇有謀還有錢,為什麼自己不去爭奪皇位,卻全力助老八胤禩奪嫡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雍正王朝:為什麼出身高貴的老九胤禟無意皇位,卻力保八哥奪位?

一、

其實九子奪嫡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康熙帝老爺子啊,實在是在位時間太長了!

因為在位時間太長,導致太子遲遲當不上皇帝,日久生怨,從而做出一些看似不理智,又比較瘋狂的行為,從而引起了康熙帝的猜忌,最終導致了太子胤礽的被廢。

事實上,在太子胤礽被廢之前,康熙帝的那些皇子們,雖然也有野心,但對於皇位,還是不敢有什麼想法的。直到後來康熙帝忌憚太子勢力強大,從而給其他皇子們具體職務,甚至封王后,那些皇子們才開始有了對皇位的一絲絲幻想。

再到後來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其他皇子們才看到了奪嫡的希望,從而一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後去爭奪皇位,史稱「九子奪嫡」。

當然,九子奪嫡,並非指九個皇子都想要那張寶座,這其中有兩個團隊是抱團作戰。一個是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抱團,另一個則是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還有老十四胤禵抱團。

當然,這些皇子們都不是善茬,隨便拎一個出來,估計都能吊打清朝末期的那幾位皇帝。但這九位皇子的下場,卻不怎麼好,甚至可以用悲慘來形容。奪嫡失敗的皇子下場,自然不會很好,即使是最終成功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其結局也是操勞過度,暴斃身亡。

那麼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老九胤禟有勇有謀還有錢,為什麼一定要抱八哥大腿呢?

二、

老九胤禟的實力,在劇中還是有很多地方予以展現的,從後宮到地方,無所不在!

在《雍正王朝》的開篇其實就表明了,此時的眾位皇子們,基本都有自己的職務和掌管的一塊事務。但由於康熙帝年老失察,導致很多問題並未展露出來,這才引發了開局的黃河決堤,生靈塗炭。

人家導演拍得這部劇相當有內涵,開局那個慢慢拉伸的鏡頭,一頂皇冠,就勾勒出了一幅江山社稷圖。可惜這個江山社稷圖出問題了,康熙帝正在召集大家議事,顯然各位皇子們都擔負要職,不然也不會出現在朝堂之上。

康熙帝遇到問題,首先要問的自然是太子胤礽,也就是儲君,畢竟康熙帝放權給太子監國多時。可惜,此時的太子胤礽並沒有及時出現在朝堂之上,而是忙著跟老爹的妃子鄭春華鬼混呢。

等到鄭春華幾次呼喚「太子爺」,將他從美好的體驗中喚醒後,終於收拾了一下衣服來到了大堂之上,康熙帝一轉頭就是一句:

「太子你說怎麼辦?」

太子壓根就沒在意過這場災難,也沒有詳細的應對之法,只能潛意識地回答:

「兒臣認為,應該馬上救災,修河堤。」

等到康熙帝再問怎麼救災,怎麼修河堤時,他就傻眼了,只能跪在地上高呼:

「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

所以,這樣無德又無能的太子,老九胤禟怎麼可能會向他靠攏,投奔他呢?

三、

太子無能,就給了老八胤禩表現的機會,他馬上站出來回答道:

「兒臣以為,當務之急,無非是錢財兩項……」

一方面命令鄰近省份迅速調集糧食去賑災,另一方面命令戶部撥錢,抓緊時間去修河堤。結果話音剛落,老四胤禛就跑進來了,直接表明自己剛去了戶部,已經無錢可撥了。

是啊,為什麼戶部沒錢可撥了呢?

也很簡單,要麼是稅收收不上來,要麼就是開銷太大,而在《雍正王朝》中,戶部沒錢的主要原因其實是被官員都借出去了,卻無人歸還。

而戶部是老八胤禩在管,這也是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一聽老四胤禛去查戶部了,老十當場就忍不住發言:

「皇阿瑪,戶部是八阿哥奉旨在管!」

言外之意就是,老四胤禛沒有權力去調查戶部,這本就是八哥該管的。

為什麼老十胤誐先跳出來反對老四胤禛去查戶部的帳呢?

很簡單啊,因為戶部的銀子,老十胤誐沒少從八哥手裡借出來,但卻還不上。

老十胤誐的出身比老九胤禟還高貴,啊不,是除太子胤誐外出身最高貴的了。他的生母是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溫僖貴妃鈕祜祿氏,他的外公是康熙帝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

太子胤礽對其他兄弟都冷冰冰的,不然的話,在歷史上他也不會因為對兄弟冷漠而被康熙帝訓斥。老十胤誐自然也不會向他靠攏,老四胤禛號稱冷麵王,又沒錢,沒啥好處,老十也不會投靠。

四、

單純從《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來看,老九、老十倚靠老八胤禩,一方面是老八會籠絡人心,他們都信服,另一方面就是因為有利可圖了。

剛才也提到了,戶部沒錢就兩個原因,要麼是收不上稅,要麼是開銷太大。老十胤誐從戶部借錢,就屬於開銷太大的因素,而收不上稅的這條因素,就出在老九胤禟身上。

為啥?

因為江南賦稅重地,比如鹽稅,就掌控在老九胤禟手中。他的門人,也就是江南鹽道任伯安,就控制著江南的鹽稅,他手上還有一本《百官行述》,控制百官為自己服務,也是為老九胤禟服務。

而老四胤禛提出的救災方案就是到江南籌集銀兩,買糧食運往災區,同時修河堤,但這會觸及到老九胤禟的利益。這也是他不可能向老四胤禛靠攏的主要原因,因為跟著他沒好事,沾不到多少便宜。

後來任伯安本打算送給老九胤禟的一百萬兩分紅銀子,就是被老四胤禛給半路劫了書信,逼著他們捐了款。

大夏天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在前線汗流浹背的賑災,大後方的老八胤禩府上,眾人卻在吃著冰鎮西瓜,商量著怎麼給他們使絆子。

老十胤誐最直接,說老四胤禛就是盯上了九哥的錢袋子,得趕快寫信給任伯安,讓他不要出錢。但老九胤禟考慮得更深一點,自己丟點錢倒是小事,就怕老四胤禛他們干成了事,會在皇帝面前得寵。

五、

但老九、老十這倆人註定成不了事,沒有老八胤禩坐鎮,他倆還真不行:

「這上百萬的災民過冬怎麼辦?」

老九胤禟有錢這事,不僅僅體現在這裡,後來老四胤禛把老十胤誐也得罪了,非要逼著他交上欠戶部的錢。老九還給老十齣餿主意,讓他去前門大街賣家當,被老八得知後,趕緊將老十喊了回來。

怪老九魯莽,提到這樣做,老十會被關進宗人府的,同時又責備老九一句:

「早把錢借給老十,不就沒這些事了嗎?」

這也恰恰證明,老八是非常清楚老九的財力的,畢竟這麼多年,江南的鹽稅他沒少剋扣。

後來任季安就向劉八女抱怨過:

「從京城裡來了一個四貝勒,還一個十三貝子,變著法的從我大哥手裡,還有那些鹽大爺手裡弄走了兩百萬兩銀子,其中一百萬是孝敬九爺的!」

一百萬本該孝敬老九胤禟的錢,就這樣被老四胤禛弄走了,老九怎麼可能沒有反應呢?

一方面他聯合老八胤禩組織朝臣對老四胤禛提起彈劾,另一方面,他又讓自己的母妃宜妃,去找康熙帝訴苦。

還記得劇中有一段李德全追小狗的劇情嗎?

「哎喲,打不得,打不得。這可是郭妃主子的寶貝。一眼沒瞧好就跑院子裡來了!」

而翻遍歷史書,都沒有找到康熙帝封過郭妃,唯一一個接近的就是老九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絡羅氏。

六、

為啥分析出宜妃是去找康熙帝告狀了呢,是因為李德全後來見到前來議事的張廷玉,說了一句:

「哎喲,張大人,您這麼早就來了。皇上剛召見完大不列顛國和朝鮮國使臣,這會正更衣呢。」

皇上剛召見過使臣,證明不是剛起床,自然不存在宜妃侍寢沒走的情況。那此時李德全跑出來追宜妃的小狗,恰恰表明,此時的宜妃就在康熙帝身邊。

她大白天地跑來找皇帝,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過來告老四胤禛的狀!

所以,後來康熙帝召見上書房幾位大臣時,也就聽說過那句民謠了: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爺叫回話!天不驚,地不驚,就怕四爺調回京!」

還有後來老十四胤禵頂撞康熙帝,氣得康熙帝舉劍要砍他,最後氣暈倒地,等到再醒來時,床上只有一個妃子在照顧他。

這個妃子就是宜妃的真容,因為舉薦新太子的事,老九胤禟又惹禍了。她一方面過來探望皇帝,另一方面也是在求情,果然後來康熙帝就沒再追究他們的責任:

「這次推舉太子,除佟國維外,一律不予追究!」

甚至後來康熙帝去世,靈堂之上哭靈時,這個宜妃也是跪在雍正帝生母德妃之前的。後來經過他人提醒,才意識到自己失禮了,一邊向德妃道歉,一邊退到後面去了。

這恰恰說明,康熙帝沒有皇后以後,一直是讓宜妃管理後宮的。

七、

按照史書記載,老九胤禟善於交際,為人直爽,有錢有勢,自己生母又得勢,為什麼不自己爭奪皇位,卻要輔佐出身不如自己的老八胤禩呢?

所謂成王敗寇,老九胤禟的實力並不比老十三胤祥差,反而更強。這種強並不僅僅體現在善於籠絡人心,有錢有勢有能力上面,更是體現在「俠義」二字上。

人們只知道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豈不知老九胤禟也是俠義之人,若是老八胤禩登上了皇位,這個「俠王」稱號就會落到老九胤禟頭上。

但是,爭奪皇位這種事,不是群臣,也不是皇子們說得算,而是康熙帝說得算。老九胤禟雖然十分優秀,但是在康熙帝的眼中,他卻不是皇位的適合人選,甚至連個貝勒都封不上。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第一次分封皇子,老八胤禩就跟老四、老五、老七一同受封為貝勒,為當時年齡最小者。

而老九胤禟,直到康熙四十八年,才被封了一個貝子,比貝勒還小一級呢。在《雍正王朝》劇中,也是如此啊,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老八胤禩就被封了郡王,隨後的熱河八大山莊被圍事件中,他又被封了親王。

老九胤禟自知自己在皇阿瑪面前,沒有什麼勝算,自然也就無心皇位,只想保住自己的這點家財。而環顧四周,值得自己擁護的,只有老八胤禩,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關係從小就好,更因為老八胤禩的執政主張,符合自己的利益。

八、

那麼老八胤禩的什麼主張,符合老九胤禟的利益呢?

其實就是《雍正王朝》這部劇中,康熙帝臨終前對老四胤禛,評價老八胤禩的那樣:

「朕是以寬仁治仁,他是以寬仁收買人心。」

其實他的這套主張,跟康熙帝類似,康熙晚年也是荒廢朝政,加上土地兼并,普通老百姓生活十分艱難,而那些官僚士大夫們卻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老四胤禛的主張,就是劇中他登基後乾的那些事,比如「攤丁入畝」,比如「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但這樣一來,必然會得罪權貴階級,這也是他執政比較難的原因所在。

而老八胤禩,是維護官僚士紳階級的,他之所以能在眾位皇子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把握住了這群人的性格特點,做出了一旦奪得皇位後,將會維護他們利益的舉動。因為他的執政根基就是這群人,離開了這群人,他的皇位也坐不穩。所以,一旦老八胤禩登基,老九胤禟就是那個副皇帝,地位穩固。

但是由於老八胤禩用力過猛,導致朝堂之上的大臣們,十有八九都擁護他,讓康熙帝深感恐懼。才有了舉薦新太子一事上的食言,萬不得已之下又將廢太子扶上儲君位,以表達自己對老八胤禩的不滿。

當然,對於老九胤禟來講,就算是雍正帝登上了皇位,只要八哥不倒,自己就沒事。

可惜他低估了雍正帝的狠,也由於老九胤禟在八爺黨中位置最重,被賜了個「塞思黑」稱號,年僅四十三歲就被折磨死了。

當然雍正帝那條路線,到乾隆皇帝上位後,基本都否定了,還給自己的那些叔叔們挨個平反……

而造成他悲慘結局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他能力太強,太會拉攏人心,這種技能展現地越出色,就越讓對手嫉恨,最終慘死在雍正帝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f272d78da11245d8ecd865700182fa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