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句名言相信大家並不陌生,在各種勵志的視頻中總會出現它的身影,而說出這句話的作者,正是我們熟知的魯迅先生。
這個以紙筆為武器,寫出的文章為子彈的男人,用他極其犀利的話語,和一針見血的評價狠狠的擊穿了敵人的心裡防線,為中國文壇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如果是說起他的家庭,卻並沒有那麼稱心如意了,一家三兄弟本該相互扶持,共同進步,卻因為家庭的矛盾而分道揚鑣。
最後更是發生了魯迅的侄兒周豐三開槍自殺的事件,一個年紀輕輕的男孩就這樣葬送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飲彈自殺了呢?
又是什麼原因讓大文豪魯迅先生與自己的弟弟周作人大打出手?其中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兒時經歷,缺少陪伴。
1922年年幼的周豐三出生在了周家大院,但雖然他生活在這書香門第,卻過的並不快樂,甚至還不如普通人家的孩子,因為在他出生後不久,親生父親周建人便離開了家,拋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孤單的妻子,只身前往了上海。
而周建人一生其實有著兩段婚姻,第一任妻子羽太芳子是在二哥嫂子的撮合下,才喜結良緣,但誰曾想原本應該是幸福無比的一家人卻在婚後鬧的不歡而散。
因為周建人一直找不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導致生活過的十分拮据,特別是在結婚後有了孩子更加需要經濟上的支持,但面對這樣不求上進的周建人,羽太芳子十分失望,她不希望自己日後的生活還需要依靠二哥二嫂接濟,於是頻頻與周建人爭吵。
而他們的感情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爭吵中,產生了裂縫。最終導致周建人因為忍受不了這樣沒日沒夜的爭執,於是選擇了離家出走,隻身一人前往上海,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來逃避這段婚姻。
所以在年幼的周豐三心裡,周建人這個父親十分陌生,甚至還不如他剛結識的朋友一般親密,從小在二伯周作人家中長大的他,更是早已把二伯當做了自己的父親。
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周建人非但拋妻棄子不說,還在上海結識了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學生王蘊,並且深深的愛上了對方,更是像夫妻一般同居生子,只是有些時候會寄一些生活費到家中,以此來證明他這個父親的存在,但從根本上來說,他早已脫離了這個家庭,並且應該受到道德的審判。
可這也僅僅是周家分解的一個開始,因為二弟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認為自己的妹妹在周家受了委屈,是魯迅這個大哥沒有管教好自己的弟弟於是對其頗有非議。
但隨後因為羽太兩姐妹將自己在日本的一大家子人接到了北京居住,導致整個周家經濟負擔加重,魯迅對她們也是有些不滿,而這也導致兩家的關係緊張。
為了改變這樣的現狀,一向清廉簡樸的魯迅便告訴二弟周作人,希望他可以勸誡一下自己的妻子不用如此大手大腳,但生性溫和的周作人卻並沒有按大哥說的這樣做。
而這也讓魯迅對這個二弟還有這個家庭失望透頂,隨後更是因為這個問題,兩人大打出手,最終也是導致魯迅直接搬出周家大宅,從此兩家便再無接觸。
二伯投敵,傷害巨大。
也正是因為這樣,從小周豐三便沒見過父親,也沒有得到過父愛的包裹。這也導致在之後二伯周作人的投敵,給他帶來的巨大打擊。
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背景下,為了活命魯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選擇了投靠日本人,成為了尋常百姓口中的賣國賊,大漢奸。
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年幼的周豐三幾乎崩潰了,從小把二伯視為偶像的他,竟然做出了這樣的事情,雖然他年紀還小,但對於國家存亡,民族情節這些事情還是十分清楚的。
而自己作為周作人的侄兒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學校中的許多同學都在背後對其指指點點,甚至有些膽大的學生,還跑到他面前對他進行辱罵和鄙視,看著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的離開,這種千夫所指的感覺讓周豐三無法接受,於是便變的鬱鬱寡歡。
寡情父親,失望至極。
但這還不足以讓這個年輕的少年放棄生命,之後的一件事才徹徹底底擊垮了他的內心。
1937年春,因為周家老母過80大壽,原本常年不回家的周建人也帶著自己的小嬌妻回到祖宅,為母親慶生,而這也是周豐三見到父親的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
因為周建人拋妻棄子的可恥行為,所有人對其都是愛搭不理,如今又帶著一個女人回到家中,這讓原本就飽受委屈的羽信芳子如何是好,於是矛盾便一觸即發,在經過一番激烈的爭鬥後,憤怒的周建人不僅宣布和她斷絕一切關係,還聲稱自己和二哥一家也不再聯繫,大家各自安好。說完便揚長而去。
而他這一走便再也沒有回來過,原本每月寄回家的書信和錢財也在這之後,斷了聯繫。
但他不知道的是,這樣的舉動對一個還未滿18歲的少年,帶來的打擊會有多麼巨大,而見到期望已久的父親竟然是這副模樣,周豐三徹底的失望了,於是從這天以後,他便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
這接二連三的打擊,讓周豐三的心理承受能力到達了極限,家庭的變故,父愛的缺失,二伯的投敵,再加之之後大伯魯迅的病故,這一系列種種事情,讓他徹底放棄了對生的希望。
於是在1941年3月24日,年輕的周豐三乘著周作人保鏢的不注意,拿起來他隨手放在桌上的手槍,對著自己的太陽穴,扣下了扳機。
這樣一個原本年輕充滿著無限可能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小結:
其實從周豐三的事情可以看出,家庭教育以及父母還有生活環境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甚至可以讓他失去對生的希望。
而對於周豐三這個孩子來說,無疑是最悲慘的,他的未來本該有著無限的可能,卻被命運如此對待,導致悲劇的發生。從小天資聰穎,活潑可愛的他,就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這個美麗的世界。
自古以來,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經常性的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也可以讓其更了解孩子的內心,有利於父母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從而達到消除緩解青少年的焦慮、緊張、苦惱及孤獨壓抑的心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更好的迎接自己美好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d0fe1083cb536184f4867714c96a6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