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佳佳 石丹
ID:BMR2004
近期銀行熱衷於發行二級資本債券,2021年同期發行二級資本債的銀行只有5家,今年是去年的4倍有餘。
截至3月末,共有28家商業銀行發債。其中,有21家銀行發行二級資本債,發行金額合計2007.5億元,工商銀行、郵儲銀行發行金額最多,分別發行了400億元二級資本債。事實上,在剛過去的一季度中,多家銀行忙於通過各種方式補充資本。比如,有7家銀行發行永續債,發行金額合計880億元。其中,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發行了規模為500億元和300億元的永續債。郵儲銀行成為年內首家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的商業銀行。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向《商學院》記者表示,「銀行資本補充的頻率提升既與銀行業自身業務向好、合規意識不斷提升有所關聯,同時也離不開多渠道補充資本等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通過各類發債的提速來補充資本,一方面體現出機構在多渠道補充上作出的探索嘗試,另一方面則能夠提升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有利於銀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郵儲銀行戰略發展部韓軍偉告訴《商學院》記者,「由於二級資本債發行門檻相對低,利率相對高於普通金融債券,所以比較受到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的青睞。但二級資本債只能補充二級資本,銀行還要儘量增強資本的內源性補充。」
他還補充道,「銀行增強資本的內源性補充,一方面要加快輕資本業發展,增強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強分紅策略研判和調整,主動與投資者溝通,合理確定分紅比例,努力增加利潤留存。」
花式「補血」
記者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統計,2022年以來,4家國有大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發行二級資本債300億元、300億元、400億元、400億元。此外,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的還有寧波甬城農商行2.5億元,西安銀行20億元、新疆銀行15億元、滬農商行70億元、廈門農商銀行15億元、盱眙農商行4億元、溫州銀行50億元、百信銀行10億元、興業銀行250億元、重慶銀行50億元、湖北三峽農商行3億元、杭州聯合農商行25億元、浙江浦江農商行2億元、湖州銀行34億元、成都農商行30億元、浙江泰隆農商行20億元、福建晉江農商行7億元。
7家發行永續債的銀行中兩家國有大行農業銀行、郵儲銀行分別發行了500億元、300億元,蘇州銀行發行了30億元、廈門國際銀行20億元、萊商銀行10億元、浙江民泰銀行10億元、浙江杭州餘杭農商行10億元。
2022年3月4日,郵儲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2022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一期),該期債券發行規模400億元。這也是該行在今年首次進行二級資本債券的發行,所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二級資本。1月份,郵儲銀行還完成了300億元永續債的發行工作,成為年內首家發行二級資本債券和永續債進行資本補充的商業銀行。
2022年1月21日,工商銀行公告稱,關於2022年二級資本債券(第一期)發行完畢。本期債券發行規模為人民幣400億元,分為兩個品種。其中,品種一為10年期固定利率品種,在第5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發行規模為人民幣350億元,票面利率為3.28%;品種二為15年期固定利率品種,在第10年末附有條件的發行人贖回權,發行規模為人民幣50億元,票面利率為3.60%。本期債券募集的資金將依據適用法律和監管部門的批准,補充該行的二級資本。
除了發行債券的方式外,還有多家銀行通過配股募資方式補充資本,其中包含桂林銀行、青島銀行、江蘇銀行、寧波銀行和浙商銀行等。
2022年3月25日,桂林銀行定增說明書在證監會官網披露,擬募資不超過125億元補充資本。定增事項已於2021年12月23日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並於12月23日獲廣西銀保監局批覆同意。
定增說明書顯示,桂林銀行本次募資採取向老股東配售方式,按每10股配售不超過10股,發行價格為2.5元/股。以截至2021年9月末總股本50億股為基數測算,此次募集資金將不超過125億元。
除了上述三種方式外,定增搭售不良資產也是補充資本的方式。但是,部分銀行通過定增搭售不良資產方式,反映其不良處置壓力大、補充資本渠道少,監管達標壓力大等,希望通過定增搭售不良方式補充資本同時,儘快處置不良資產,以達到資本充足率和不良率等達到監管要求。
銀行資本金補充可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大渠道,其中,內源性渠道主要是每年的留存收益以及部分超額撥備,外源性渠道則包括上市融資、增資擴股,以及發行可轉債、優先股、永續債、二級資本債等。
多重因素影響,資本補充面臨壓力
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21年四季度末,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8%,較上季末上升0.1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35%,較上季末上升0.2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為15.13%,較上季末上升0.33個百分點。
3月30日,郵儲銀行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凈利潤765.32億元,同比增長18.99%;實現營業收入3187.62億元,同比增長11.38%;資產總額125878.73億元,較上年末增10.87%;負債總額117923.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41%。
就資本充足率來看,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9.92%,較上年末提高0.32個百分點;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2.39%,較上年末提高0.53個百分點;資本充足率14.78%,較上年末提高0.90個百分點。上述數據顯示,2021年末,郵儲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略低於商業銀行平均水平。
銀行資本充足率面臨補充壓力的內外部因素有哪些?韓軍偉表示,「近年來,商業銀行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從外部看,經濟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銀行資產質量承壓,另一方面,商業銀行不斷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三農』等領域貸款保持高速增長,也加大了資本消耗。銀行補充資本,一方面有利於增強支持實體經濟和防範風險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達到國際監管標準,維護境內外投資者對我國宏觀經濟的信心。」
3月30日,工商銀行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該行實現營業收入9428億元,比上年增長6.8%;凈利潤35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就資本充足率來看,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3.31%,一級資本充足率14.94%,資本充足率18.02%。2021年末,工商銀行資本充足率處於較高水平,但是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面臨補充壓力。
2019年至2021年1-9月,桂林銀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1.84%、11.67%和11.43%,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67%、9.05%和8.85%,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8.65%、7.74%和7.62%。
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含外國銀行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水平分別為10.67%、12.12%和14.8%。桂林銀行去年三季度的資本充足水平較同期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該行面臨一定的資本補充壓力。
蘇筱芮表示,「伴隨著宏觀經濟回暖復甦,商業銀行在展業策略上展現出較為積極的態勢,去年下半年以來銀行業機構整體業績表現較好,勢必在資本補充上擁有更多需求;此外,部分商業銀行機構採取措施提升撥備也會消耗資本。」
新世紀評級報告曾表示,在貨幣政策引導利率下行,商業銀行凈息差收窄。在信貸擴張及盈利下降影響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承壓,監管推動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為支持疫情防控、經濟復甦,銀行業信用擴張,而通過利潤留存方式的內生資本積累面臨一定壓力,銀行業整體資本充足度提升面臨壓力。
資本是對抗金融風險的緩衝器
公開資料顯示,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為了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
近年來,銀保監會對商業銀行資本監管不斷加強,根據《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不低於10.5%、8.5%和7.5%,進一步加強了對商業銀行資本監管要求。
蘇筱芮表示,「發債是銀行補充資本的一種常見手段,有利於促進銀行業機構的穩健經營、提升商業銀行的風險抵禦能力,有利於增強銀行業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資本充足率高的銀行也要發債,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夯實自身的資本實力,另一方面也能夠為其他銀行發債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商業銀行發債提速,能夠為債券市場帶來活力,推動債券市場的穩健、可持續發展。」
資本充足率較低,對一些缺乏融資渠道的非上市銀行而言,資產的增長速度更將為資本金的補充所拖累。商業銀行若要進行資本擴張,其必須要保證資本充足率處於規定區間,這就對商業銀行的資本擴張進行了一定的約束,使其在資本擴張過程中必須要考慮風險資產的數量與結構,從而為商業銀行的資本擴張設定了一定的門檻。
為使銀行資本充足率保持在較高水平,近年來陸續推出《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關於保險資金投資銀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項的通知》等制度規定,支持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金,提升支持實體經濟能力。
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在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1)》中稱,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銀行補充資本的市場環境和配套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在下達的額度內依法依規發行專項債券補充資本,指導支持中小銀行用好用足現有市場化渠道,探索開發創新型資本補充工具,健全可持續的資本補充體制機制。
郵儲銀行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該行在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外部融資工具補充資本,積極探索創新資本補充渠道。該行持續提升經濟資本管理精細化水平,有效傳導「輕資本」轉型發展理念。強化內部資本約束,推動資本集約化發展 。
工商銀行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該行持續深化資本管理改革,加強資本節約優化,推進低效資本占用清理,強化經濟資本管理對風險加權資產的約束作用,持續提升資本使用效率;統籌平衡內源性與外源性資本補充,進一步夯實資本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蘇筱芮建議,「銀行業機構根據自身資質與實力,豐富多樣化的資本來源,不斷優化資本結構,此外也要對標監管要求與同行現狀查漏補缺,做好資產風控、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