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從「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協同」,
不斷完善優化育人新機制
作者| 趙建軍
來源|海教思維
「家校協同」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相互作用於學生成長,是「家庭、家長」與「學校、老師」之間的一種互動育人路徑。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從2010年開始,歷經11年從「家校合作」走向「家校協同」開展實踐研究,關注與引領學生成長和發展,體現教育本真與價值。
在家校協同育人的機制建設與實踐路徑探索方面,學校家長學校有序開展系列化、梯度化課程。家長作為志願者積極參與學校活動,促進了家校互通。家長開放日期間,家長們親歷校園、感受課堂,關注學生的成長。學校還積極優化家校溝通機制,構建家校雙向溝通協作模式。同時,學校出版《自主管理手帳》,為家長提供協同育人的有效依據。
經過十餘年的不停實踐與探索,農大附小家校協同育人體系,推動與改善了學校的教育教學發展,建立了良好的家校和諧共育局面。家校協同育人事情看起來很多,但是,只要著眼於「協同」上去思考、去規劃、去設計,以調研為源點,聚焦需求,鎖定目標,持續性分層分級推進家校協同下的活動、課堂,讓學生、家長、老師共同進步。
不斷加強家長學校課程
互動性、梯度化建設
有一種現象:家校活動參與群體,以小學1-2年級家長尤為積極、活躍,隨著學生年段的提升,家長的參與意識高會逐步遞減。這種現象的產生,值得我們去深思……低年級的家長孩子剛剛踏入小學,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學習與生活狀態的改變、學習方式的改變等諸多因素,勢必會讓家長的們的參與積極性很高。另外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在於我們家長學校的課程梯度化和序列化的建設尤為關鍵。
如果學校的家長學校課程經常是突發性、斷點式出現,沒有立足家長的需求和解決當前教育熱點問題為基礎去構建課堂,干講缺少互動,勢必家長只是被動地接受說教,其教育效果和活動價值勢必不被看好。
2019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屈智勇攜其團隊進駐學校,開展了一場主題為《家庭教育要順勢而為》全校講座,並且藉助講座時間發布了「積極養育·父母成長營」工作坊的消息,面向全校徵集150名家長參與,課程梯度內容也一併推送,課程分為三學段(低/中/高)、8場次(90分鐘)、總學時2160分鐘(總計36小時)的「農大附小·父母成長工作坊」的體驗式學習。
在消息發布會上,明確指出「必須保證每節課必到,如果不能保證全勤學習的家長,不建議報名,遲到一次即取消工作坊學習資格」。對於家校活動,能提出如此「嚴苛」的條件,實屬罕見。實際上學校和家委會接收到的報名人數遠超過既定人數,更有家長打電話、托班主任、老師上來要名額。活動從深秋一直延續到寒冬,每周四的晚上19:30-21:00開展學習。家長通過參與體驗式學習,樹立科學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更加理解孩子,從而更好地學會控制情緒的技巧,掌握管理衝突的方法,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由此可見,家長學校的參與積極性的調動,還得從課程資源的梯度化建設和授課形式方面去著手。立足調研需求是確保課程的設置不脫離家長,課程梯度化與互動性是保證家長參與熱情的關鍵。
新教育實驗的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場
推進家長資源專家庫
專業化、自主化建設
家校協同育人,家庭角色的參與尤為重要。無論是「家長委員會」、 「家長學校」、還是「農·和講堂」、「家長開放日」、「故事爸爸媽媽進課堂」、「社團興趣小組」等系列活動,家長們都發揮著積極教育作用。整合家長資源,建立家長資源庫,用他們自身所長配合學校教育,帶給學生廣闊的視野,是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
近幾年來,我校藉助家長資源智庫的建設,為學生們開展了圖書館藏文化(國家圖書館)、閱讀賞析(家委會)、航空航天(航天城)、農業科技(農科院)、田園種植(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運動(體育大學)、積極養育(北師大)等系列家長課程。全校師生在各個領域精英的引領下,看到並學到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也是指引學生多元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
家校融合活動
要有序地分級、分層開展
家校協同育人活動的開展,不是簡單地開展幾次活動,而是需要細分不同學段的家長的不同需求,以此來把家校活動進行分主題、分類別、分層級地有序開展。
學校為了推動「21天·閱讀習慣養成」的活動,藉助家委會的力量徵集家長參與「爸爸媽媽講故事」團隊。活動開始,我校展開「講故事的分級、分層研討」。
1.以學段為分層/分級原則:
一年級——童話繪本;
二年級——文本故事;
三年級——成語故事;
四年級——詩詞賞析;
五年級——人物傳記;
六年級——哲理故事。
2.以形式為分級/分級原則:
一年級/圖形(多)+講述;
二年級/圖形+文字(少)+講述;
三年級/歷史背景+圖形(少)+表演;
四年級/作者簡介+圖形(少)+誦讀;
五年級/人物簡介+歷史背景+圖形(少)+講解;
六年級/故事簡介+主題思想+圖形(少)+講解。
通過對活動的分層、分級原則的設定,符合學生的學齡特點,也給家長委員會講師團提出了重要的備課思路與講授標準,學校加以調整和修訂,能形成系列的梯度課程建設。
家校協同指導手冊
要不斷優化與升級疊代
農大附小《自主管理手帳》是學生、家長、教師針對學生寒假推出,以1個月為周期的自主管理、指導、評價的家校協同育人實操性工具。
在新的時代發展背景下,更需要我們從中去以增補元素、優化策略。2019年起,我校《自主管理手帳》在寒假的使用,推進到《自主管理手帳·暑假版》,不僅僅只是時間周期的增加,還在原有設計5大板塊下,逐步細化深化了具體內容。
寒暑假是學生居家學習生活的聚集性周期,學生帶回去的不是作業本,而是一套《家校協同育人·指導手冊》,其根本目的是讓學生有目標任務,家長有抓手,教師指導方略。其育人的本質在於有序、有層級、科學地推動與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與健康成長。
對實施策略的修訂與優化,不能單純停留在量的遞增,而是要根據設計初衷,去完善內核的深度引領。
綜上所述,家庭教育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家長具備對孩子的教育方法,二是家長接受教育,學習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三是學校有義務和責任開闢家長成長的通道,這個更為關鍵,也尤為必要!新時期家校協同育人的有效推進是一個好的教育現象。只有家長從育兒心態、策略、目標有了良性的轉變,我們才會為學生的有序成長鋪就屬於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趙建軍 鄧振英 藏英傑 陳梅(中國農業大學附屬小學)
新加坡的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合作共育途徑——將家庭教育支持納入「家校社三維教育網絡」構建
姜堰:「課程」+「育人」 ——「新父母學校」給孩子一個多彩假期
國家11個部門發布《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教育始於家庭,家校合作共育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上)
特別推薦 收藏共讀|朱永新:新教育實驗二十年:回顧、總結與展望(下)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因為真正懂得,所以幸福完整——新教育實驗通識與實踐五十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讓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高人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有緣的教育夢想。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