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紀的中國,大多數年輕人通過書本、網絡等媒介了解戰爭,對戰爭的殘酷性有所了解,但缺乏深刻認知。
與此不同,那些出生在戰亂年代的中國年輕人卻幸運地避免了這一切。劉白羽在《我們在審判》中提到,年輕人之所以變得堅強和勇敢,是因為他們是中國新的力量。這讓我們回想起20世紀50年代,響應國家號召的志願軍,尤其是新兵孫占鰲,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展現出的獨特貢獻。
在朝鮮戰場,志願軍面對美軍強大的武器裝備和頑強的防禦,任務異常艱巨。孫占鰲所屬的357團面臨夜襲161高地的任務,成為一次考驗。然而,一名新兵的失蹤卻為這場戰爭添上了變數。
孫占鰲在夜間離開軍營,試圖趁夜摸進美軍陣地抓俘虜,但他的舉動引發了諸多疑慮。
團長朱玉榮接到電話,得知新兵失蹤的消息,開始懷疑孫占鰲的忠誠度。
在面對161高地的陣地時,新兵的失蹤給志願軍帶來了更大的壓力。朱玉榮為了查清真相,親自前往三營陣地,詳細了解了孫占鰲的情況。孫占鰲的同鄉張義為他辯解,強調他絕對不可能叛變。
然而,真相揭示出孫占鰲主動離開軍營,試圖獨自摸進美軍陣地抓俘虜,以證明自己的勇氣。
朱玉榮深感孫占鰲雖有失律之行,但其舉動揭示了美軍的空城計。
美軍採取龜縮戰術,每晚離開陣地,企圖欺騙志願軍。孫占鰲的失蹤使志願軍警覺,通過連續夜間偵查,他們揭露了美軍的計謀,為後續行動奠定了基礎。
志願軍趁著美軍撤退的時機,成功占領了161高地。
孫占鰲的舉動雖有失誤,但揭示了美軍的詭計,為最終的戰勝創造了機會。這也使朱玉榮明白,孫占鰲其實是立了一項大功。然而,由於失律的原因,朱玉榮暫時未對孫占鰲進行直接獎勵,而是表示等待他下次立功時再一併獎勵。
在占領161高地後,志願軍引來了美軍的瘋狂反攻。為保衛陣地的兩個制高點,孫占鰲和張義奮力擋住了敵人的進攻。
孫占鰲最終壯烈犧牲,而張義在援軍到來時獲救。這兩位戰士都因堅守初心而被授予「一等功」,贏得了所有中國人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