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72小時法則:行動,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2023-11-16     富書

原標題:驚人的72小時法則:行動,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作者:十月(富書作者)

風靡全球的理財書《小狗錢錢》的作者提出了一個「72小時法則」:當你決定做一件事,必須在72小時內開始行動,否則極有可能就不會再做了。

誠然,回顧自己的生活,有多少事情從「計劃」拖成了「空想」;

又有多少機會,因為拖延擦身而過。

看過這樣一句話:「人們說有朝一日的時候,其實意思就是永不

「72小時法則」就是在告訴我們:有想要做的事情,不要等,一定要馬上行動。

因為只有行動才能抓住更多的機會,只有開始後面完成才有可能。

一個人能不能成事,就看他的行動力有多強。

行動力,在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知乎上曾有個問題:「優秀和平庸之間,最大的差距是什麼?」

有個高贊回答:「肯不肯行動。」

肯行動的人往往能夠抓住機會,並在持續行動中積累更多更好的資源。

相反,習慣拖延的人,恰恰是在錯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中,逐漸拉開與他人之間的差距。

著名教授陳春花老師,曾提到一件事。

有一年,她和一個朋友聊了一些中國企業在管理上存在的根本性問題,並準備把這些想法,集結成書。

她非常認同這位朋友這幾年來所做出的一些結論和研究思路,也很期待他的新書。

兩年過去了,朋友的書一直沒有寫,市場上已經開始推出一些看法相同的新書。

她打電話告訴這個朋友,但這個朋友卻假裝得意地說:「看來我神機妙算,兩年前就已經判斷出市場狀態。」

陳春花老師為朋友感到惋惜,也明白朋友得意背後的無奈。本來這是他的成功,卻因為還沒想好,沒有時間寫而失之交臂。

生活中很多人和陳春花老師的朋友一樣。

有很多想法,但等到開始行動的時候卻很難走出第一步,到了可以出成果的時候,卻還停留在原地。

其實,許多時候,並不是我們的能力比別人差,而是他人的行動力比我們強;

別人那些讓我們羨慕的成就,並非我們做不到,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行動。

你人生中那些曾經因為拖延而錯失的機會,也許是因為自卑而不敢去做;又或許是因為害怕失敗而逃避。

其實,人生最遺憾的不是一直平庸,而是因為猶豫不決而退縮。

當我們有想法,有目標時,行動起來才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不做就一定不可能有機會。

有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趁早行動,一旦拖延,機會就可能被別人捷足先登。

平庸和卓越之間的差距,總是在行動中越來越小;在「想想再做也不晚」的想法中越來越大。

凡事先行動,你就成功了一半

著名心理學家李松蔚,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位學生想找工作,但簡歷卻一拖再拖沒有完成。

李松蔚便建議,在接下來的這一周里,每天都要寫半小時的簡歷,字數多少無所謂,寫完就把它刪掉,這樣你就不會有寫簡歷的壓力了。

這位學生採納了李松蔚的建議,一個星期後,她把文件全部恢復,並根據裡面的內容,凝練出了一份特別完整的簡歷。

每天寫一點點看似是很沒有效率的方法,但其實卻是最有用的辦法,因為做成一件事情最重要的是開始,而不是高效。

生活中,能夠讓你減肥成功的不是專業的教練,而是現在開始行動;

能夠讓你寫完一篇文章的,不是華麗的辭藻,而是馬上動筆;

能夠讓你讀完一本的,不是寫滿的計劃,而是翻開第一頁。

生活中那些被你擱置的事情,距離完成差只是一個開始。

有人說:「辦一件事,假設只有40%的把握,如果停在那裡不動,就會慢慢變成20%的把握,最後變成零。但積極爭取,可以將其變成60%、70%,最後將事情辦成。」

40%的把握之所以可以變成70%直至100%,是因為只有開始做,才能做到更多。

72小時法則就是在提醒我們,當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便會在猶豫中內耗,便再也不會行動。

不行動,這個世界都是難以解決的難事;行動起來,這個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迎刃而解。

所以,與其總是在盤算「要不要干」,不如在行動中思考「怎樣能幹好」。

行動,是一個人最了不起的能力

作者李思圓分享過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教授和一位文盲相鄰而居。

這位教授總是喜歡和別人談論他的致富經。

文盲對教授十分敬仰,時常在旁邊聆聽,並且按照教授的方法付諸實際行動。

經過幾年努力,文盲成了有所成就的商人。

而那位教授依然是和幾年前一樣,空談他的致富理論。

他們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文盲付諸了實際行動,而教授雖然懂得多,卻只是空談。

記得有句話說:「知道這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99.99%的道理都不能通往行動。

仔細想來的確如此,在生活中,那些能夠成事的人,往往都擁有超強的行動力。

我們已經知道,凡事要在72小時內開始行動。那麼如何提升執行的能力呢?幾個小方法也許能夠幫助你。

1、加強動力,推進執行

當我們想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必然是有慾望在推動。

慾望越強,行動力也越足。

所以,給自己描繪一個美好的藍圖,讓這份「美好的未來」成為你去執行的動力。

不要怕實現不了,只要開始行動,總比停留在原地有所收穫。

2、目標細化,增加可行性

大腦中有一種「獎賞迴路」,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會感到輕鬆愉快,這種積極的狀態會讓你形成動力。

我們把目標細化,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完成後的成就感就會形成一種「獎賞迴路」,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完成更多更有挑戰的目標。

3、刻意訓練,養成持續行動的習慣

博主@小仙仙又 更新作品從來沒超過72小時。

正因這樣的堅持,讓她逐漸養成了任何事情立刻去做的習慣,這也讓她不會被競爭激烈的環境壓垮。

就如博主所說,人的意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失去原來的鬥志,很多半途而廢的事情就是因為鬆懈了下來,就再也拿不起來了,但如果堅持,反而會成為一種習慣。

持續行動的習慣,不僅讓人生機勃勃,還能讓人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快樂的心情;

而拖延不僅會讓人變得猶豫,更糟糕的是會讓人逐漸喪失自信,變得消極麻木。

當我們把馬上行動養成一種習慣,因此帶來積極的態度,才更能讓我們獲得向上的人生。

當你感到能力不足的時候,並不是因為你比別人差,只是你曾經放棄了行動;

當你羨慕周圍人逐漸變好的時候,並不是別人有捷徑,而是他們早早就開始了行動。

優秀的人早就已經明白,機會是留給願意行動的人。

任何事情,只有真正行動起來,才能得償所願。

不要怕晚,最好的開始,就是現在。

願你化想法為行動,在行動中感受到成長的欣喜。

作者簡介:十月,富書作者,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a3c70be871c3e5dfb9c6e0388a94d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