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麻栗坡縣下金廠鄉中寨村委會原副主任杜正兵利用職務便利, 先後9次侵吞殘疾人補助、醫療救助金、臨時救災救濟款等「救命錢」8616元,12次侵吞集體資金10686元,最終被開除黨籍。
幾年前的一起村務不公開、不透明,群眾不了解情況,監督缺失的典型案例,文山州紀委監委工作人員至今仍然記憶深刻。
「究其原因,是村務公開未建立起嚴格的監督管理機制,村民對脫貧攻堅政策執行、民生資金髮放、村級財務收支這些熱點問題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就形同虛設。」
以問題為抓手,文山州紀委下發《關於實行村(居)務公開報備制度的通知》,要求各村(居)委會對政務、村務、財務等事項公開情況報鄉(鎮、街道)紀委備案,定期開展監督檢查。一些地方還將群眾關心的農村低保、救災救濟、惠農補貼等民生事項作為必須公開的內容,公示3至5天後再上報備查。
如今,通過手機微信、QQ等新媒體公開村務的情況,在文山州各村各寨已屢見不鮮。在西疇縣西灑鎮瓦廠村,村民拿著手機就可以查看到低保領取名單、臨時救助名單、疫情信息等內容。該村開設的「便利服務」微信群,讓村民動動手指就能知曉村裡的大事小情。「就像我們的『千里眼』和『順風耳』,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到。」大家感到心裡一片透亮。而通過把村務公開和報備制度落實落地,幹部與群眾的距離拉近了。現在村幹部幹事勁頭足了,腰杆也挺得更直了。「群眾的笑臉,就是我們的目標。」麻栗坡縣八布鄉羊皮寨村監會主任陸國富說。
在文山州走訪中,給記者最大的感受是,各社區、村寨的基層黨員把群眾的笑臉作為檢驗制度落地的準繩,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方面發揮「最後一公里」作用也越來越離不開各方面監督。隨時關注群眾期盼、滿足群眾訴求,保證了制度執行不走樣,制度落實不打折。為加大監督力度,今年以來,文山州在實施村(居)務公開報備制度後,又相繼推行了民生資金監管台帳和基層走訪兩項制度,定期對民生資金進行監督檢查,變被動接訪為主動走訪,並探索開展巡察向基層延伸工作,並被列入全國對村巡察的試點地區。黨員幹部把身子沉到一線、把耳朵放在群眾嘴邊,那些制度不落實、作風不紮實的問題一個個迎刃而解。
「基層治理創新,就是在現有條件下把該乾的工作一項項落地落實。」文山州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張傑說,把監督延伸到「最後一米」,無論是單項手段的突破,還是綜合措施的推進,根本目的都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編輯|蔡黎思、實習生楊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