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群眾獲得感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效果

2019-10-29     宜賓日報

10月28日,家住筠連縣筠連鎮柑子村村民張麗君在塘壩鄉便民服務中心,用了不到3分鐘時間,便通過網絡完成再生育二孩申請資料的提交後,在當天拿到了蓋有筠連鎮政府同意的電子簽章。「原以為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後,要到縣城才能辦好的業務,沒想到在當地就能解決,這真是太方便了。」張麗君滿意地說。

在主題教育中,我市各縣區和部門牢牢把握「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簡化服務環節,拓展服務渠道,不斷優化服務環境,著力用群眾獲得感來檢驗主題教育的效果。

創新服務形式回應群眾關切

「完全沒想到,這麼晚還有工作人員來幫忙辦證。」10月28日晚11點興文縣的李女士走進該縣公安局集中辦證服務中心,本想自助辦理證件的她在設備上反覆操作了幾次都沒有成功。李女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撥打了牆上的溫馨提示電話。大約10分鐘後,出入境管理大隊工作人員夏庭忠趕到現場,幫助李女士完成了操作,「出入境證件辦理完成後,我們會將證件存放進出入境自助發證機里,方便市民隨時領取。」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興文縣公安局在注重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上下功夫,通過提前並延長辦公時間、為辦證群眾繳費提供便利、一次辦結、一窗通辦、拓展網上和速遞服務等舉措優化服務,深受群眾好評。

類似的舉措也在市民政局推出。主題教育中,市民政局著力優化服務、提高效率,促進社會組織登記工作提質增效。通過創建「多元化」服務機制,全面推行公開承諾、全天候服務、無盲點監督,審批辦件提速80%;通過建立「標準化」服務體系,編制清單統一標準,取消登記子項4項、備案子項2項、調整1項;搭建「一體化」服務平台,全面公開服務信息,推進事項網上辦理,變「群眾跑腿」為「信息跑路」。

優化服務內容滿足群眾需求

「現在政策好了,有你們來上門來服務,省去了我們好多麻煩。」10月10日,珙縣殘聯的工作人員來到曹營鎮農勝村為癱瘓在家的王權英開展上門評殘。經縣中醫院、市礦山急救醫院現場評定後,王權英被認定為3級肢體殘疾。

據了解,當天通過開展上門服務,珙縣殘聯為曹營鎮101名困難殘疾群眾完成認定,受到當地群眾的充分肯定。在主題教育中,通過深化「三張卡片」送上門活動,切實解決殘疾群眾學習難、評殘難、就業難等問題,收到良好的實效。在開展上門服務的同時,工作人員將寫有辦證流程、業務人員聯繫方式的「連心卡」送到殘疾群眾手中,讓殘疾群眾在家就能了解政策、享受服務;通過送「培訓卡」上門,提前告知培訓內容,貧困殘疾群眾可根據自身需求參與培訓,進一步增強殘疾人自主就業創業能力。目前,全縣120餘名貧困殘疾群眾已通過培訓實現就近就業。

瞄準群眾需求,市直文廣旅遊系統結合窗口單位多、服務群眾職能多的工作實際,實施「精神大提振、管理大加強、服務大優化、環境大改善、作風大轉變」五大行動,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不斷完善和優化對外服務項目:

市圖書館簡化借閱圖書流程,對館內圖書進行全面整理,在微信公眾號開設「新書推薦」專欄,在閱覽室外展出「新書推薦」目錄,同時對館內環境進行整治,及時更新館內宣傳標識標牌、宣傳欄,定期開展衛生大掃除,創造安靜、整潔、舒適的閱讀環境。

市文化館開展「市民夜校」延時服務,根據民眾需求及時增設了「經典著作誦讀」「教唱紅色革命歌曲」等課程,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學習往普通市民心裡走。

宜賓日報記者 秦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R2AGW4BMH2_cNUgaU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