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橋樑 震後再調查

2019-10-28   橋樑網

2019年6月17日22時55分,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發生6.0級地震。在之後的20天內,又發生了5次5級以上地震。此次地震對交通造成了多大影響?橋樑結構是否經受住了考驗?為此,本刊記者採訪了四川省交通部門的相關專家,對震後的橋樑情況進行了全面調查。

根據四川交通部門提供的數據,受6月17日6.0級地震及多次5級以上餘震的影響,四川宜賓長寧縣、珙縣等9個縣區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受損嚴重,受損公路總里程約535公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7億元。其中,S80宜賓至敘永高速公路龍頭鎮至雙河鎮約5公里路段受損嚴重,部分路面開裂、路基滑移、邊坡滑塌、橋樑變形,直接經濟損失約2.2億元;國省幹線公路約316公里不同程度受損,多處出現路基滑坡、路面損毀、邊坡滑塌、危岩崩落等災害,部分路段交通中斷,直接經濟損失約3億元;農村公路受損約214公里,直接經濟損失約1.5億元;客運站場受損3處,直接經濟損失約0.3億元。

橋樑結構總體受損不嚴重

四川省交通廳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的相關專家告訴記者,從總體來看,此次地震造成的橋樑結構本身受損不太嚴重,橋樑的災損主要體現在橋頭路基沉降、滑移,變形後擠偏、擠壞橋台,橋樑伸縮縫抵緊、防撞護欄局部擠裂等。

地震發生後的次日上午,專業檢測單位立即對宜敘高速鄰近震中和斷裂帶、受災嚴重的5公里範圍內所有橋涵進行了檢測。共計檢測橋樑7座,除熨斗池中橋的橋台受損嚴重外,其餘橋樑均為支座偏位、脫空、剪切變形,以及伸縮縫破損、局部混凝土脫落、露筋等問題;共計檢測涵洞15座,其中蓋板涵7座,圓管涵8座,主要存在基礎沉降、八字牆開裂傾斜破損、沉降縫開裂滲水、圓管涵裂縫等病害。

對於被變形路堤嚴重擠壞的熨斗池中橋橋台,相關部門已採取新建懸挑框架橋台進行處理,其餘橋樑主要以恢復支座、更換伸縮縫、混凝土修補、封閉裂縫為主。涵洞主要採取加固方案,如用高強水泥砂漿修復結構物表面缺陷、灌注封閉裂隙、內襯支護圓管涵、灌注填塞沉降縫、重新砌築八字牆等。

地震發生後,按照應急預案,包含地質、橋樑、路基專業的專家組立即連夜趕到現場,聽取了宜敘高速公司和地方交通部門簡單的情況介紹,天亮後立即分組對宜敘高速和地方公路受損嚴重路段進行了現場調查,隨後現場開會進行評估,制定搶通措施。

專家組認為,宜敘高速雖然鄰近震中和斷裂帶的5公里路段災損嚴重,但橋樑主體結構破壞不嚴重。為了便於救災車輛通行,在派人現場觀察管控的條件下,可以雙向單車道限速放行。次日下午3點,宜敘高速立即開放應急通行,保障了救災車輛的暢通。同時,對高速公路邊坡滑塌進行清理,對主要的路面裂縫進行封閉處理。對省道443線和436線因高邊坡垮塌、巨石崩落而中斷交通的震害點,組織機械、人員連續開展搶通作業。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工程師陳克堅告訴記者,在鐵路橋樑方面,地震發生後,震區250公里鐵路線路進行了停車檢查,未發現鐵路橋樑損傷情況,之後迅速恢復了通車。在之後的5次5.5級地震中,鐵路部門第一時間對50公里範圍內進行了鐵路停運檢查,也未發現橋樑損傷情況。

10年來地震頻發 橋樑人如履薄冰

近10年來,四川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3年的蘆山地震、2017年的九寨溝地震和2019年的長寧地震,山區公路橋樑在地震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其中,以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橋樑破壞最為嚴重,破壞的形態也多種多樣。有橋樑上部結構移位、墩柱開裂偏位、連續梁倒塌、擋塊剪斷落梁、支座脫落、伸縮縫拉裂、錐坡垮塌等。鄰近震中的橋樑破壞最為嚴重,造成多條道路中斷。從橋樑破壞原因來看,主要有幾個方面:1)抗震設計理念較落後;2)抗震設防水準較低;3)抗震構造措施不足;4)地震引發的滑坡、泥石流、滾石、崩塌等次生災害。

四川經歷了幾次大地震之後,對橋樑抗震設防高度重視。四川省政府明文要求,加強初步設計階段橋樑的抗震設防設計。除了進行橋樑抗震性能驗算外,還要設置詳細的抗震構造措施。目前,四川的橋樑抗震,根據國家抗震減災法的要求,採用「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設計性能目標,對橋樑減隔震、延性抗震等方面均有要求。特大跨徑橋樑必須進行抗震專項設計審查,這是初步設計審查的前置條件。

此外,橋樑抗震的科研與創新也備受重視。科研院所和高校列了許多科研課題,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西部科研課題、省級科研課題等。覆蓋了新建山區橋樑的延性抗震、減隔震技術、既有橋樑抗震性能提升技術,研發了減隔震新型產品。2008年以後,四川橋樑的抗震性能得到了較大提升,抗災能力也更強。在橋樑抗震設計階段,注重地質選線,避開抗震不利地段,減少地震次生災害對橋樑的影響;在橋樑減隔震方面,採用新型產品,大幅降低地震力;在橋樑結構抗震設計方面,對潛在塑性鉸區域的配筋與驗算更加細緻,對配箍率進行了較大提高,提高了橋樑的抗倒塌能力。

汶川地震後,鐵路系統對橋樑抗震理論和標準立項進行了深化研究,細化完善了鐵路橋樑抗震設計規定。對近斷層地震響應、地震次生災害、減隔震技術、防落梁技術、抗震性能目標和標準進行了大量深化研究工作,提高了抗震設計標準和水平。


本文刊載 /《橋樑》雜誌 2019年 第4期 總第90期

本刊記者 / 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