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1月19日電 (薛宇飛 實習生 魏宇暄)19日,易方達基金公布了基金經理張坤在管的4隻產品2023年四季報。
數據顯示,相較2023年三季度末,4隻產品的規模均有不同幅度下降,總規模降至654.74億元人民幣。與2021年二季度末1344.78億元的最高管理規模相比,張坤的在管規模已累計下降過半。2023年,4隻產品均表現為凈贖回,投資人共凈贖回超45億份。
四季度在管規模降百億
由於收益不理想,不少知名公募基金經理都面臨著管理規模縮水的情況,張坤也不例外。
張坤的4隻在管基金,分別是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亞洲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在2023年四季度,4隻產品的基金規模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張坤管理時間最長的產品是易方達亞洲精選,較2023年三季度末,該產品四季度規模下降了2.37億元,降至41.98億元。
規模下降最大的是易方達藍籌精選,四季度下降了74.32億元,降至417.38億元。易方達藍籌精選是張坤管理規模最大的產品,在2021年二季度末時,規模達898.89億元。也就是說,該產品在一年半的時候,規模縮水過半。在四季度,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的管理規模分別下降了21.25億元、10.86億元。
總體看,4隻產品的規模在2023年四季度總計下降108.8億元,降至654.74億元。2020年末,張坤成為公募基金史上第一位在管主動權益型基金規模超千億元的基金經理,到2021年二季度末管理規模進一步增加至1344.78億元。此後幾個季度,他的在管規模不斷減少,並最終在2023年末較最高點1344.78億元出現腰斬。
除了規模下降,4隻產品均出現凈贖回。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於2020年成立,2023年6月結束了三年封閉期,開放日常申贖,自此後申購始終為0,四季度凈贖回3.28億份,全年凈贖回20.28億份。
其他3隻產品,也自從2023年第一季度始,連續四個季度出現凈贖回。2023年全年,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亞洲精選的凈贖回份額分別為19.6億份、0.48億份、4.68億份,加上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合計凈贖回45.04億份。
年度收益跌幅未見好轉
從收益看,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亞洲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2023年的收益率分別為-20.99%、-21.53%、-9.09%、-20.87%,均跑輸各自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
受整體市場表現影響,主動權益型基金收益率為負並不稀奇,但對比過去幾年的數據會發現,上述產品的收益跌幅並未在2023年緩解,有些產品的收益跌幅反而在擴大。
2019年—2022年,易方達藍籌精選的年度收益率分別為55.12%、95.09%、-9.89%、-16.03%,也就是說,2023年-20.99%的收益率為近5年最差。2019年—2022年,易方達亞洲精選的收益率分別為23.87%、50%、-29.25%、-7.82%,2023年的-9.09%處於5年來的中等水準。
成立於2021年9月的易方達優質精選,2021年、2022年的收益率分別為-3.10%、-14.42%,回撤幅度低於2023年的-21.53%;2020年6月成立的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2020年—2022年的收益率分別為36.57%、-8.22%、-15.85%,也好於2023年的-20.87%。
從持倉數據看,截至2023年末,4隻產品股票倉位相對穩定,均在90%以上。張坤對個股持倉上有小幅度調整,多隻重倉股有不同程度減持。
相較於三季度末,易方達藍籌精選四季度末的股票倉位略微下降至93.71%,減持了貴州茅台、五糧液、香港交易所、招商銀行,持股量分別降至240萬股、2938萬股、1100萬股、9500萬股。雖然貴州茅台和五糧液持股量有所下降,但依舊為第一、二大重倉股。從2018年易方達藍籌精選成立以來,貴州茅台、五糧液一直處於該產品十大重倉名單之中。
與易方達藍籌精選的調倉相似,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對貴州茅台、五糧液也進行減持,但2隻個股依舊位居這2隻基金十大重倉股名單前列。易方達優質精選則減持招商銀行720萬股,降至2860萬股。招商銀行退出易方達亞洲精選十大重倉股名單。
4隻產品均減持了騰訊控股。截至2023年末,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優質精選、易方達亞洲精選、易方達優質企業三年持有分別持有騰訊控股1430萬股、501.5萬股、142萬股、168.7萬股,較2023年三季度末分別減持140萬股、36.5萬股、8萬股、34.3萬股。
只需相信「普通結果」即可
張坤在產品四季報中稱,經過四季度的下跌後,基金組合中部分優質公司的股東回報(分紅+回購註銷) 水平已經接近或超過一些傳統意義上的高分紅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暗含著市場或許不再認可這些公司的長期成長性,甚至預期一些公司會成為「價值陷阱」。然而,他認為,這些企業的競爭壁壘依然堅固。
由此,張坤稱,目前市場對這些優質公司的定價就類似一個「可轉債」,投資者在獲得票息回報的同時獲得了成長性期權。另外,從自由現金流回報角度來審視,組合整體的自由現金流回報(自由現金流/市值)也幾乎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因此,從各個估值維度考量,一批優質企業的低估值都已經反映了相當悲觀的預期。
張坤稱,全球很多國家的優質企業仍然維持著相比普通公司更高的估值溢價,但中國優質企業的估值溢價已收斂到很低水平,甚至對一些公司來說已完全消失,投資者從過去相信優質企業中長期高確定性增長到幾乎不再相信,甚至對一些公司的定價反映出「價值陷阱」的預期。針對這一狀況,他認為,長期很多因素值得仔細考量,但此時投資優質企業已經不再需要「期盼偉大的結果」,只是「相信普通的結果」即可。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繫本文作者薛宇飛:[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