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看「性價比」,買中端機還應該關注這些問題

2023-10-07   機智貓

原標題:別只看「性價比」,買中端機還應該關注這些問題

長假歸來,雙十一將至,我們來聊聊中端機的選購問題。

在我們每天收到的各種手機選購問題中,大部分都是集中在2000-3000元價位段。加上很快就是雙十一,趕在大促到來之前,主要的幾家手機廠商肯定會陸續發布一波新品,這波新機裡面中端機也是主力中的主力。在當下這個時間點,很有必要跟大家聊聊如何買到一款好用實用的中端手機。

晶片不是唯一參考標準

長久以來,中端價位的產品一直都分為兩類:一類是中看不中用的,這類產品會在設計上採用明星款、旗艦款的設計元素,讓它看上去似乎跟這些爆款差不多。但往往會在一些關鍵的配置上做一些閹割,尤其是處理器、相機這些大件,有的時候會不盡如人意。

另一類就是中用不中看的,也就是線上市場最常見的那批主打高級性價比的機型,它們往往在性能上有超越同級的表現,尤其是跑分、遊戲這些場景很多時候能夠做到媲美旗艦,但這類產品的通病又是不怎麼重視設計和用料,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各家的產品在設計上有一定的趨同性,被形象地稱之為「公版設計」。

可以看到,從廠商對於產品的定義,再到消費者決策本身,中端機的選擇本身就是一個取捨和權衡的問題,基本沒辦法做到兼顧。核心原因還是成本,想要顏值就得犧牲一點內在,想要性能就得忍受相對平庸的外觀和工藝。

好在這兩年國產手機在中端市場內卷很厲害,由於本身處於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晶片、螢幕、快充這些大件,基本都是你有我也有的狀態。於是這兩年卷無可卷的中端手機市場的競爭也逐漸開始細分化。

具體到產品上,以前都是的卷處理器、螢幕這些大件,現在螢幕指紋、螢幕邊框、支架也變成了大家爭先競爭的配置。

在這種條件下,明確自身需求是所有想要選購手機用戶的基本前提。現實情況下,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對於手機產品的最剛性的需求並非是性能,而是螢幕尺寸、續航、信號這些指標。再加上這兩年,2000-3000檔位手機的性能門檻已經比之前高出了不少,很多次旗艦、中端旗艦晶片的性能表現比兩年前的旗艦晶片性能好了很多。除非你是重度手游的用戶,其實大部分時候無須擔心手機的性能不夠用的問題。

所以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適當拋棄傳統以性能和晶片型號為主的產品參考標準,沒必要一味追求所謂的「性價比」。

外圍配置也許更為重要

諮詢我們選購問題的用戶中,把性能作為第一要求的並不多。多數用戶的要求就是「夠用就行」。考慮到中端市場的用戶中,很多在手機選購方面的預算並不是很充足,如果是買給家裡的老人或者父母,一部手機往往還要用三四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時候,可靠性、耐用性往往比其他維度更為重要。

還是得感謝國內手機品牌之間的高度競爭,讓中端手機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從今年開始,IP68防塵防水標準開始下放到了2000檔的中端機型上。考慮到相關品牌和機型所處價位的市場整體情況,後續IP68級別在更大範圍的普及應該是大機率事件。

如果是換機周期比較長的用戶,在配置和價格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可以優先考慮支持IP68防塵防水標準的手機。這不僅僅是因為支持IP68標準手機能夠應對一些突發、意外的進水情況,而且一部手機要做到IP68,其本身對於機體的機構和內部的器件都有特殊的設計,在可靠性、耐用性方面也要靠譜一些。

尤其是一些戶外工作者,比如一些快遞小哥、外賣配送員,IP68的重要性就更為明顯。一般的手機加上防水套自然能夠解決一些問題,但有了IP68的支持不僅能夠讓手機的使用更加便利,也讓手機自身多了一些安全保障。

日常造成手機損壞的另一個很關鍵的場景就是意外跌落。我相信大部分手機的自然損壞,都是因為各種各樣的跌落造成的。從這兩年開始,手機廠商們也重點加強了機身結構和材料的配置,比如華為最新推出的玄武架構,現在很多旗艦手機上都有用到的微晶玻璃,iPhone 15 Pro用到的鈦金屬等等。

當然一些材料受限於早期的成本,可能很難在其中低端機型上得以應用。但也要看到,目前一些千元檔位的機型上也的確有對於可靠性體驗的加強。比如榮耀X50這樣的千元機,也用上了「太極緩震架構」,在跌落防護上也相比一般的手機好上了不少(防護高度從1米提升到了1.5米)。

就可靠性來說,採用新的機體材料和內部設計的手機肯定要比沒有專門設計的手機好。如果想要手機更耐用一些,也同樣可以優先考慮這些機型。

品牌和服務永遠不容忽視

我們還注意到,很多用戶都會抱怨自己的手機在使用了一段時間後,越來越卡。尤其是一些安卓平台的老機型,使用了兩年之後就會出現更多的卡頓和反應慢的問題。事實上,大部分用戶所謂的「手機卡頓」,跟性能都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更多時候是由於電池衰減、系統緩存或者存儲空間不足、安裝了過多的垃圾App所致。

尤其是一些中老年手機用戶,會在手機上安裝很多莫名其妙的App,有的甚至還是一些流氓應用,常年留駐後台造成手機的各種使用上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手機品牌的選擇和服務就是購買手機時很重要的一個權衡因素。

一般情況下,大廠系統在穩定性和可靠性上要比二三線的小廠要靠譜的多。尤其是對於一些老機型的更新維護上,大廠的資源相對更多,更有保障。大廠的手機系統在相關的隱私保護、安全、應用生態的可靠性上也要好很多,能夠很好地避免一些流氓應用問題。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應用權限的獲取、後台留駐的問題,大廠的系統也有比較完善的方案去解決和應對。

另外,大廠在售後、線下的資源投入更多,相關的服務和渠道也更為完善。手機出了問題,相對更容易從身邊找到可靠的維修、售後服務的渠道,及時就能夠解決很多問題。當前很多大品牌針對一些老機型的用戶,日常還會有一些低價換電池、換後殼、換螢幕的服務,也是很划算的。

對於那些小白用戶、中老年用戶來說,選擇一些性能配置更強的小廠品牌的可靠性很多時候可能還不如選一些稍微沒有多少性價比的大廠品牌更為實用。

總之,中端手機的選購其實牽涉到的面非常廣,日常大家詢問最多的也基本都是一些很有代表性的問題。本期我們就主要談一些大的原則,如果你有相關的疑問可以直接後台詢問。接下來手機市場應該又會迎來一波新機潮,但願大家都能夠買到划算、適合自己的好產品。